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職業教育的日益被重視,高職藝術類學生的創新創造思維的推進和訓練愈來愈重要。高職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是其重要的內容、主要目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具有實踐與探索的價值。
關鍵詞:高職藝術類;創新創造;培養模式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創新型高技能職業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拔▌撔抡哌M,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創新創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鮮明的特征之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之一,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創新人才的必要途徑之一,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創新是時代發展的推動力。高職藝術類專業學校是培養具有創新創造能力的藝術類專業學生。因此,在高職藝術類專業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拓展開放型的教學思路、增加多途徑的實踐、因材施教的打開學生的創新創造思維,切實的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專業技能、實際運用能力、創新能力。
高職藝術類院校以技能訓練為核心任務,實際運用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以其為中心為不斷地加強。同時,還應圍繞學生的就業問題,不斷拓展教學思維,對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和其他綜合能力進行全面的、全方位的培養。
隨著“雙創”時代的到來,高職培養的具有藝術設計類、具有創造思維、兼備創新能力的人才日趨被重視并推動著文化創意類的產業的發展、轉型、升級。因此,社會市場需要更多的具有創新創造類的藝術人才的加入。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藝術類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負著培養藝術類創新創造人才的重任,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高職藝術類教育教學中,應圍繞培養學生的藝術專業技能并不斷加強其創新創造能力。藝術專業技能和創新創造思維的培養,有助于發展學生們的智力、提升能力,全方位地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
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應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更要從技能的培養和就業方面入手。因此,廣大教育者應運用多手法、多媒介、多形式的帶動學生的藝術意識、創新創造能力、就業思維模式。促使高職藝術類專業的教學成果更好地轉換、促使高職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具有創造創新思維,促使高職藝術類專業的學生高就業的目的。
國外對于高職藝術類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培養的研究主要包含了創業與經濟、創業與課程體系、創業教育的模式、師資培養、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等。創業教育有三種模式:專業型、通用型、培訓型。課程架構合理、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方法多樣化、注重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國外的對于學生的創新創造的全面性、廣泛性等更具有針對性,國外的一些成功的范例與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學習、運用。
國內的對于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特別是高職藝術類學生的培養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國內學者針對國外的相關優秀的、值得學習、借鑒的案例進行了研究;其次,國內學者對于高職藝術教育中缺失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模式、課程體系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可以改進的建設性意見和措施。最后,國內學者對于增強高職藝術類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路徑進行了研究。加強高職藝術類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高職教育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而言,它們的培養目標、目的是不一樣的。高職教育則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所需的一線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社會的不斷發展對藝術類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因此,作為高職藝術類人才的培養更應在培養體系中包含創新教育。
建構培養創新創造的教學模式的方向,有幾個方面。其一,增強學生扎實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在校期間,要不斷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增強學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其二,增強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校期間在不斷鍛煉學生的操作技能,更要訓練學生們的觀察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遇到問題、接受新知識時,能夠認真觀察、分析、思考、鑒別。其三,增強學生的創新創造意識。應將創新創造意識的培養融入課程體系中,教授學生在遵循規律、規則的基礎上,要具有創新的意識和突破傳統的精神。其四,增強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時代在不斷地更新,社會市場更需要創新型的人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因此,善于學習、勤于學習、終身學習便是學生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其五,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全球化和信息大爆發的時代,分工越來越細,團隊合作愈來愈重要。團隊合作是創新型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在團隊中找到自己的價值貢獻自己的力量,使溝通合作增加團隊的競爭力并體現自身的價值。
總之,當前我們處于“雙創”時代,人才已經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作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藝術類專門人才高職院校肩負重任。高職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要以發展專業技能、增強實際動手和操作能力為基礎;以創新創造精神為動力;以更好地服務社會為目的。
(一)構建創新創造人才的培養方案以及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方案是針對所培養的人才進行的教育、培訓的兒制定的綱領性文件。而創新創造人才的培養方案的制定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使所培養的人才具有創新創造能力并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市場的發展需求?;谂囵B方案的指導,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會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學生在理論知識、專業基礎、專業技能等的學習中會落實創新創造性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
以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導,建立適合藝術類專業人才的課程體系,以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促進創新創造人才培養的實施。改變傳統的課程體系,更新的課程體系,開展適合社會市場需求的課程。首先,增加實踐類課程,減少理論課程的所占的比例。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斷地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思維。其次,增加創新創業類的課程。向學生更為直觀介紹創新創造能力的必要性,增加學生創新創造的思維訓練,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創造實踐能力。最后,增加與藝術類學科相關的其他領域的學科,拓展學生的認知和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科背景。
(二)構建課堂新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基于對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構件課堂新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藝術類專業的授課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活躍課堂氣氛,增加與學生間的互動。全方位的打開學生的感官體驗,以此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加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當中,促使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在課堂當中教師承擔引導者的角色,設置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進行思考、探究、交流等,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當中,有效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新創造能力間接地得到了提升。
(三)構建隊伍的新形象,完善師資隊伍建設
創新創造人才的培養有賴于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的建設,師資隊伍的完善與建設是培養創新創造人才的保障。加強上崗培訓機制,對新老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學習。上崗前老教師可以對新教師進行崗前職業規范培訓、熟悉崗位的職業、熟悉自己所教授的學生、熟悉崗位的設施設備、熟悉教學環境等培訓。針對新老教師,可聘請企業高管、外校的教師、一線人員等,對新老教師進行新的教學理念的培訓、信息化課堂的培訓、新的教學思想的交流等,讓教師能夠認識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的必要性。
(四)打造教師個人的全方位的創新創造素質
教師個人應該積極參與到企事業單位當時進行實踐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個人的創新創造能力并不斷地優化知識結構。現今社會,信息化大爆發,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作為一名教育教學工作者、一名培育創新人才的孕育者,更應該練習實際,掌握前沿的科學技術和知識,培養社會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積極開展校企合作,聘任優秀的企事業人才對學生進行專業授課。教師可進入企業公司中學習、工作、掛職。組織、開展學習交流會,邀請企事業單位的優秀人才、專家與教師交流、探討。促使教師的知識得到了豐富和提高,專業知識得到了提升,與社會需求和企業需要聯系更為密切。有了理論的支撐和實踐經驗的輔助,進而在課堂中融入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這樣的課堂會更加吸引學生,學生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創新創造能力將會得到較大的提升。
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是建設創新型社會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提高人才的必然要求。作為一個合格的人才必須要求全面的合理的知識結構,全方位的知識素養和職業素質。高職藝術類院校,應該將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模式融入專業教學當中。并不斷完善相對應的教育教學模式、課程模式和教育教學的方法。構建創新創造人才的培養方案以及課程體系;構建課堂新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隊伍的新形象,完善師資隊伍建設。
創新創造能力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本能之一,高職院校對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是社會發展的需求;是時代進步的需要;是個人不斷進步和個人完善人格的形成;是各個企事業單位對于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高職人才準變培養模式的需要。高職藝術類院校對于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較以往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這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不斷地的努力并為之而奮斗。
參考文獻
[1]楊麗.探析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藝術設計教學體系優化[J].中國農村教育,2019(20:)66.
[2]馮穎.創意產業背景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J].風景名勝,2019(06):64,67.
[3]王剛,牛維麟,楊偉國.文化產業創意人才素質,模型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2):117-121.
[4]張秋月.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解析[J].中國大學教學學,2011(6):50-52.
[5]蘇瓊英,許世虎.藝術設計教育中設計思維能力的培養方法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6).
作者簡介
張俊飛(1989-),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設計學,河南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