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油畫創作是高校美術專業重要的專業課程,在油畫創作教學中探索主題思想的培養,研究油畫創作構成的形式,探索油畫材料的運用,增強油畫語言的表達能力,幫助學生探尋油畫創作的方向,提升其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促使其藝術風格的初步形成。
關鍵詞:創作;教學;實踐
油畫創作課程是高校美術專業的核心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在油畫創作中賦予作品一定的主題思想,并掌握油畫表現語言,從而培養學生初步形成創作思維,提升其創作能力。油畫創作的形式是多樣的且多元化的,因此,我們在進行油畫創作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遵循教學規律,還要從美術的發展規律出發,根據學生自身能力、藝術觀點和學識修養,選擇最合適學生個體的表現語言及創作風格。
素材和主題思想是油畫創作的靈魂,傳達著作者對于生活和自然萬物的審視角度和情感感悟。從最初的想法,到素材的收集整理,再到創作的探索表現始終貫穿在油畫創作的整個過程之中。因此,在油畫創作教學的伊始就要著重培養和增強學生的主題思想意識,這樣能夠引導學生以主題思想為導向思考挖掘素材,從而能夠從新穎視角發掘創作的主題和整理重塑創作素材,并思考如何以獨特的油畫表現語言和繪畫材料更為準確地表達闡述個人的藝術觀點和主張。我在韓國攻讀博士期間,調研了韓國高校油畫專業的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和國內大部分高校對比發現,我們在創作課程設置方面相差甚遠,目前的培養模式造成了我們的學生寫生能力比較強,而創作能力相對較弱,創作存在主題不清晰、表達意圖不明確的情況,甚至有的學生一到創作課程時就出現無從下手的局面。所以,開展油畫創作主題訓練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應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知和捕捉創作主題,引導學生以地方文化、鄉土文化、民族文化等入手,還應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捕捉創作主題的時代性和社會價值,再就是引導學生從個人情感的興趣點出發發掘自己熟悉熱衷的主題。挖掘素材資源,探索主題一定要從學生主體出發,從學生自身的興趣點出發,從自身感興趣的一個點發散擴充。因為興趣是進行美術創作的源點,在興趣的作用之下,學生才有深刻的感悟和持續熱情,這樣挖掘收集整合的創作素材,才能感情深刻的表達主題思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起到引導和影響的輔助作用,讓學生用主觀的油畫表現語言將個人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共鳴以油畫創作的形式表達出來。如果學生自身創作觀點不夠清晰,教師亦可以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個體藝術素養、生活感悟和創作能力的不同,拋出幾個寬泛主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切勿和寫作文一樣進行“一刀切”命題創作,這會扼殺學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嚴重影響創作興趣和激情,違背了油畫創作的教學初衷,也不符合美術專業發展的規律。
一幅優秀的創作作品的主題思想、空間層次、情感意境等都需要形式和表現語言來表達和呈現。形式是造型、色調、透視等元素被主觀性分解、重組以后的一種升華,從而形成互相協調、制約的畫面關系,畫家將這些形式因素依據一定的規律做出主觀的合理而有序的處理與調整,從而使畫面具有統一與和諧的美感和意境,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形象復制。在教學當中,學生由于經驗不足積淀不夠面臨較大的創作經驗挑戰,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將形式美創造的客觀規律不斷滲透到教學中循序漸進逐步引導,讓學生基本掌握畫面形式的規律和法則。不斷培養提升學生的解構與重構能力,面對不同的素材和主題做好加法和減法,逐步建立起符合素材和主題的形式審美觀念,引導學生在主觀表現中探求畫面的形式,將形式的營造能力逐步轉化為一種專業本能。在油畫創作的教學中,主題、內容與形式互為依托,相輔相成。自然狀態下事物的物象是千變萬化的,如何將真實的自然形象上升到具有油畫特有美感的畫面形式,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關系,開拓創新出獨特的形式和表現語言,是油畫創作課程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教學中,要始終遵循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原則,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主觀的合理地運用多種造型方法和手段,通過新穎的表現形式和多元化的表現語言創作出自己獨特的作品。繪畫意境所傳達出的形式美感也取決于作者的繪畫技巧,運用自己的表現語言將疏密虛實、錯落變化、對比統一等畫面因素進行主觀性的藝術表現,達到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傳達出油畫特有的美感。在這一點上,學生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因此,在油畫創作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將表現語言的培養和提升也一并重視起來,要逐步引導學生通過特有的表現語言重新詮釋內容與精神,營造畫面意境,傳達自己的審美觀念。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方面的訓練可以從表現力和表現方式入手。例如,通過變換觀察視角強化、減弱甚至扭曲變形的表現方式,增強其對于主題思想和畫面形式的表現力;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不同形態的筆觸進行表現,從而強調主觀的形式美感;還可以從色彩表現入手,通過色相、明度、冷暖等來彰顯色彩表現力,甚至可以簡化為黑白灰乃至單色處理,在至繁和至簡的表現語言之下,進一步升華創作主題思想和形式美感。在油畫創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油畫顏料特性的基礎上,主動嘗試并探索多元化的綜合材料的搭配使用,運用油畫綜合材料的獨特表現力來強化主題和表現力;并以創造性思維不斷創新技法應用,通過把握油畫綜合材料的厚、薄對比關系表現畫面肌理、層次和虛實,綜合材料結合特殊技法以此來主觀表現物象的特征,從而達到加持畫面效果的目的。
在高校油畫創作課程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題意識能夠促使學生以更為獨特的視角關注創作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并在創作實踐中熟悉油畫創作的路徑,探尋油畫創作的方向,增強油畫創作的能力。此外,還要培養學生的主觀意識和表現語言的探索精神,發掘引導學生的興趣點,提升其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變換觀察視角,擁有發現美的眼睛,敢于運用綜合材料和特殊技法開拓創新,從而創作出具有時代特征和社會價值的優秀油畫作品。
參考文獻:
[1]田晟明.綜合材料繪畫對藝術創作及油畫教學的影響.大觀. 2020年第4期.
[2]王怡涵.當代油畫藝術創作中的肌理表現.藝術大觀. 2020年第12期.
作者簡介:
金昌浩(1979-11),男,吉林松原人,玉林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韓國全南大學西洋畫專業在讀博士。
項目基金:
2020年度廣西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地方應用型高校“大美育”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踐》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20JGA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