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瑩
筆墨作為中國畫藝術的一個大概念,被一代又一代的畫人所演繹和駕馭?;騼灮蛄樱驈姾坊蛉崛酰康亩际窃诒磉_創作者的個人情愫,是一種在紙面上躲不開的承載精神意向的必要方式。
中國人物畫在完成了它獨立審美品質以后,一極是“道家精神”的“出世"觀,顯示了生命個體的人文關懷,另一極是“儒家精神”的“入世”觀,謂之“成教化,助人倫”,著意宣理弘道、勸誡從善。自古以來,中國人物畫的這兩種價值取向塑造了中國畫藝術獨立的辯證精神和品格。從人物畫的現實性審美上來看,它具有一種昭示人生義理、弘揚社會理想、培養社會人格的力量。以“傳神”為造型之本的中國畫確立了另一重要審美意義,正因其獨特的法度,成為檢驗畫者入道功力的深淺,“屋漏痕”“錐畫沙”“折釵股”等皆為操持毛筆者的終極追求。從顧愷之到吳道子成為中國畫驗證線條力量的尺度,李公麟的“始掃運粉黛,淡黑輕毫、高雅超誼”又讓中國畫的線條得以理性升華,為后世表樹為典范。書法如畫更多成就了水墨寫意人物畫,書畫都是以筆墨為本,求骨氣、求格韻,寫字當頭,書法入畫亦是為純正和升華筆墨的一個重要標桿。
孟子云:“以道觀之、物以貴賤。”在中國畫確立了它的審美取向以后,或簡或繁,或俗或雅都可用其特有的精神法則得以判斷。筆墨從原來的物性材質通過精神介入已得以高度的升華。畫者通過筆墨來傳情,筆墨通過形色來達意。

王瑩 青夜 40cm×50cm 紙本設色 2017年
水墨人物畫寫生既然是對著模特完成,畫中之形自然要以模特的感受開始。當毛筆調墨落紙的一瞬間,其實已經與模特身上的所謂真實已經沒有了關系。這個時候可以說是一個畫者在通過筆墨和宣紙的真正較量,自然形的模特已被筆墨分解成了干濕濃淡,長線、頓點的筆墨組合。畫品的高低在這一系列的皴、擦、點、染中得以顯現。
今天被畫的對象可能是一個穿著筆直西裝的男子,明天被畫的又是一個穿著貂皮大衣的中年女性,今天是一個燙著鋼絲頭身穿牛仔褲的摩登女子,明天可能會是一個穿著厚棉褲的老農。當面對不同質感的自然形態,讓畫者已經很難從傳統的“十八描”和“文人畫”的高士、仕女畫中的小筆墨小情趣中得到直接入手的技法支持。那么這個時候筆墨的表現力已經成了畫者最大的考驗。嚴格說來,自然界的任何形質都逃脫不掉對比關系和寄蘊其中的“道",以及它的相反相生的辯證過程。毛筆的全部功能能否被畫者全部利用,取決于經驗、靈氣和素養。把質感和想象捆在一起,此前你從未碰到過的東西都可以變得隨意靈動,不可能的變得可能,無序的變成有序,這一切最終都會落實于筆墨的表現力。
如果寫生作為人物畫創作訓練的前奏的話,更像是一場軍事戰斗的實戰演習,面對的一切突如其來的戰況都要你應付自如,遇河蹚河、遇山翻山,為真正的戰斗摸清火力點,掃平戰術盲點。筆墨的重要價值是筆墨要把自然中的真實形態意象為畫面中的“真”。它是需要通過畫者的主觀感受的加入,對描繪對象進行夸張、提煉,使之達到藝術的升華。
創作作為藝術語言的重要承載形式,嚴格意義上來說已經是畫者全部修養和積累的顯現。好似一個戲劇演員上臺前的多種基本功的訓練,舞臺上的一招一式都是其背后多年苦練的結果??v觀古今名家大師的傳世巨作無一不是獨具匠心、苦心經營的結果。
人物畫創作在面對現實社會飛速發展變化的今天,如果還停止于《芥子園畫譜》中的人物鞍馬筆法和造型的臨摹,那么在面對現實生活中不同人物的服飾差異和職業差異,你將如何有深度的表達?畫家常常強調的所謂“藝術感受”又將通過哪種精確的語言方式去表現?中國寫意人物畫中的“傳神”之道,正是通過筆墨的這一載體得以高度呈現。我這里所強調的“重構筆墨”完全是讓畫者用直接樸素的心態通過藝術化的眼光重新關注筆墨的表現力,用毛筆和墨這一特殊工具去詮釋自然存在以及可能入畫的任何物態。具有創造精神的人總會在別人的不經意中創造出一種新的秩序,秩序是成就一幅畫的審美先決條件,筆墨的新秩序就是我所要強調的筆墨“重構”。
審美意趣的發展又是需要借鑒外族藝術的一些長處來逐步拓寬,比如西方的結構素描色彩、色調在中國人物畫中的借鑒。當中國進入以人為本的現代社會,中國畫就肩負起反映現實生活中各個階層人群生活狀態的歷史使命。作為現實主義為創作方向的一大批接受過學院教育的中青年畫家們來說,近幾十年來的大膽探索和實踐已經讓“年事已高”的傳統中國畫得到一次煥發青春的機會。在不失自家血脈的前提下,具有更加鮮活生命力的中國寫實人物畫正在以不同的筆墨風格傳達著各自的審美情愫。

王瑩 圣途 180cm×96cm 紙本設色 2015年

王瑩 黃河新娘 180cm×96cm 紙本設色 2015年

王瑩 暖暖的午后 180cm×96cm 紙本設色 2015年

王瑩 有趣的老頭— 齊白石像 180cm×96cm 紙本設色 2015年

王瑩 大千居士 180cm×96cm 紙本設色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