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忠文
摘要:在??思{對“死亡”大量書寫中,主要展現了三種有關?“死亡”的意義:?對現實的抗爭、生命受難的解脫以及身份的認同。在對福克納?“死亡”意義的探究中,可以感受到??思{對美國南方舊文化傳統的反思、對處在社會歷史變遷中人的心靈的探究與安慰,以及對生與死的思考和感悟。福克納是一位善于描寫“死亡”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出現了生命的“死亡”一詞,他將“死亡”當作手段,用以表達特定的含義,為了反觀現實的抗爭、生命受難的解脫以及身份的認同。
關鍵詞:??思{;小說;寫作手法
《喧嘩與騷動》是??思{的一本名篇,在這部作品中就描寫了非常宏大的“死亡”現象。作品的主人公是康普生家族的長子昆丁,昆丁有著美國以往南方家庭守護者和衛道者思想,并把家族以往的榮耀當作自己現在驕傲的資本,也想著恢復往日的榮耀為己任,深信自己家族還會再度重現輝煌。因此他時刻扮演著“勇士”的形象,不斷地和新思想,新時代做抗衡。尤其是在他妹妹凱蒂失去貞操后,他的內心深處是無法接受,更無法排解這樣的玷污實時,使他的精神遭受了非常大的打擊,長久形成的價值評價標被徹底摧毀。自己形成的靈魂家園被擊落,這使得他的生存下去的希望破滅。為了獲得心靈的解放和與現實的默默抗衡,他選擇了死亡。他之所以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尤其是要在哈佛大學校區的河邊平靜地投河,除了和現實進行抗爭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水在基督教世界就像火一樣,能夠實現心靈的凈化,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生命起源的象征,實現了人生命的終結和升華過程,昆丁肉體的死亡象征精神的永恒再生和靈魂的拯救。讓人真正地感受到昆丁同現代精神斗爭而不惜犧牲生命。昆丁的死亡除了對他妹妹凱蒂的愛,其實是更愛家族的榮譽。實際上傳達出了美國南方精神對女性生存里面的拘束和壓抑。也凸顯了美國南方對女性價值的尺度模型。因此凱蒂說,她死亡后會落地獄,假設哥哥昆丁也在地獄,死亡之火將會給他一個完整干凈圣潔的凱蒂。
福克納作品中“死亡” 的另一層含義就是生命苦難的解脫,從其作品《我彌留之際》中展現主人公艾迪以“死亡”為解脫的方式?!段覐浟糁H》是一部被認為鬼魂參與生者生活的小說,該作品創作于人類兩次世界大戰之后,大量的人民因為戰爭從家園流失,哀鴻遍野。富有極為深刻洞察力的??思{對他的心靈造成了巨大觸動,在歷史巨大變化中,他以敏銳的視角描繪現世世界,展現出人類普遍的恐懼、痛苦、人和人形成的心靈沖突。《我彌留之際》的主角是艾迪,艾迪自幼便父母雙亡,一生是命途多難,結婚后沒有愛和關心,被丈夫像牲口一樣的對待,即使孩子長大以后,在孩子身上也沒有獲得天倫之樂。他在痛苦之中出軌了當地的牧師,但是并沒有讓他感受到出軌后的快樂,卻因為感覺對不起丈夫,深深地陷入了自責中,他每天的生活就變成了認罪和贖罪的過程,不久以后艾迪生病了,他反而覺得這是一件好事,他痛恨自己婚姻的不幸,沒有丈夫的愛,生活中得不到幸福,而且缺少激情,存在的就是無盡的辛苦和孤寂。他找不到精神開脫的對象,對愛情失去了信心,也不相信宗教的信守,他更愿意接受父親說:“生活在世界上的原因只是為了準備一個漫長的睡眠”父親的話會讓他覺得只有死亡才可以從困境中逃脫。艾迪死后她的痛苦并沒有因此結束。當他的家人將他的尸體運回城里安葬時,傻兒子擔心她無法呼吸,就在棺材旁邊鑿了一個洞,而電鉆直接鉆到艾迪的臉,他的臉幾乎被摧毀。在遺體運送的過程中,遇到了火災和洪水,當到達了艾迪遺愿所指明的地方,他的棺材幾乎被摧殘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艾迪的死,在作家??思{看來,是真實的存在,也不是因為社會因素和壓迫的存在導致的,死亡對生者的生命是沒有限制的,深入下去會發現,理性的死亡是人類普遍的恐懼、人生的痛苦、人類內心的沖突的結果,艾迪用死來解決這些痛苦是一種最好的方式。
??思{深受美國種族歧視思想的影響,在美國南方清教主義植根于人們的心中不可動搖時,這里有著有種族歧視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因此他在他創造思想中對人存在的關注更多,并在作品中這樣表述到:“決定一個人身份的不是性別或家庭背景,關鍵是他的種族、他的膚色”。 ??思{對這類人身份的塑造過程時,從一出生開始就在追問 “我是誰” 這個問題,他將身份和死亡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只有死亡才能終止這些人對“身份”的探尋,無論怎么樣的種族歧視問題,只有死亡人人才會平等,死亡了這些也就不足掛齒了。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他的《八月之光》,其主人公克里斯莫斯就是一個從他來到世界開始就在身份問題上有著沉重負擔的一個極其悲慘的人。他的一生題就是在尋找“我是誰”的答案,并且不能自拔,為了知道這個答案,他通過各種方式去找尋,他找女子尋歡黑人女子作樂,從不找白人女子,在意識里始終有個聲音在控訴 “我是黑人,我是黑人”。然而他又對黑人女子百般折磨,瞧不起她是黑人女子??死锼鼓蛊鋵嵤窃谧晕覍ふ乙环N死法,死亡是他能找到的最終答案,只有從這個世界上消失,身份問題才得以消失,為的就是找到和白人一樣被平等對待的方式。在死亡的時候將不會是別人的眼里的另一類人存在,在像克里斯莫斯這些等待平等對待的人眼里是一個盛大的時刻的來到。
參考文獻:
[1]??思{.八月之光[M].李文俊,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2]福克納.我彌留之際[M].李文俊,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3]李文俊.威廉·??思{[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