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教育適應社會時代的發展,促進現代化教育改革與創新,新時代的教育領域無論是教學、科研、實踐、管理都要融入到信息化的洪流運轉之中。本論文將針對教育信息化2.0進行分析,進而針對包裝設計課程在教育信息化2.0下的教學研究和實踐并提出可實施的途徑。
關鍵詞:信息化2.0;包裝設計;教學模式;教育信息化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中,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堅持應用驅動和機制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的教學模式。90后、00后對于對電子產品天生具有親近感,利用互聯網和各類電子終端輔助學習和生活的習慣全面形成。
所謂信息化教育模式,主要是指深入挖掘培養高新人才,創新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解決教育改革中所遇見的問題,讓教育模式不斷更新發展的過程。首先,教育目標是要培養適應信息社會的專業化人才,這就必須把提高信息化處理的基本素養放在核心首位。其次,信息化的現代人才是要求具備重組信息資源后的有效開發、創新、利用,這就要求當代教育者在教學與科研過程中,要具備信息技術的手段與視野。如何轉變學生能力培養模式,將包裝設計教育信息化有效的貫徹在理論與實踐各個環節,是促進學生適應現代信息化社會環境的關鍵所在。這不僅僅是教師對教育教學認知領域的觀念更新,更是把教師的育人職責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促進學習網絡形成,注重對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學生實現知識的探索,實現發現學習、實現問題解決學習,實現創新能力的培養,實現更好的適應社會,這才是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重點。
依據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合理巧妙安排教學過程,在教師、內容、方法、互動、考核等方面有所創新。充分、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數字資源和信息化教學環境,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系統優化教學過程,完成特定教學任務。主要針對1-2課時、一個單元的完整內容對最少課時開展教學設計。
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資源是首要解決的問題,資源的共享能夠更好地輔助學生的學習。使教授包裝設計課程中,以課堂教學為主,以共享平臺為媒介,提供優質的資源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拋出問題,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利用課下時間借助資源共享平臺探索學習、自主學習。不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實閑散時間;而且豐富教學環節,擴充學生的知識和資源儲備。
教學媒介的輔助:為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教師的講授為主,以多媒體輔助,增加講授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同時,為了更好的指導學生對于包裝設計這門課程的學習和應用。
課中互動討論環節:互動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快速切換,教學情況及時回饋。利 用藍墨云班等教學輔助軟件,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最終,課堂點名、課堂訊息展示、教學服務整體提升。
課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課前備課預習,課中互動學習,課后作業復習,線上線下混合自主學習。利用“三微一端”,輔助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和探究學習。
新時代的新中國有著日新月異的新氣象、新變化,最為顯著的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帶給教育教學新的機遇以挑戰。只有深度融合信息化教育理念與時代前沿科學技術,才能為教育的發展開辟新的前景。信息化教學不僅僅局限于現代通信技術,而是要把收集、歸納、分析、重組、創新、總結、驗證大量信息資料的能力與教學、管理和科學研究深度結合,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為新時代教育開拓新的思路。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近日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網絡教育的成功實施,意味著我國教育信息化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中國教育信息化即將進入2.0時代。
很顯然,如果沒有新理念、新方式支撐下的教育信息化的參與,針對上述趨勢的改革將難以奏效。而這種“新理念、新方式支撐下的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信息化2.0。
第一,將更以“體驗”為依歸。“體驗”是“人”的體驗,以往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更為注重的是業務、行為和流程,注重的是物與事,但教育的基礎和根本是“人”,教育信息化只有以人為本、從人出發、歸結于人才能真正發揮出效能。如,運用相關的軟件的輔助,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的人性化,使學生參與其中。
第二,將更以“數據”為基礎。不同于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育信息化1.0,教育信息化2.0將以數據技術為基礎,將一切參與主體、教育元素、教育行為數據化。如,使用信息化教學系統,針對學生答題的數據分析,真實掌握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將更以“開放”為策略。事實證明“開放”與“共享”是信息時代促進各項事業發展的有效策略,教育信息化2.0將在充分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礎上,充分開放各類 數據,實現教育大數據的全社會的共同挖掘、共同獲益。如,利用資源共享平臺使學生自主下載并自主學習。
第四,將更以“智能”為目標。破解當前教育難題的根本還是在于能不能將優質教育資源經濟地、有針對性地投向學習者。建設更加智能、更加自動的教育信息化既是破解這一難題的根本途徑,也是教育信息化2.0的一大建設目標。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在信息化軟件當中,針對性的學生,圖文并茂加以語音解釋,更能針對學生的具體需要來智能化學習。
(一)建立了微信公眾號
建立了微信公眾號,發布一些關于包裝和設計相關的推文。
該微信公眾平臺將會以“對內服務師生,對外展現視覺包裝類設計的魅力”為基, 以“傳遞前沿視覺設計,構建全方位咨詢與服務”為宗旨,正確引導專業輿論,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緊跟視覺時代發展的步伐,全方位展示視覺傳達設計的魅力,打造品牌 視覺傳達專業形象,使其更好地符合學生對于包裝設計類的需求和資源的共享。伴隨著網絡時代迅猛的發展以及新的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各類的應用程序、媒體。
層出不窮,基于移動手機客戶端的應用程序逐漸顯現出優勢,在“互聯網+”的號召下,“新媒體”成為互聯網界聚集的焦點。利用新媒體進行包裝設計專業課程的宣傳與服務將是主要的潮流趨勢,而改專業更是要借助于新媒體的優勢對內進行服務、對外進行宣傳。目前,手機作為必不可少的移動設備,微信成為大家日常交流的渠道之一,而微信公眾平臺幾乎成為各大企事業單位進行宣傳和服務的媒介。因此,包裝設計專業課程也 應迪合時代發展的需要,緊跟科技發展的前沿,針對當前網絡環境,根據包裝設計專業課程的特點,建立屬于包裝設計專業課程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為廣大的師生提供及時可靠的咨詢與前沿的相關設計。
(二)91速課和藍墨云班
為了更好地輔助課上教學以及協同下課學習。針對于學生的學習特點,專業的特征,則選取了兩款軟件共同結合,使其優勢互補: 91速課網和藍墨云班課。 該兩款軟件已經投入到教學當中,并得到了師生的一致好評,并可以繼續推廣使用。
(三)教學信息化的軟件的運用
這兩款軟件都是新型智能教學平臺,各自具有優勢,兩者結合使用則優勢互補、相得益彰。根據課程的需要結合課前、課中、課后等教學場景應用,將教學與微信、AAP 融為一體,輕松實現信息化互動課堂。
(四)借助資源共享平臺輔助教學
根據該課程的需要,則需要多看素材、多積累案例。依據素材容量大,課上分享較為麻煩,則利用網絡平臺建立了百度云共享資源。百度云網盤,是百度公司推出的一項提供用戶Web、Android、iPhone和WindowsPhone手機客戶端多平臺數據共享的云存儲服務。改服務依托百度強大的云存儲集群機制,發揮了百度強有力的云端存儲優勢,提供超大的網絡存儲空間。
百度強大的云存儲集群,是目前最具有優勢的存儲機制,提供了完善高效的服務;高效的云端存儲速度,以及穩定可靠的數據安全。完善的文件訪問控制機制,提供了必備的數據安全屏障。依托百度大規模可靠存儲,一份文件多份比分,防范一切意外。數據傳輸加密,有效防止數裾竊取。
(五)借助群平臺輔助教學
依據學生對于微信和QQ的使用和課下更多的和學生交流,相應的建立徼信群和QQ 群。在創建好群之后,可以邀請學生加入該群。可以給學生分享圖片,視頻、網址等,可以指導學生設計方案的改進、解答問題等。
(六)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包裝設計課程的特殊性,為了增加課程的直觀性,上課時必須結合口頭講授和多媒體課件的輔助。此時,一款個性、有趣的PPT制作將至關重要。因此,在制作PPT課件的時候應該增加圖片,動畫,互動等環節。
(七)借助多計算機輔助教學
計算機輔助包裝設計教學是必可少的。包裝設計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融合了字體設計、版式設計、結構造型設計等。基于學生以往所學的設計軟件,配合包裝設計課程的開展。在整個課程的開展當中,組織學生進人機房進行實操。使具塔界的學生具有實際的應用能力,促進其知識的鞏固和學習。
基于教育信息化2.0下包裝設計課程的教學的研究與實施,加強了學生的參與感,增加了實踐的環節,特別是通過學習情景的設計到達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和質量。不僅增加了學生理論上的學習,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主動的參與意識。簡而言之,教師要不斷地學習、研究更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技能,使培養的學生更能符合社會市場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彭雅莉,徐伶俐,胡曉濤,王先昌.湛江旅游產品包裝設計中海洋文化符號構建分析?[J].?包裝工程,2018(01):60-65.
[2]單英.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包裝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
[3]羅兵,張曉波,徐軍.高職包裝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究[J].包裝世界,2012:11.
[4]王受之.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5]王海力.商品包裝設計中海洋文化符號的研究?[D].?青島大學,2017(05):60-65.
作者簡介:
張俊飛(1989.2-),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設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