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煥霞
(蘭州工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2010年,教育部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產教融合、特色辦學”是我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和流程再造,構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也提出了要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等明確要求。如何提升產教融合質量,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應該考慮的問題。
地處西北內陸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甘肅,近年來,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和“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隨著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持續推進,文化創業、文化科教、文化旅游、文化外貿等四大新型產業順勢快速發展,催生了一批規模較大的文化企業,增加了就業崗位,拓展了就業渠道,也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這一美好愿景,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隨之大大增加,對省內高校人才培養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蘭州工業學院作為一所立足甘肅、面向西部,正在積極推動應用型建設的本科院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扣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秉承“跟著工業干,圍著企業轉,質量求生存,轉型促發展”辦學思路,按照“德育為先、以本為本、產教融合、精工尚能”的辦學理念,著力培養“高素質、重應用、善創新、強能力”的應用型本科人才,著力構建思創融合、專創融合、科創融合、產教融合的“四創融合”育人體系,主動適應轉型發展新常態,努力開創轉型發展和產教融合新局面。
1)辦學定位向應用型轉變。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著眼點,堅持“地方性、開放性、應用型”辦學定位,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甘肅及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
2)專業結構向需求導向轉變。圍繞甘肅省戰略新興產業轉型升級,打造面向裝備制造、新材料、土木建筑、信息技術、現代服務等行業的特色專業,外延發展與內涵建設并重,規模擴張與結構優化并重,形成競爭優勢。
3)人才培養模式向產出導向轉變。在人才培養理念上從重知識傳授向重能力培養轉變,圍繞社會對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將人才培養模式與專業認證相結合,融創新創業教育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
4)師資隊伍結構向“雙師型”轉變。進一步完善教師培養機制和評價方式,大力推進教師到行業企業實踐鍛煉,提高工程實踐能力;通過產學研合作,從行業、企業中聘任一批學有專長、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
5)質量評價向“兩個滿意度”轉變。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人才培養水平的根本標準,關注利益相關者的期待。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由內部評價、自我評價向社會評價、學生評價和用人單位評價轉變,努力實現“學生滿意、社會滿意”的目標,即學生對學習效果滿意,用人單位對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滿意。
6)學校管理機制向開放性轉變。依據學校章程,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完善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內部治理結構。積極開展政校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形成“權責明確、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開放辦學與協同育人機制,實現人才培養、教育教學、科研服務等方面的資源共享。
近年來,蘭州工業學院按照國家五部委《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和三部委《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以及省上有關教育改革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緊盯“中國制造2025”和我省“工業強省”戰略,緊緊圍繞先進裝備及智能制造、新材料、信息技術、現代服務業等四大產業,全面推進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工作,真正把辦學思路轉到服務甘肅及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上來,轉到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學校轉型發展和產教融合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
一是確立了新工科背景下的雙創模式。學校按照“德育為先、以本為本、產教融合、精工尚能”的辦學理念,建成“啟智園、踐行團、頓悟室、明理軒”創新工作室,形成“啟智-踐行-頓悟-明理”層級遞進、螺旋上升的創新創業訓練新模式。
二是推進專創融合,造就人才培養鏈。學校成立創新創業領導小組,通過搭平臺、設基金、立項目、建團隊、創課程、辦競賽,形成應用型人才培養鏈,建成省級A·力眾創空間,搭建創新創業信息服務平臺,引導師生積極參加學科技能競賽。設立專項基金資助國創計劃項目,設置創新創業必修學分,引進優質創新創業在線開放課程,研發開設線下創新創業研討課,將學科競賽、國創計劃項目、教師科研項目“課程化”,促使導師和學生建立學習共同體,構建了專創融合教育教學體系。
三是推進科創融合,打造企業服務鏈。學校緊緊圍繞“跟著工業干、圍著企業轉、質量求生存、轉型促發展”的辦學思路,以“工程項目”為導向,建成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培育基地等科研平臺,以科研反哺教學,在課程教學中,教師組織科研成果反向路演,學生完成應用場景創新創意設計,實現科創融合。
四是推進產教融合,培育資源共享鏈。學校與用友集團、達內教育集團、萬維公司等企業對接,創新技術方法、共探人才培養,實現校企資源共享,組建跨界導師團隊。企業專家進行產業需求與工程問題的逆向創新路演,師生團隊“揭榜掛帥”,以問題為導向進行創新創意設計,開展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實踐。
在深化本科教育過程中,推進轉型發展,推動產教融合,既可以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也有利于學校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實現更高水平發展。蘭州工業學院要緊緊圍繞先進裝備及智能制造、新材料、信息技術、現代服務業等四大產業,全面推進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工作,真正把辦學思路轉到服務甘肅及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上來,轉到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
一是實施應用型專業群建設工程。進一步明晰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積極培育適應地方需求的優勢特色專業群,大力推動課程建設,推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新型學業發展模式,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評價體系。
二是實施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建設工程。積極拓展應用型人才培養途徑,探索“嵌入式”“訂單式”“校地校企”合作式等多種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以吉利博越班、新道創新創業學院、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蘭建人才培養基地等為示范帶動,實現校企合作專業的全覆蓋。
三是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工程。堅持創新融合專業、創新引領創業,以優化人才培養機制為重點,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四是實施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工程。堅持“企業急需、特色顯明、共建共享”原則,以項目為紐帶,把企業技術需求與學??茖W研究、技術發明相結合,分批次重點推進,打造一批立足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協同創新平臺。
五是實施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工程。堅持人才強校戰略,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制定實施各類優惠政策,提升教師待遇,多渠道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全面提升學校人才隊伍整體水平。以提升教師學歷和能力為抓手,全面推進青年教師發展。堅持以提升工程實踐能力為重點,鼓勵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研發與技術改造,與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加強合作交流,通過參加實驗實訓、下廠鍛煉、科學研究、科技合作、職業資格認定等形式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實踐和科技創新能力。
六是實施教學條件保障工程。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業優化轉型升級和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大力加強基礎設施、信息化和圖書資料建設,優化實踐教學環境,為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