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博物館能夠整合和展現大量的文化資源,充分帶動文化的傳承、傳播和互動;研究數字博物館的產業化的創新發展路徑,將對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做出積極探索。本文在梳理數字博物館發展背景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相關經驗,提出了優化數字博物館內部職能、以數字創意產品的開發為突破點,以及拓寬數字博物館的營銷方式三種促進其產業化的路徑。
關鍵詞:數字博物館;發展背景;產業化;創新路徑
數字博物館作為文化資源的收集和儲藏機構,集事業屬性與產業屬性為一體,擁有多種多樣的歷史遺產資源,以收藏、展示、休閑、教育與學習的功能為主,對文化素養與社會文明的進一步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隨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各地多文化交往與融合隨時隨地地發生著,因此,個性化的特色文化將成為具有標識性的地方標簽,具有識別、研究的獨特吸引力。就功能而言,數字博物館能夠搜集、整理、保護、傳承和研究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物,與此同時,又是吸納、保存、傳承和交流多樣化文化的重要場所,研究數字博物館的創新發展路徑,并發揮數字博物館在促進文化傳播與互動中的作用,將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起到積極的聯動與推動作用;與此同時,數字博物館也是在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網絡傳播、設計創意而逐漸興起和發展的,是數字創意產業的代表行業之一。
2006年,國家職能部門就頒布了《博物館管理辦法》。其指出:“鼓勵博物館研發相關文化產品,開展專業培訓、科技成果轉讓等形式的有償服務活動。”實際上,這是對博物館屬性方面的拓展,其“有償服務活動”是轉變傳統思想觀念,鼓勵博物館體制創新,進一步助推持續性深挖博物館文化資源的積極嘗試。
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保護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由此可見,使收藏品、陳列品在重新整理、設計的基礎上,以更加鮮活的形態走進人民大眾的視野和生活,將成為遺產和文物更好地服務大眾的方式。
盧浮宮博物館在拓展其文化創意產業屬性與重拾文物生命力方面在全球范圍內首屈一指。
經研究發現:法國政府對盧浮宮博物館的財政支持有限,在過去近二十年間均呈現下降趨勢(由2003年占總收入的72%降至2006年的63%),在財政支撐有限的情況下,盧浮宮的經營效果卻良好。究其原因,盧浮宮博物館主要通過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開發、營銷等手段進行創收,以此來填補財政收入不足的問題,以博物館產業化為其發展的主要動力。
探索數字博物館的產業化路徑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完善職能機構的設置,增添數字博物館內部的文化創意產業等相關職能部門,以保障文創產業的設計與開發。以故宮博物院為例,專門的文創開發部門與設計人才使得文化創意產品得以盈利,成為市場暢銷產品的同時,也進一步將“中國味兒”推向國內外消費者的視野。其次,追潮流、重實用、貼人心的數字創意產品,將為受眾在觀看或游覽數字博物館后留有印象、產生回味,使人們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回想起與數字博物館內文物的一場特殊“邂逅”。第三,轉變數字博物館的營銷方式。數字博物館的產業化營銷主要包括文化與遺產資源的開發與設計、展覽與教育活動的良性互動、旅游與娛樂環節的進一步探索等。第四,關注數字博物館的多產業融合。數字博物館擁有其獨特的文化資源和技術創新優勢,能夠以新穎的技術手段和營銷方式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故而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應堅持與設計產業、旅游產業、動漫產業和手工業等相融合,以多產業聯動的方式進行融合型發展。
【基金項目】 2019年廣西財經學院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學科建設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越南民族問題影響我國區域安全的預警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9XKQ09)。
胡琦(1987-),女,蒙古族,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人,博士,副教授,廣西財經學院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研究方向:文化傳播、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