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7日,秋意盎然的“塞上江南”,一場以黃河為主題的大型當代藝術展覽“生生不息——敘事的黃河”在黃河之畔的銀川當代美術館拉開帷幕。展覽由銀川市人民政府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主辦、銀川市文化旅游廣電局承辦、銀川當代美術館執行,以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為主旨,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用藝術的方式講好黃河故事,通過豐富的視覺藝術語言呈現出黃河文化的多層內涵與深刻意義。


古往今來,黃河一直是中國文藝脈絡中的重要創作母題,涌現出不少名篇佳作。“生生不息——敘事的黃河”是第一次關于黃河主題的大型視覺敘事,對當代藝術展覽中的宏大主題建構具有開創性意義。展覽展出了66位藝術家的172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裝置、影像、民間美術、攝影、建筑、設計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在策展方法上,此展貫通歷史時空的縱深和兼容多維形態的寬闊,體現出范迪安的學術理念和策展語法,是其“中國策展學”理論下的有力實踐。
展覽由“亙古奔流”“大河精神”“共生家園”“生態長治”四個篇章構成豐富的結構,涵蓋了歷史、精神、生活和生態等多個維度。以大歷史的視野展現黃河穿越時空的壯美與滄桑;以當代中國藝術的文化語境,表現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深沉堅毅的精神;在多元共生的層面,闡釋黃河流域積淀的文化遺產和區域跨文化特色;從生態文明的角度,反映黃河流域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的當代課題。古老傳說與當代樂章的奏鳴曲,如是黃河在做生生不息的敘事。


展覽的舉辦地銀川當代美術館地處黃河西岸,其設計靈感源自千年來黃河豐富的地質變化所形成的巖石褶皺肌理,而展覽所呈現的正是黃河從古到今的歷史文脈與時代風貌,可以說從空間意象上達到了高度的契合。銀川當代美術館弘揚傳統,激發藝術創新,推動當代文化建設的辦館宗旨,為當地的公共文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該館藝術總監呂澎認為,“生生不息——敘事的黃河”試圖通過藝術語言的豐富性和當代性,呈現黃河歷史與文化的生命力。展覽中既有1949年以來新中國青春期藝術家的黃河頌,也有今天不同年齡的藝術家的新詮釋,在藝術語言和藝術風格上對黃河這個主題給予了承上啟下的當代敘述,表現出作為中華文明象征的黃河精神的不斷傳承與充滿生機的接續。


此次展覽是中國抗疫取得戰略性勝利之際在中國西部地區的第一場藝術大展,具有強烈的現實人文關懷,這也是第一次以大型展覽的方式回溯黃河歷史文脈,從多元的視角探索黃河文化的時代意義,構成了關于黃河的歷史與當代的對話,現實與精神的交融。展覽用飽滿的作品體量,豐富的藝術語言,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深刻的學術思考,為觀眾呈現出了一場黃河故事的視覺盛宴。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31日。
大河奔流,逝者如斯。當我們把黃河看作歷史,大自然的造化就與時間的無窮無盡融為一體。咆哮的黃河從遠古奔來,給人以穿越時空的震撼,黃河也如歷史般默默講述著它自己的故事。天不言而四時行焉,水不言而百物并生,華夏文明正發軔于這大河之間。藝術家對黃河的描繪是一次次與歷史無言的對話。他們駐足岸邊,凝望長河,用身心感受這古老河流的洶涌與沉靜,在作品中融入了對歷史的觀照與感悟。畫家筆下的黃河風貌,表現了歷史凝重而滄桑的變化。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象征著篳路藍縷的開拓,同舟共濟的團結,哺育生命的奉獻,黃河兒女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勤懇,百折不撓的拼搏,塑造了自強不息、深沉堅毅的民族性格。黃河凝聚著中華民族共同的信仰,也滋養激發著藝術家的靈感。中國藝術家熱愛黃河,表現黃河,甚至為之奉獻自己一生的創作與求索。偉大的黃河精神化作藝術家筆下奔放的色彩、酣暢的筆墨和炙熱的情感,形成激越的視覺史詩。



黃河上下孕育了各具特色又血脈相連的文化,鑄造成橫跨幾千年、廣袤數萬里的燦爛文明。豐富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生活風情造就了各文化群落共生的家園,區域跨文化的交流與交融為中國的文化藝術提供了智慧和靈感:文化學者用雙腳丈量著黃土地,記錄下寶貴的黃河文化遺產;藝術家從豐沃的傳統中汲取創作的養分,表現黃河流域的風土人情,描繪當代生活的多彩景象,構成了帶有溫度的黃河故事。



治水是中華農耕文明的核心課題,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幾千年的治河史。黃河歷史上素以“善淤、善決、善徙”著稱,而今,在黨的領導下開創了治黃事業新篇章,創造了黃河歲歲安瀾的歷史奇跡。抓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建設,保護母親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對黃河生態的關懷,體現出藝術家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性思考。他們在生態、建筑、景觀等研究的層面上發揮創造力,對黃河的生態保護和治理做出了藝術想象的創新性貢獻。







展覽題目:生生不息——敘事的黃河
展覽時間:2020年9月28日-2021年1月31日
策展人:范迪安
藝術家:丁一林、waa未覺建筑、Udopartners建筑設計+相上文象室內設計、ECA2&騰遠設計、于天一、王克舉、王輝、王騫、王風華、王勝利、王志鷗+邱志杰、馬佳偉、邊凱、呂勝中、孫景波、孫立人、孫博、朱進、劉士銘、劉潔瓊、劉暉、劉軍利、劉海港、劉?、劉明鑫、關健、喬曉光、多相工作室、任戎、張路江、張鍵、張克純、張梓倩、李槍、李曉春、汪天穩、邢罡、邢慶仁、何立宏、折疊藝術小組、湯南南、鄔建安、杜鍵、周韶華、周君華、楊先讓、楊力舟+王迎春、范迪安、武波、邱志杰、陳衛國、胡偉、胡明哲、段正渠、鐘涵、高揚+金松輝、高鳳蓮、原本營造、欒博景觀工作室、隋建國、黃沛瀅、葛蔓、鮑營、靳之林、梁建平、魏穎 (*按姓氏筆畫排序)
執行策展人:紀玉潔 賈蘊博 李珂珂
執行團隊:銀川當代美術館
主辦單位:銀川市人民政府、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承辦單位:銀川市文化旅游廣電局
執行單位:銀川當代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