摘 要:5G技術帶給人們的超快速率、超低延時等諸多技術革新會為諸多行業的發展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為與人們生活緊密相關的廣電行業,電視綜藝該如何在5G時代下多層次融合5G技術,牢牢把握變革下的發展機遇,此為本文筆者著重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5G;互聯網;綜藝
當下,互聯網行業最熱門的詞匯當屬“5G”。
2019年4月23日,中國聯通在上海世博中心召開全球產業鏈合作伙伴大會,會議主題為“聯通5G,共見未來”,至此,我國的5G時代正式開始。5G 時代下的受眾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高速度、低延時”,我們現在使用的 4G 網速大約每秒在 100mb 左右,然而 5G 網絡每秒會高達 4G網絡的 50倍左右。
有人說,5G的到來不是進化,而是革新。3G催生了微博、4G催生了微信和短視頻,那基于5G核心技術之上將會催生何種新媒介?這種新媒介對電視節目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和改變?
一、電視內容的變革觀念:后現代思維、市場化運作
英國學者邁克 · 費瑟斯通認為,電子媒介擴張將人類推向一個全新的后現代社會,其文化的主要特征是“藝術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界限被消解,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層次分明的差異消彌”。時下,網絡節目在資本的運作下迅猛發展,“現象級”網綜節目憑借后現代文化的表達方式,實現了主流文化與亞文化價值理念的表達。網絡節目在后現代文化的視野中不斷向前邁進,這為電視媒體在時代洪流中的自我發展和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吸引網生代的受眾接受傳統價值觀念,如何通過運用后現代的思維實現內容的有效傳遞與市場化運作,成為互聯時代電視媒體實現自身發展的重要研究落點。
(一)結合 5G 互聯時代的應用場景,制作適合網生代受眾的電視節目
在網絡全覆蓋與資費平民化背景下,受眾觀看視頻不再需要提前緩存,可隨時隨地在移動終端上觀看或下載,高速率的網絡條件將使節目在分秒內完成存儲,不再有地域、時間、場景的局限。因而,電視媒體需要建立內容的場景思維,依靠場景特征完成節目風格的差異化建構,考慮在常規儀式化場域范圍內繼續保持主流文化價值表達的基調,在部分典型年輕受眾的應用場景內推出后現代思維的節目內容,以此實現市場主體的主流受眾與主流價值對接。
(二)結合受眾接受狀態的特點,轉變節目制作的內容思路與手法
無限性的應用場景帶來電視節目內容接收的移動化、碎片化與瞬時化,在一定程度上為電視媒體內容的線上傳播增加了無深度、反理性、消解中心的后現代特征。盡管移動互聯的播出終端具有回看功能,但信息過度、節目海量、時間缺失等現實問題使大部分觀眾依舊以線性收看為主要行為,電視媒體要依靠先前單向傳播的優勢經驗進行電視內容的制作變革,同時也要保持與受眾的多維互動,以此設計出適合短暫觀看、吸引注意、瞬時記憶的播出內容,實現電視節目制作市場理念的新升級。
(三)結合萬物互聯的技術手段,深挖觀眾與電視互動溝通的方式
5G 網絡至少能夠支撐包括超高保真媒體、現場實時體驗、用戶自制內容與機器自動生成內容上傳、沉浸式與集成型媒體、協作式媒體內容生產、協作式的網絡游戲等六大媒體應用③。由此可知,滿足后現代拼貼、挪用的用戶自制內容(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PUGC)將會在技術進步、平臺適度開放的情況下迎來電視播出,自媒體視頻內容將會替代文字與圖片成為節目話題討論、意見評論的主要方式。互聯網時代的電視媒體將利用新技術開拓用戶參與內容制作進行反哺實現二元聯動,從而打破受眾和電視媒體之間原有的現實阻隔。
二、電視節目的用戶體驗:沉浸式通感、個性化滿足
邁入智能化的現代社會,受眾的需求將會在交互性、個性化、便捷性方面進一步被挖掘與激發,個性化的滿足已經成為“網絡原住民”對內容服務的基本要求。現階段網絡化的自媒體在滿足受眾需求方面獲得較大成功,未來電視媒體也需要重視用戶體驗,并從技術層面的應用與個性角度的定制來實現受眾的心理滿足。
在后現代思維的影響下,電視媒體線上傳播所面臨的無中心、碎片化等問題,將會通過強調沉浸化技術手段與表現形式得到一定程度的彌補。電視媒體將會在新的技術帶動下,從類型內容的優勝劣汰與嶄新技術的融合升級等方面進行視覺奇觀創造、儀式行為生產、審美文化消費,以此抓住并滿足用戶的體驗心理與通感思維。歷史發展中技術的升級驅動將影響媒介的內容選擇。從 1G 到 4G 的迭代,通信技術的改變帶動了社會意識的變遷,電視媒體也因此進行著適合于受眾需求的內容類型調整。5G 技術的到來將會使一部分不符合新時代傳播規律與技術特點的電視節目類型間接沒落或徹底退出熒屏。5G 互聯時代,電視媒體將受到青年群體的影響,以個性化的滿足為制作方向,借鑒后現代思維的挪移、拼貼理念與適合沉浸感的奇觀視覺,使得結合多種跨界要素的混搭節目與具有宏大場面的綜藝節目將有可能成為此階段的熱點類型。媒介進化中內容的技術契合度將影響類型的發展。
電視媒體的內容生產需要抓住嶄新技術帶來的發展契機,將新穎的時代前沿技術手段與本體的節目內容形式進行無縫化連接,實現自身的價值表達、內涵表現的升級換代。盡管電視節目具有多種類型,但融合發展的核心在于緊抓沉浸感的體驗營造,以深度的在場感滿足缺席受眾的個性化需求。真人秀以其獨特的真實性與戲劇性特質,可嘗試完成獨特定制化的節目播放,參照在線游戲的非玩家角色(NPC)與劇情走向多樣化的方式,引入觀眾參與視角并聯通智能終端開拓選擇功能以完成儀式行為建構,實現敘事人物的多元化擴展與敘事事件的游戲化拓寬。
參考文獻:
[1]謝仲仁.聚焦5G時代憧憬廣播電視科技未來[J].中國報業. 2020(08)
[2]胡雯婷.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的創新路徑——以微信營銷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 2019(21)
[3]高峰.基于5G的廣播電視技術研究[J].電子世界. 2020(07)
作者簡介:
楊暢(1994—),女,廣東廣州人,碩士學位,中國傳媒大學,研究方向:廣播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