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顏儒 大慶職業學院石油化學工程系
加快發展油氣儲運行業現代職業教育,適應經濟新常態下油氣儲運行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對接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專業與產業良性互動,打造與區域經濟高度融合的專業及專業群,為社會和企業培養思想積極進步、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掌握油氣儲運新技術、會應用新工藝、可操作新設備、懂得新運營模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為了更好地滿足油田企業人才需求,實現“鐵人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我們應在育人模式、管理體系、教學團隊建設、課程體系以及實習實訓環節等方面上不斷進行優化調整,以滿足專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油氣儲運技術專業和中石油儲運銷售公司簽訂“加油站經理預備班”培養協議,針對加油站經理崗位人才需求,為中石油儲運銷售公司“量身訂做”適合加油站的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共同提煉典型工作任務,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共同推進實習實訓,共同實施考核評價,共同完成就業選聘,共同進行職業跟蹤,建立校企全過程精準對接的“雙主體六共同”育人模式,在“雙主體六共同”主體育人框架下進一步做加法,探索課與崗緊密互接、課與賽深度互促、課與證精準互驗,推進“雙主體六共同+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滿足人才培養需求。
為了科學地監測和評估本校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構建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完善質量監控與評估體系、加強教學培養改進、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培養質量,學校委托第三方高等教育管理數據與解決方案專業機構麥可思實施應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項目。
十四五期間,油氣儲運技術專業至少3名教師下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并從企業引進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技術骨干充實專業教學團隊。“三師”型比例達到80%以上,建立“三師”素質教師培養、引進、考核和職務評審聘任的激勵與約束機制。逐步加大專業教學中兼職教師授課比例,形成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實踐技能訓練機制。完善兼職教師選聘與管理辦法,建立兼職教師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制度、教學技法培訓制度和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互幫互學制度。
隨著人工智能在油田現場的應用,現有的課程體系已經逐漸不能完全適合當前石化行業發展趨勢下的人才培養規格。因此,必須要重構油氣儲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需要增設油氣儲運大數據、油氣儲運智能管道、分析Python編程語言、智慧加油站等課程,刪除油氣藏地質基礎等和就業崗位相關度較低的課程,提高專業課程中實踐教學所占學時的比例。
隨著油田發展由數字化向智能化轉變,傳統的油氣儲運實訓基地已經逐漸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因此,應逐步加大適應石化行業發展的實訓基地的建設力度。十四五期間,新建油田數字化管理實訓中心;拓展技能鑒定實訓基地、應急救援演練實訓基地;改造無人值守轉油站;更新工程流體力學實訓室,建設出適應石化行業發展的具有“教學、培訓、鑒定、生產、服務”五大功能為一體的智能實訓基地。實訓基地建設內容見表1。

表1 專業群實訓條件建設一覽表
為了保證專業結構調整的順利進行,將從人才、制度、資金和教學資源等方面進行保障。
成立由教務處及系部主管領導、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以及企業兼職教師共同組成的油氣儲運技術專業建設委員會,共同完成專業人才需求調研、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和專業核心課程開發工作。在教學團隊建設上,應注重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培養、雙師素質教師培養、兼職教師隊伍培養,不斷提高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確保理實一體化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
通過完善和制定以下制度保證專業建設的正常推進。
《大慶職業學院重點專業建設管理及實施辦法》《大慶職業學院油氣儲運技術專業校企工作委員會章程》《大慶職業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管理辦法》《大慶職業學院實訓基地管理制度》《大慶職業學院精品課程建設評審辦法》《大慶職業學院教材管理辦法》《大慶職業學院頂崗實習管理辦法》《大慶職業學院油氣儲運技術專業學生綜合評價辦法》《大慶職業學院重點專業建設項目資金使用與管理辦法》。
確保落實專業建設所需的人才需求調研、教學資源庫建設、教師培訓實訓室設備維修及更新等方面的資金費用。
建設、配備與本專業有關的音視頻素材、教學課件、數字化教學案例庫、虛擬仿真軟件、數字教材等專業教學資源庫,種類豐富、形式多樣、使用便捷、動態更新、滿足教學。不斷完善基于校園網的教學資源庫是實現教育教學資源共享,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教學資源庫內容見表2。

表2 教學資源庫一覽表
與普通高等教育基于學科的課程體系構建方法不同,高等職業教育更注重知識的應用和操作技能的培養。隨著行業內的技術升級、工藝改進和設備更新,企業運營模式的改革和實施國際化戰略,對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應在育人模式、管理體系、教學團隊建設、課程體系以及實習實訓環節等方面上不斷進行優化調整,以滿足專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