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瓊 張俊斌
我國中小學校園足球后備人才夏令營培養模式的分析——以《中國少年足球戰隊》競技節目為例
許麗瓊1張俊斌2
(1.廣西靖西市民族中學,廣西 百色 533899;2.南寧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廣西 南寧 530299)
對當前我國校園足球以夏令營模式培養青少年后備人才的現狀及其成果進行探究。結論:夏令營模式培養中小學校園足球優秀后備人才是極其重要的手段,符合國情,這對壯大校園足球規模、建立校園梯隊有重要意義;分營式是對隊伍選撥、拆分再重建的篩選模式,它是推選最精銳人才的方法體現。夏令營集中了部分國內和國外優秀專家和教練員,重視程度高。集訓期間對不同組別進行一系列針對性的訓練、測試和比賽,另外,結合課程教學、生活和藝術體驗輔助調節。比賽有5人、6人、11人制及混合競技環節,形式多樣。夏令營對青少年人文素質與足球技能提高有重要作用,達到育人功能。
中小學;校園足球;夏令營模式;青少年后備人才
隨著《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和《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頒布推廣,校園足球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少年足球強則國足強,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足球運動水平高低的根本標志。當前,我國呼吁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足球夏令營可以成為把青少年從網絡游戲中解救出來的重要手段,它迎合了校園足球改革的時代發展需求。
本文以2015年、2016年大型校園足球競技節目《中國少年足球戰隊》第一季與第二季為例進行探究,通過實證說明深入推廣校園足球,可以點燃孩子們對于足球的興趣,引領校園學習生活的新時尚。《中國少年足球戰隊》播出后,其對社會產生的意義遠超節目本身,對青少年運動員有著更深遠的教育意義。
足球夏令營培養模式堅持文化與足球的結合,堅持足球與教育同步促進。該模式實現了把“少年足球夢”的主流價值文化融入品質節目樣態的創新之舉,同時,為我國相關部門培養優秀的足球后備人才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共同促進校園足球的正確發展方向。
足球夏令營人才培養模式是以訓練為主、比賽為輔,訓練競賽服務于選拔的訓練營模式,由頂尖的足球教練組織一系列的素質項目測試與實戰比賽,并從中給予指導的系列過程。它是近些年我國為建立各級別的足球后備人才梯隊以及推廣校園足 球所進行的一次創新性探索,是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表1 2015、2016年兩季《中國少年足球戰隊》選拔的人數
組別年齡范圍選拔出的人數 第一季小學混合小學女子小學男子初中女子初中男子8-10歲10-13歲10-13歲13-15歲13-15歲1511271113 第二季小學混合小學女子小學男子初中女子初中男子8-10歲10-12歲10-12歲13-15歲13-15歲1616231315
2015年、2016年兩季《中國少年足球戰隊》競技集訓夏令營共帶動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000名中小學生、1000名教練員、130名校園足球專家和30名教練員培訓講師參與,最終只有800多名中小學生能參與到全國17個營區進行集訓,其中,2015年392名,2016年增加到500多人。進入兩季節目的精英人數如表1。
從表1發現,兩季青少年足球夏令營隊伍選拔確定的人數沒有太大的變化。因為夏令營中主要設立的是11人制的比賽形式,最大運動員人數的上限就必須控制在十幾個人左右。一方面是針對我國足球后備人才“量”上的發展;另一方面是為促進全國各地中小學以“質”的高標準和高要求,協同全國青少年足球工作小組全面培養“精”“優”的足球人才,為我國培養國足做好最堅實的基礎人才儲備。

圖1 兩季足球夏令營特訓不同組別人數的變化
繼2015年開展第一季足球夏令營之后,我國于2016年又開展了第二季全國性的足球夏令營。第一季夏令營的開展,積累了一定的基礎和經驗,使第二季夏令營活動的開展更有影響力度。中國少年足球夏令營取得很明顯的成效,一是確立了我國校園足球改革工作方針、政策的正確性;二是加快推進了全國各中小學校園足球文化活動的火熱開展,使更多的中小學生愛上足球。第二季夏令營在第一季的基礎上,青少年隊員不僅足球技戰術有了更高層次的提高,而且明顯地增加了優秀率人數。第二季的選拔比第一季要嚴格和苛刻很多,以致最終選出來的人數有了下降的跡象。
圖1是兩季青少年足球夏令營五大組別選拔人數的對比,從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各組別的人數是有變化的,其中,有著最明顯人數差別的是小學男子組。圖1數據和我國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活躍度情況分析是吻合的。我國小學校園足球的普及面最大,也是比賽次數、比賽最多的,開展情況相對較好;而中學因學習課程繁重,升學壓力較大,影響了中學校園足球運動的開展。目前,校園足球男女比例雖有好轉,但距離目標仍不樂觀。
2.3.1教練員評價指標分析
表2 2015-2016年足球夏令營教練員情況(N=37)
年齡范圍執教年限`X等級一級/國家/國際職稱講師/副教授/教授學位本/碩/博 男教練30-45歲719/11/315/13/517/14/2 女教練25-35歲43/1/02/2/00/4/0
2015-2016兩季招納了國內和國外知名的優秀教練員參與,如:前中國國家隊德國籍教練施拉普納等,重視程度甚高。表2顯示,男教練年齡基本在30-50歲之間,已近中年。從執教年限來看,最低4年,最高12年。對于少年足球運動隊伍來說,教練是整個隊伍的核心。從足球教練員的年齡、執教年限、教練員等級、職稱、學位等指標可以了解教練員的基本優勢,他們豐富的帶隊經驗可以幫助青少年隊員取得最好的進步機會。
2.3.2各組別教練員數量情況
五個組別的足球教練員人數配備為:小學混合組11人,小學男子組9人,小學女子組6人,初中男子組6人,初中女子組5人,總人數共37人。小學混合組及小學男子組的足球教練員人數稍多,出現這個情況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小學混合組合、小學男子組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大,需要的教練員人數也相應比其它組別要多;二是小學生的生活能力比不上初中生,在很多時候都需要教練員的緊密跟隨、指導。除了教練員以外,夏令營還邀請了前國家隊主教練朱廣滬、高洪波以及臧連明教授組成的專家組駐扎營地,悉心指導,擔任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人才庫”的選拔工作。
中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從2014年開始探索“分營式”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模式。2015年,從全國31個省市拔出28支最強戰隊,成立17個足球少年夏令營,通過夏令營的方式培養出不同組別的最強足球戰隊。
《中國少年足球戰隊》這一檔青少年足球競技節目,記錄了全國各地足球營區利用測試、訓練和比賽這三大考核方式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少年足球小將進行培養的過程。夏令營開展前期由全國各地區的小學、初中進行選拔與推薦,將選拔出的最佳隊員按階段分成小學混合組、小學男子組、小學女子組、初中男子組、初中女子組等五個組別,最后組成一支代表隊參與夏令營的訓練和比賽。因此,各足球隊伍的成員并不是出自同一個學校,而是由各學校中打不同位置的最優隊員結盟而成的。“分營式”是足球夏令營培養模式中的一種優勢體現,它能夠通過對足球隊伍的選撥、拆分再重建的方法篩選出最精銳的人才,也在這樣的訓練形式中提高足球運動員們的交流能力和互動方式,使小球員能從中學到有用的知識,全面發展自我。根據地理位置、地域性差異、氣候溫差大等區域情況在全國劃分為17個營區:沈陽營區、魯能營區、成都營區、青海營區、北京營區、鄂爾多斯營區、玉溪營區、北海營區、云南營區、瀘西營區、湖北營區、秦皇島營區、青島營區、濰坊營區、陜西西安營區、廣東順德營區、廣東清遠營區。
足球夏令營集訓時間共15天,期間進行一系列的訓練、測試和比賽,并結合課程輔助調節訓練氛圍,提高訓練的效率。
五大組別每組測試項目不盡相同。
小學混合組的測試項目:1分鐘顛球、立定跳遠、30米跑、運球轉身等。通過測試獲取這一群少年足球運動員的素質數據、速度數據、體能耐力數據、技能數據。
小學女子組的測試項目:立定跳遠、短跑、過桿打門、長控球。
小學男子組的測試項目:立定跳遠、往返跑、長控球、木板轉球、仰臥起坐。
初中女子組的測試項目:30米跑、立定三級跳、帶球繞桿、直線帶球。其中,濰坊和青海這兩個陣營還針對自己隊伍的不同特質進行了適應性訓練。
初中男子組的測試項目:三級跳、帶球繞桿、百米沖刺。高洪波作為評審專家,對初中男子組制定的測試項目作出了解釋:測試的主要目的是對足球隊員的體能和技術進行摸底。他親自給初中男子組指導訓練,主導以意識訓練為主的理念,以提高主動性為主要目的,訓練中不斷鼓勵足球隊員要敢控制,學會對中間點、目標點、傳球路線等技能的把握。
綜上可知,夏令營更多是針對單項的運動技術科目測試,并且將測試項目放到比賽期間穿插進行。
夏令營訓練過程中總共安排了260節足球教學課和31 堂文化課,由足球專家對不同年齡階段的組別制定足球教學內容。其中,有基本的訓練教學課程、有小組戰士配合練習、有技巧和策略實戰訓練、有營養學和心理學等基礎理論課程、有五禽操、有足球文化理論知識講座等;還有觀看足球題材電影、經典足球比賽觀賞、參觀足球基地、演講比賽、經典誦讀、足球知識競賽等足球文化學習活動。另外,還有教練員與運動員互換角色的活動,也有包餃子、學習皮影戲等日常生活及藝術體驗的環節。所有設定的輔助教學課程都有針對性地開展,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啟發了小隊員們更多積極向上的學習感悟,使其人文素質與足球技能同步發展。
在兩季夏令營中共90場足球比賽,比賽形式有5人制、11人制。2016年,試行了最新的6人制足球比賽,5人制足球比賽的特征是沒有固定的位置,要求隊員之間有很高走位和相互補位意識。6人制足球比賽采用1-2-2-1、2-2-2、3-1-1-1或簡單的5-1進行布陣;11人制相對難度要更大。此外,夏令營的比賽也嘗試采取混打和男女對決的方式去提高隊員們相互間尊重對手、感悟差別的體驗,這樣的比賽形式能將培養人才與促進健康成長融合在一起。
5.1當前,我國以校園足球為依托的足球夏令營訓練,以多種組織管理形式、指導方法、訓練方面創新了我國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模式,是適合我國青少年足球發展的新途徑。足球夏令營全面推動了全國各地中小學校園足球的經驗交流。
5.2《中國少年足球戰隊》成功宣傳了我國青少年足球改革的趨向和行動力,同時,更加堅定了足球夏令營培養模式的發展地位。目前,我國足球夏令營培養模式仍處于逐步推進發展的進程中,國內青少年足球的選拔和培養也處于不斷嘗試及改進的火熱階段,整個模式的運行還不夠完善,缺乏更系統的考核機制和管理機制。
5.3足球夏令營培養模式給我國優秀青少年足球隊員提供了更多展現自己的機會,對少年足球運動員的磨煉和成長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能有效吸引更多的中小學生積極參與足球運動,并把它作為自己喜歡并終身受益的體育鍛煉方法之一,從而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和體魄強健。足球夏令營作為中國校園足球改革工作道路上的一個助推劑,為全國的校園足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1]中國少年足球戰隊[EB/OL].騰訊視頻,2015—2016.
[2]中國少年足球戰隊.360百科[EB/OL]. https://baike.so.com.
[3]張俊斌.中德足球交往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
[4]黃德沂,丘樂威,焦峪平.完善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培養體系的對策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Campus Football Reserve Talent Scamp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Taking the Competitive Program of "China Junior Football Team" as an Example
XU Liqiong, etal.
(Jingxi National High School, Baise 533899, Guangxi, China)
許麗瓊(1995—),學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張俊斌(1980—),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足球、休閑體育、民族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