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職業院校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在每年不斷刷新難度的“史上最難就業季”面前,切實提升就業率,改變結構性就業矛盾,才是應當探索的解決路徑。作為高職院校,應當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和就業求職技巧。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路徑分析
高職院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經提出幾年時間,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問題,各大高職院校應當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采取有特色的方式推廣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和能力,幫助職業學院的學生更好找工作,提高整體就業率。
(一)當前就業問題是每個高校格外關注的問題,就業藍皮書公布2018年畢業生就業率為91.5%,2019年為91.9%,盡管這一數字有所提升,但學生數量增長較快,相對來說就業率呈下降趨勢。所以一方面高職學生的就業率還需提升,另一方面就業質量和就業對口率也需要加強,這就需要從新生入學開始進行職業規劃教育,讓學生盡早樹立目標并為之努力,而不是臨近畢業時手忙腳亂。
(二)1971年,美國聯邦教育署署長馬蘭率先提出職業生涯教育的理念,并基于生涯輔導實施該理念。高職院校應當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日常教育的一部分,一方面能讓學生獲取知識教育,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科學的指導和必要的幫助,為其日后實現社會化發展,盡快步入職業生涯,提高自我社會生存與競爭能力奠定基礎。
近年來,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經逐步展開,許多學校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相較于本科院校來說,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普及率還不夠高,推進效果也不夠好。
首先,部分高職院校缺少職業生涯規劃的專業團隊。現在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往往是由學生輔導員進行,對于高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往往僅停留在憑經驗為學生推薦實習單位的層面,沒有做到從新生入學開始進行系統、全面的職業規劃教育。
其次,高職院校的就業規劃指導體系不夠完善。許多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由輔導員開班會的形式進行,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也沒有系統性的方法傳授,導致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效果不好。高職院校通常將職業規劃教育放在學生實習之前,甚至是臨近畢業的關口,對于指導學生職業選擇的效果不夠好,對于就業率的提升收效甚微。
最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跟蹤不到位。現在許多高職院校會開展畢業生畢業報到和離校后的就業跟蹤,但仍停留在信息匯總的層面,沒有根據統計的信息進行整合,對于初次就業率和半年內離職率應該有所對比,從而為接下來的職業規劃教育提供改進思路。
(一)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首先要打造專門的教師隊伍。一方面要成立就業指導中心,聘請專門的職業規劃師結合本校專業特色和學生特點進行課程規劃,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支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導師隊伍。
(二)高職院校還應當建立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開展針對性、一條龍式的培訓。在新生大一時,應當讓學生建立清晰的職業認知,對于不同的職業有所了解,對于自己的職業能力和性格特點進行探索。學生可以通過北森職業生涯網絡測評、霍蘭德興趣測試、MBTI性格測試、職業能力測試、職業價值觀測試等對自己和職業進行初步了解,并判斷自己與理想職業的匹配度。大二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職業探索,可以通過招聘會體驗、企業參觀、職業人物訪談、就業指導講座、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分階段制定目標等方式對理想職業進行深入了解,同時探索更多未知領域的職業,拓展就業面。大三時就要注重學生的職業實踐,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大三多數是頂崗實習的階段,這段時間學生不在學校,那么可以通過畢業設計等形式讓學生總結自己實習崗位的工作內容、工作條件、晉升發展空間等,臨近畢業時需要為學生開展簡歷制作、面試技巧、職場禮儀等的培訓課程,為學生面試求職助力。
(三)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應當注重學生就業心態的調整。高職學生在求職時容易出現迷茫無措或者應付了事的心態,所以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過程中要通過案例分析、心理咨詢等方式做好預防,同時也要將就業輔助工作做到前面,在學生的實習時間、校企合作崗位推薦上學校要重視,也要趕在畢業生實習離校前多次開展就業集中推介會,為學生提供更多就業實習崗位,切實減輕學生就業壓力和焦慮心態。
綜上,高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當成為高校就業指導教育的一項重中之重,積極發現高職學校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更新的解決路徑和方式,從而幫助高職學生更好就業,解決我國現存的就業結構性難題。
參考文獻
[1]徐延花.“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學生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研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0(06):76-78.
[2]邵怡.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及對策探析[J].科技與創新,2020(07):79-80.
[3]徐代珍.高職生職業生涯教育模式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24):163-164.
[4]顧嘉.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模式創新設計[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08):100-101.
作者簡介
趙翔,1995.05.16,俄語,助教。研究方向:輔導員工作及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