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璋
摘 要: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的高低對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現代化進程產生了持久的影響。當前大學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全球經濟形勢持續不景氣,就業問題面臨巨大挑戰;另外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地方疫情防控仍處于高壓態勢,學生面臨著集體封閉性管理的問題,實踐見習的機會被大大壓縮,大學生容易產生心理上的憂郁、焦慮和恐懼等不良心態。這需要進一步發揮好馬克思的人本主義關懷思想,了解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加強對大學生群體人文關懷,以增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關鍵詞:大學生;人文關懷;心理疏導;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時代大學生群體人文關懷現狀
隨著新時代我國主要矛盾發生深刻轉變,高校在群體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大學生培育方面獲得了寶貴的經驗,但是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缺陷。強化對新時代大學生群體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調查,剖析新時代大學生群體人文關懷存在的不足,對于推動高校人才培養再上新臺階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缺乏對大學生個體差異和個性情感表達的重視
關注大學生群體差異和個性情感的表達,是提高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保證。而新時代大學生因為所處社會環境思想觀念的多元化、家庭背景的差異性使得大學生在情感表達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個體情感表達方面存在的差異需要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注重針對性和層次性,按照大學生個體化需求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然而,從調查現狀來看,高校普遍存在忽視大學生個性化需求發展的問題。比如說: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無論是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目標的實現還是教學手段的運用都是針對大學生整體而言的,體現的是一種共同性教育,缺乏個性化教育體現。與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所倡導的尊重大學生個性化發展、重視大學生個體情感表達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二)缺乏對大學生人文教育的重視
在調查中發現,高校在大學生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存在科學知識傳授與人文教學彼此失衡的問題。高校為了幫助社會企業輸送人才在教學內容安排方面主要以科學技術為主,而在人文教育上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課為主,占比不高。另外思政課也很少與歷史、文學、藝術等人文學科進行結合,致使高校教學出現了科學知識與人文教育彼此對立的問題。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了解缺乏。在思想政治教學活動方法設計上,存在忽略人本主義意識,主要以教師的課堂灌輸式為主,學生的個性化情感表達受到了限制,人文精神缺乏比較嚴重,在教學方案設計方面,科學文化和人文知識彼此對立,致使大學生的人文教育面臨與文化知識傳授彼此不平衡的問題,學生的人文教育需求得不到滿足。
(三)缺乏對心理疏導的關注
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實現與其心理品質有著密切的關系。從調查結果來看,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呈現出逐年攀升的態勢,由此引發的社會悲劇也引起了高校的重視,近些年高校也加大了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力度。但是與其他學科教育相比,高校仍存在對心理疏導缺乏重視的問題。隨著社會就業壓力加劇,當前大學生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在這樣的挑戰下,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產生很多不良的心理問題,甚至容易產生想不開,走極端的行為,每年都有相當高比例的大學生因為不堪學業、生活的壓力而釀成校園慘劇。究其根源,這與高校缺乏對學生的心理疏導關注有著密切的相關性。
二、新時代大學生人文關懷對策
(一)樹立以人為本教育觀念
針對當代大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特征,需要在學生教育管理的過程中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尊重學生個體性差異,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充分發揮好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作用,深入實現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方向跨越,思政教師要經常性深入到學生群體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學生樹立榜樣意識,引導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構建人文關懷教育體系
高校要進一步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確保人文關懷精神能夠深入到每位教師的行動中來。教師也要加強自身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修養,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形成人文關懷體系。在學生資助體系方面,要加大對學生家庭情況的摸排,做到不僅僅對學生經濟方面的援助,也要強化對學生精神層面的關懷。增強教師的心理疏導能力,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增強自立自強的實踐本領,建立制定化和規范性的人文關懷體系,激發學生形成自信自強的社會心態。最后,高校要注重對學生社會心態的經常性測評和監督,防止學生不良心理積累惡變,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發揮好思政課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存在的困難。
(三)加強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思政課教師在關注學生個人價值培養的同時也要關注于學生社會價值的實現。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的理論性教學更要指導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和實踐分析的方式增強自身的實踐基礎和本領,引導學生從課堂中走出來,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為社會奉獻的意識和能力,在實際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積極引導學生做到關注和幫扶身邊存在困難的學生,形成彼此幫扶的班級文化氛圍,不僅僅做到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也實現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結論
新時代要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需要立足于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個體存在的差異,大力弘揚人文精神,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加大思想政治和心理疏導的作用,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保駕護航,實現富有人文關懷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劉翠先.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協同育人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06):58-60.
[2]李娟,侯銘峰.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研究[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9(06):76-80.
[3]林華開.立德樹人背景下高職學生勞動教育的內生邏輯與實踐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0(24):20-25.
[4]劉建斌.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度效——以石家莊鐵道大學四方學院為例[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4(04):87-91.
[5]李娜,白小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積極心理學協同育人路徑探索[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2(06):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