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芹
摘 要:以農產品批發市場而言,其存在著極大的特殊性,在為監管對象的同時,又發揮著相應的監管作用,對所在市場的農產品進行有效的監管。其作為食用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一直倍受關注。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展開了相關的研究,對其角色進行定位時,主要從既是被監管對象又是監管主體等四個方面開展,期望能夠發揮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農產品批發市場;質量安全;角色定位
一、農產品批發市場為被監管對象又是監管主體
現今,就農產品批發市場而言,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在農產品質量把控方面發揮著極其關鍵的功用。然而作為企業,其亦要接受主導部門的監管。與此同時,又要對市場范圍里的相關農產品展開相應的管理,由此承擔著主體責任。對批發市場而言,它是農產品進行流通時的一個中間環節,能夠有效的促使零售商和生產方進行連接,這對產品的集散展開發揮著極其關鍵的作用。在這些年,農產品在進行流通時,往往會呈現出多渠道的態勢,然而以終端環節來說,一個城市的農產品消費的絕大部分依舊借助批發市場進行有效的流通。所以,能夠把批發市場看成是一道質量的防線,也因此,其被賦予了更多的監管責任。在相關的政策里,對批發市場進行了更為明確的闡述,尤其是明定了它的主體責任以及相關的義務,主要有以下:在主要負責人方面,必須對所轄市場產品質量負責,發展銷售與儲存。環境方面,相關的設施設備必須能夠滿足質量安全方面的標準。而且要依據相關監管部門的規定,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信息進行公開。對于那些集中交易的商家則是要規定其能夠構建相應的溯源機制,借助信息化的方式實現農產品信息的有效整合以及記錄,應該構建銷售者的檔案,且要查驗并保存相應的身份證復印件,還有購貨憑證等,假若銷售方無法給出上述證明文件,那么在批發市場方面則是應該對入場的農產品展開相應的抽樣檢驗,這種狀況之下,在批發市場方面必須擁有檢驗檢疫的能力,或者可以委托第三方展開相應的檢驗工作,且要依據農產品的種類以及風險等級進一步明確檢驗的評測。
二、批發市場難以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中的檢驗責任
(一)批發市場進行檢測檢驗的能力和動力不足。
以批發市場的檢測工作而言,往往會表現為檢測能力不足,對于相對較大的市場,相關的檢測設施往往都是由政府部門進行配備,還在市場方面則是要配備檢測人員,且要對相關的費用進行承擔。如果要委托第三方展開相應的檢測,那么必須要支出一定的費用,而這個成本相對較高,為了能夠降低商家的負擔,這些費用往往都會由市場承擔。如果全部展開第三方檢測的話,那么勢必存在成本過高的情況,造成市場無法負擔。所以,這種方式只能夠在一些較為特殊的情況下展開。以市場來看,如果抽檢品種更多,而且頻次越高,那么其所承擔的成本就會越高。批發市場的具體屬性是企業,它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盈利,所以存在著降低成本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說,其無法出現內在的檢測動力。詳細的說,有效的質量檢測作業能夠很好的促使批發市場形象得以提升,增加客源。然而其所能夠輻射的范圍則是相對有限的。有些區域往往會呈現出獨此一家的情況,即使是形象得以提升,然而卻無法給市場帶來更多的客人。還有,市場在進行批發交易時,往往是在凌晨展開。檢疫人員方面的缺失必然會造成工作上的不足。如此則是會造成在具體的抽檢經過里,存在著隨意性的問題,也就是說有的批發市場會表現的好一些,而有的市場則是會表現的差一些。
(二)批發市場的檢測檢驗缺乏公信力
現今,當批發市場進行相關的檢測作業時,往往都會借助快速檢測的方式展開。但是以快速檢測的實際情況來說,其本身并不存在法律效力,無法當成處罰的依據。因此。當市場展開相關的準入檢查時,假若在初檢的時候未能合格,那么只能展開復檢,而兩者之間則是存在著一個時間差。一些鮮活的農產品便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如果在復檢的時候,這類產品是合格的,那么便會存在著品質下降的問題,市場則是要對其進行承擔。還有,再進行復檢時,必須經過認證的第三方所展開,且要支付相關的費用。因此,對批發市場而言,其最好的科學選擇為對那些初檢無法達標的產品應該予以明確的拒絕。還有一種情況為,批發市場存在其所構建的檢測室,然而未能夠獲得認證,那么在檢測公信力方面必然無法和政府檢測機構相比,當然也無法和第三方機構進行比較。
(三)批發市場沒有執法權
就批發市場而言,其并不存在執法權,沒有能力去銷毀農產品。如果從法律的層面出發,農產品市場的屬性為企業,它和商戶的地位是一樣的。其會與商戶借助合同的形式,從而對彼此的權利義務進行約定。在市場方面,主要負責提供相應的攤位,還有展開一些服務。還在商戶方面,則是要交納相應的費用。根據相關文件的規定,在簽訂合同時必須在合同內容上對商家進行約束,亦應該對經營的農產品范圍進行詳細闡述,假若違反了合同,那么管理者則是可以進行下架處理。然而,以批發市場而言,它的權限只為下架,還有禁止入場銷售。實際執行經過里,由于批發市場往往和商家存在著相應的利益關系,若要展開嚴格管理的話,那么會造成商家流失。所以,在一些市場檢查里,即使存在不合格的產品,其亦只會做下架處理,而這些不合格的產品,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會在其他地方繼續販賣。
(四)現行法律法規無法對批發市場質量安全管理責任形成硬約束
批發市場是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如果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受到處罰或是關閉,直接影響農產品的銷售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因此,只要是不吃倒人,市場監管部門很少處罰批發市場,現在的法律法規很難對批發市場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者構成直接約束和威懾[1]。
三、結束語
批發市場應保證市場銷售人員的資質、場地環境、設備設施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要求。嚴查農產品合格證明,把好入市關口。同時,應強制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可追溯制度,這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曾寅初.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智慧化升級——新冠疫情警示下的再思考[J].商業經濟研究,2020(23):5-8.
[2].安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N].安徽日報,2020-12-0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