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 李雪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等研究方法,對保定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南校區在校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進行了調研,對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及教學內容、方法和教學評價進行相關的研究,找出現階段體育教學改革的對策,提出體育教學應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終身體育”為主線推進學校體育教學發展。
關鍵詞:體育興趣;體育教學;現狀;發展
體育興趣是指學生對與體育相關的具體事物意識的選擇和傾向性態度。它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內部“催化劑”,對學生的行為起到激勵和調節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教學效果。
(一)調查對象
保定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南校區,在校學生723人。本次調查共收回719份,其中確定有效問卷有713份。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以設問的方式設計問卷,對學習興趣、態度、習慣的問題進行度量,調查者按照表格所問來選擇答案,從而獲得可靠的資料。
2.統計分析法:將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學處理,并對結果進行分析。
3.文獻資料法:查閱各種文獻資料進行比較、分析。
(一)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有89.68%的學生能認識到體育活動的重要性;有43.27%的人進行體育鍛煉是為了增進健康,增強體質;有45.09%的人進行體育鍛煉是為了磨練意志,娛樂身心;有77.84%的同學表示喜歡上體育課,但滿意體育課程內容僅占49.79%;學生每周主動參加三次以上鍛煉占33.39%,45.85%的學生每次鍛煉時間不足30分鐘。
(二)結果分析
總體上看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動機明確,對體育活動的重要性認識程度比較高,但是他們的參與度比較差,活動的次數相對較少;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受到場地和設備的極大限制,缺乏場地和設備限制了學生對運動的興趣的發展;對體育課的傳統教學內容不太滿意,對新興的體育項目比較感興趣。通過教師正確的指導,增設新的體育項目,豐富課堂內容,很容易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參加體育活動,對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一)體育課程設置
保定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是初中起點“五年一貫制”大專、高中起點三年制大專并存的幼教專業師范學校,目前所有教學班級開設體育普修課程,每周2課時,每課時45分鐘。
(二)學校體育教學管理
當前,由于沒有正確理解學校體育發展的真正內涵和人文需求,對體育的人文性隱性課程的建設、開發不足,所以學校體育教學管理存在著對顯性課程(課堂教學、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視,對隱性課程(專業水平、教學狀態、師生關系、體育文化管理等)忽視的現象。
(三)學生的體育意識
運動意識是人們對運動的感覺、思想和判斷力的總和。它也是對運動的普遍理解,直接影響人們的運動行為。由于父母的放縱和教育的偏見,大多數學生怕臟怕累怕曬,注意力差,并且不愿意暴露在陽光下,無法承受挫折和失敗,缺乏鍛煉身體的主動性、意識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四)體育場地及器材
南校區有一個300米的田徑場,4個籃球場,3個排球場,多功能廳一個,12副乒乓球臺,7個羽毛球場。在器材方面,有各種球類、體操類器械等。田徑場因年久失修,使用率較低,每天同時授課班級在3—4個(每班40—50個學生),活動空間受到極大的限制,器材使用頻繁,報損率較高,需要及時更新體育器材以保證教學使用。
(五)學校體育教學活動
除正常的體育課程以外,南堅持每天“兩操”的活動,即早操和課間操,春夏秋以廣播體操為主,冬季根據天氣情況,以跑步為主。在每年春季,舉辦春季運動會,班級排球賽,秋季舉辦廣播體操比賽、籃球比賽,雖然比賽的水平有限,但能夠從側面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
(一)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注重體育改革實質
1.體育教師應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體育教育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到的是一種基礎的、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獨特作用。體育教學充分利用體育技能的特點,通過對動作技術的學習與運動技能的培養,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體育運動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
2.在改革中重視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創新
體育課的教學結構包括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準備部是組織紀律性的培養、預防和減少運動中傷害事故發生的重要手段;基本部分包括教師的講解、示范,安排練習方法,是一次課的核心。結束部分,教師讓學生做一些放松練習,并根據課中表現給學生一個小結性的評價。
學生在學習中做到互幫互助幫助,培養克服困難、團結協作等品質,在課的核心部分怎樣組織實施教學手段,怎樣區別對待,這個環節是教學改革的關鍵。
3.體育教師要轉變思想,有服務意識
教育界一直在提倡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信息化社會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方位的,所以,教師的教學應該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樹立服務意識是做好“主導”作用的前提,這也是現代教學發展的必然。
(二)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
南校區基本以女生為主,所以,體育教師了解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這個時期女生上肢力量較小,腿部的力量比較大,但膝關節固著力較薄弱。學生心理特征不穩定,比較敏感,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體育教師在充分了解分析她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后,就能因勢利導,針對學生的特點予以正確對待和引導,調整體育課的內容及運動量的設計,利用學生自我教育與自我暗示能力引導學生的意向,激發其練習興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三)加強體育教師的職業道德與業務素質
1.體育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
教師職業道德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體育教學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決定了體育教師從事的是一項非常艱苦的腦和身體綜合工作,而勞動效應的模糊性和中介性決定了他們的工作不容易被人充分理解,付出與回報比例失調。只有忠于教育事業,熱愛自己的職業,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出色地完成體育教學任務。
2.體育教師的業務素質
體育教師應具備全面扎實的專業知識,掌握全面的體育技術和技能,才能激發學生對體育教學和訓練的興趣和熱情。
作為一項教育活動,體育運動應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業務培訓,促進教師對教育理念和理論的研究,鼓勵和支持教師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體育學術交流和科學研究活動,使教師不僅關注自身專業技能的發展,還要在體育領域內自覺的參與和進行科學研究。
(四)完善體育教學過程
1.教學內容的選擇
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中心,從學校和學生實際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合理的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在技術技能要求達到的標準和學生的體質發展與興趣愛好之間找到平衡點。
例如,學校組織的球類比賽,學生的競技水平較低,可以適當放松判罰尺度,把網高適當降低等等,讓比賽順暢又不失精彩;選擇既有一定難度又愉快的游戲、健美操、體育舞蹈等運動項目,在教學中形成群體環境,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得到自我肯定和滿足,為實現終身體育打下體質、技能、興趣基礎。
2.教學過程的豐富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實施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方法不斷更新,讓學生充滿新鮮感,好奇心得到滿足和深化的同時,使得學生對體育課的表現充滿期待,自然地也就提高了學習興趣。
比如體育課中采用小游戲來替代跑步,提高學生興趣,體驗合作與自我管理;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競賽的方法提高學生練習興趣,讓每個學生在游戲中都體驗成功的樂趣。
(五)完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1.對教師教的評價
學校對體育教師的評價是根據體育規律和既定的教學目標,采用相應的評價方案,系統地收集相關的教學信息和材料,合理地解釋體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并做出價值判斷。
對教師進行評價,是檢查教師教學情況,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對體育教師的教學評價應主要評估課程設計,教學方案的實施是否充分反映了“健康體育”的指導思想;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是否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2.對學生學的評價
傳統的對學生體育素養的評價重某一個階段、單個方面的成果,而終身體育更關注學生多方面全過程的學習成果。也就是說對學生學的評價不僅包括身體形態、運動技能水平,還要對終身體育意識、體育習慣、體育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傮w上要突出采用“顯性指標重視過程評價,隱性指標重視結果評價”。
需要強調的是,引起體育興趣的基礎是認識體育鍛煉的意義和效果。體育教師有責任加強學生對體育與個人發展、社會發展重要性的認識教育,對體育教學及時總結,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反思、探討并提出改進的對策,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蘆英杰.?論中專學生體育興趣的突出特性[J].遼寧體育科技,2001,03.
[2]張前明.體育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7):200.
[3]趙林萍.對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整體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5(15):226-228.
[4]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
[5]曲宗湖,李明.學校體育測評和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6]趙栩博,胡活倫.對普通高校體育課結構與類型的質疑與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