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巖 李翠
摘要:隨著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人們在物質得到充分滿足后,對精神文明的需求越來越高。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升,我國旅游產業實現了迅猛發展。撫仙湖祿充景區借助其自身獨特的高原湖泊等優質旅游資源,在我國休閑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趨勢之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在撫仙湖祿充景區發展的新機遇下,仍舊面臨著一些問題,制約景區持續發展。本文從經濟與文化兩方面分析撫仙湖路充景區目前發展現狀,發現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旅游產品單一、保障體系不完善、客源競爭激烈、旅游季節性過強等問題。針對此,祿充景區在發展過程中應當加快開發特色旅游項目,提高從業人員服務水平,加強景區宣傳力度,啟動市場營銷緩解淡旺季矛盾,從而為景區在今后的發展中進行科學合理規劃提供依據,促進景區更好地抓住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的機遇,實現景區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撫仙湖;祿充景區;旅游
(一)祿充景區簡介
撫仙湖祿充景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縣,2010年,祿充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區。祿充村位于撫仙湖西岸,距離成江縣城有20公里。景區北山面海,有撫仙湖、筆架山、尖山、波息灣、觀音寺、古榕樹等眾多景點,風景秀麗,人杰地靈,具有“一門雙進士,百步兩翰林”的美稱。祿充景區屬于典型的滇中盆地氣候,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雨水光照充足。景區年平均氣溫約在15.8℃,年降雨量在900-1200毫米,年日照時數約達到2200小時。氣候條件優勢使景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形成了獨特的高原湖泊自然景觀。
祿充村借助其獨特的自然景觀,以及保留完好的傳統古味漁村文化,順應旅游產業發展的迅猛之勢,實現了由傳統漁村向旅游景區的轉變,并隨著本地人民及政府的共同推動,成長為一個國家級4A景區,形成了旅游觀光、休閑魚類、會所服務、特色風味等為一體的旅游服務體系。
(二)祿充景區發展現狀
1.經濟發展現狀
祿充景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隨著旅游行業發展,景區經濟實現了迅猛發展。針對景區經濟發展情況的分析,主要從就業和經濟收入兩方面分析。
第一,從就業方面分析。據相關資料顯示,祿充景區管委會主要管轄區域包括祿充村、豹子窩、泥母豬三個自然村,三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約為1800多人,其中約95%以上的人口為農業人口。景區全區耕地面積約為310畝,其中祿充村民小組占105畝,人均耕地0.06畝,祿充村村民主要以旅游經營為主;豹子窩和泥母豬均為山區村民小組,耕地205畝,人均耕地1.65畝,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本次研究調查主要對象是祿充村以旅游經營為主業的村民小組。通過資料搜集和實地探訪,可以得出景區旅游經濟的發展,為當地村民帶來了較高的就業率。截至2019年底,從業人員約為800多人,占祿充村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從業人員主要接種在住宿餐飲行業。祿充景區在發展過程中,對服務行業勞動力需求量較大,但技術性要求較低,從業人員經過簡單培訓即可上崗。同時,隨著景區不斷發展完善,景區共有個體工商戶230戶,24家省市縣企業開辦的酒店,其中包括星級酒店4家,景區內住宿餐飲整體從業人員達到1500多人。
第二,從經濟發展方面分析。隨著景區快速發展,祿充村就業率不斷上升,必然促使當地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從祿充景區門票角度分析,當前,祿充景區門票為15元/人,門票價格較低,無淡旺季之分。從門票收入情況來看,景區經濟收入情況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從上升趨勢來看,2016年到2018年的上升趨勢明顯高于2019年上升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祿充景區經濟發展逐漸趨于平緩。

2.文化發展現狀
祿充景區在發展過程中,不僅依靠其優質的自然景觀資源進行景區旅游資源開發,同時,在景區建設中融入了當地文化,實現了對當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祿充景區在景點開發過程中,融入了當地特色的漁村文化、高香節等,游客進入景區,會感受到當地特色的地域文化。例如,景區在建設過程中,以漁村文化為主打,配合沙灘美景、水上項目、潛水、美食等各種玩法,營造具有濃郁漁村風情的綜合景區,并且景區有很多具有漁民特色的農家樂,為游客提供特色的漁家生活體驗;同時,借助歷史上祿充“一門雙進士,百步兩翰林”的美譽,在走進村里的第一個景點中設計了“文昌宮”,講述歷史上祿充的文人典故,增強景區的文化氛圍。此外,在祿充景區旅游業發展過程中,不斷增強了祿充與外界的聯系,從而加強了景區外來文化的有機融入,將托尼蓋類型的文化融入本土文化中,提高了當地文化的活力。
(一)旅游產品單一,吸引力不足
相較于國內同類型的旅游地來說,撫仙湖景區與千島湖景區、洱海、瀘沽湖等國內知名景區對比,其在吸引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此背景之下,祿充景區作為撫仙湖風景區內一個景點,其從全國范圍來講,景區的知名度與吸引力都嚴重不足。從實際發展來看,祿充景區游客主要集中于省內游客,省外游客較少,并且省內近距離游客多將景區作為“玩水”的地方,旅游產品單一,難以滿足游客差異化需求。大多數游客到景區多為一日游,白天體驗水上娛樂項目后,傍晚就會離開景區。而且從去哪兒旅行等旅游APP上看,旅充景區的建議游玩時間為3-4個小時。這主要是由于景區旅游產品單一,難以有效延長游客的留滯時間。
(二)保障體系不完善,景區服務水平有待提升
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隨之提升行業內市場競爭壓力。祿充景區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臨同類旅游景區帶來的巨大壓力。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路充景區無論是在景區設計、保障體系還是服務水平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后性,嚴重制約景區發展。從景區設計來看,祿充景區與撫仙湖風景區內其他景點設計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并且在旅游產品方面,主要是以水上娛樂項目為主;在經營模式方面,與撫仙湖其他景區的經營模式雷同。景區設計不具有特色,難以抓住游客的眼球。從保障體系來看,雖然隨著景區經濟條件提高,景區內硬件設施得到更新,但當地旅游管理部門并沒有主動進行市場調研,了解游客實際需求,在管理過程中,更多的是采取“放養”的政策,面對問題非常被動,并沒有主動服務意識,景區內商戶管理不到位、防護設施設置不健全等,導致景區保障體系不足。從景區服務來看,由于景區從業人員多為當地村民,且旅游從業人員就業門檻較低,其并沒有形成系統的服務理念,服務水平不高,導致景區整體服務質量不佳,嚴重損害景區形象,使游客印象大打折扣。
(三)旅游客源競爭激烈,景區宣傳力度不足
從云南省省內區域旅游發展來看,其除了傳統的滇西北的“大理-麗江-瀘沽湖-香格里拉”,以及滇西南的“普洱-西雙版納”等等熱點區域旅游之外,近年來,滇西的“保山騰沖-和順”線,以及滇東北的紅土高原旅游區域發展均呈現出迅猛發展的趨勢。隨著云南省內區域旅游的不斷擴大,僅在省內的客源競爭壓力也在隨之不斷增加,放眼全國,祿充景區面臨的旅游客源競爭的激烈程度可見一斑。然而,祿充景區在發展過程中,不僅面臨著景區旅游產品單一吸引力不足、保障體系不完善,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同時景區的宣傳力度不僅難以匹敵大理、麗江等云南傳統的旅游景區,而且相對于騰沖、和順等區域旅游產品也具有較強的落后性。祿充景區的知名度多集中在省內,其宣傳多以人際傳播為主,在各大旅游平臺上基本很少出現祿充景區的宣傳,宣傳力度嚴重不足,導致其客源競爭優勢更低。
(四)景點旅游季節性過強,影響景區發展
祿充景區主要以水上娛樂項目為主,包括潛水、橡皮艇等,其他各項旅游項目的開發也離不開湖泊游項目。而水上旅游項目受季節影響和天氣限制較為明顯。雖然祿充景區地處滇中,氣候宜人,但在冬季平均氣溫在9℃,并不適合水上項目。這種情況導致景區出現夏天人聲鼎沸,冬天冷冷清清的明顯的淡旺季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景區發展。
(一)豐富旅游產品,開發特色旅游項目
祿充景區依托于撫仙湖區域旅游資源的多樣性,以及其自身獨特的地域文化內涵,通過開發具有景區特色的旅游項目,豐富旅游產品內容,從而提高景區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促進景區發展。例如,祿充景區文化中包括其特有的社區筆硯法治文化公園、水車捕撈抗浪魚、高香節等,在進行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當地特有的地域文化,深入挖掘、突出特色,打好旅游產品的“特色牌”。同時,根據孤山、觀音寺等景點,進行景區特色文化的創造,與撫仙湖周邊其他景點,如櫻花谷等進行區分,賦予祿充景區獨特的文化內涵。通過開發具有景區特色,文化內涵豐富的旅游產品,打破景區在游客心中主要“玩水”的單一印象,增強景區對游客的吸引力,從而提高景區競爭力。
(二)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提高服務意識與水平
祿充景區實現快速發展,就必須要從自身出發,提升景區從業人員服務意識與水平,完善景區保障體系,為游客提供安全、舒心的旅游環境,從而提高游客滿意度,打好景區“口碑戰”。首先,提高祿充景區管委會管理水平。景區管理委員會應當打破其本土保護思想,積極轉變觀念,深入分析調研現代旅游市場發展趨勢,加大人才引進,加強與玉溪師范學院等云南省內高校合作,吸引具有旅游專業特長的大學生;重視上級領導指示和建議,根據景區實際情況,制定最適合景區的發展戰略。其次,加快完善旅游景區設施建設,通過規范商戶管理與本地村民管理,完善景區安全保障設施,如加設湖邊護欄,組織突發事故處理組,應對游客水上項目游玩過程中的突發情況,避免安全事故發生等。最后,提高當地旅游從業人員服務品質,加強對當地從業人員的定期培訓與管理,緊跟旅游市場實際要求,實現人員管理規范化,提高從業人員自身素質,提升其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
(三)拓寬信息傳播渠道,加強景區宣傳
首先。祿充景區管理企業設立廣告部。祿充景區主要由云南祿充筆架山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運營管理,其并沒有設立專門的廣告部門,對景區進行宣傳推廣,導致景區宣傳力度不足。通過公司設立廣告部門,專門負責景區的宣傳推廣,能夠有效提升其宣傳力度。其次,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景區管理者應當緊跟時代發展,合理利用當前覆蓋范圍廣泛的新媒體平臺,找準自身定位,確定目標客戶群體,通過互聯網,設計內涵豐富、畫面時尚的宣傳片,擴大信息傳播,提高景區宣傳效果。
(四)啟動市場營銷策略,緩解淡旺季矛盾
從目前景區發展現狀來看,景區的旅游市場半徑仍舊集中在昆明和玉溪,向外逐漸輻射到楚雄、紅河等地,省外游客較少。并且祿充景區處于與撫仙湖其他景點旅游產品同質化競爭的現實情況中。根據這一現實情況,祿充景區在市場營銷過程中,應當主打差異化營銷策略,通過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實現旅游產品的創新與重組,突出景區特色。同時,通過豐富
祿充景區的文化內涵,從而豐富景區供應主體的層次性,再采取具有彈性的價格策略,發揮價格優勢,吸引顧客,引導老年游客、有閑游客在淡季進入景區,緩解景區旅游淡季的影響。
隨著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旅游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撫仙湖祿充景區借助其豐富的自然景觀,加快景區建設,快速成長為國家4A級風景區,推動了當地經濟與文化的發展。然而,新時期面臨旅游產業發展新形勢,祿充景區在發展歷程中仍舊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如旅游產品單一、景區服務水平不高、宣傳力度不足、淡旺季矛盾尖銳等。針對此,本文提出了有效應對景區發展中存在問題的建議,提出了通過加快特色旅游產品開發,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拓寬景區宣傳渠道,啟動市場營銷策略等途徑,不斷提高景區發展水平,為景區今后穩定有序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楊碩.鄉村振興背景下貴州省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2019(20):272-273.
[2]楊海蘭,柳德江,王泉,吳利,王濤.撫仙湖祿充風景區植被覆蓋變化研究[J].測繪地理信息,2019,44(05):29-32.
[3]尤慶國,郭利君.玉溪市撫仙湖管理保護的問題及建議[J].水利經濟,2019,37(04):32-35+76-77.
作者簡介
曾巖(1999-),女,滿族,遼寧省葫蘆島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學生。
李翠(1979-),女,漢族,遼寧省鞍山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旅游開發與管理、康養旅游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