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以下簡稱《森林法》)將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實施。為切實做好《森林法》實施的宣傳工作,2020年6月30日上午,省林業和草原局組織局機關各處(室)、14個在蘭局直單位、蘭州市林業局、蘭州南北兩山指揮部的干部職工200余人,在蘭州市民公園廣場開展了《森林法》現場宣傳咨詢活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田葆華同志蒞臨現場指導宣傳咨詢活動。此次活動共懸掛宣傳標語20多幅,布置宣傳展板60多個,發放宣傳材料2000余份,并向參觀群眾進行了現場法律咨詢,為全社會保護森林生態和資源營造了良好氛圍,收到了實際效果。蘭州市以外的各市(州)林草部門也同步開展了《森林法》現場宣傳咨詢活動。(省林草局法規處)
近日,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公布了“首批中國林草產業關愛健康品牌”評審結果,我省3家林草企業品牌產品榜上有名,它們分別是隴南市武都區天澤農林產品研發有限公司的“天澤香”花椒、隴南市祥宇油橄欖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祥宇”油橄欖系列產品和天祝藏族自治縣蘑瑞爾斯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天祝”高原食用菌。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健康中國2030”有關精神,我省各級林草部門積極組織一大批涉林企業,為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美好生活的需求做了大量工作,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健康合格的林草產品。目前,健康食品(生態飲品)、健康家居,尤其是健康林草產品的有效供給,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期盼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已經成為各類涉林企業的使命與責任。(省林草局改革發展處)
7月2日下午,省治沙研究所與省機械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戰略合作簽約會在機械院有限公司總部舉行。
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治沙裝備等領域開展先期合作,在知識產權保護框架下,充分開展技術產品研發、中試、產業化資源互通共享,并在共建研發中心、工程中心,聯合申報創新科研項目等方面優先開展合作。同時,雙方將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對接、交流、洽談等相關活動,對雙方已合作項目進行評估和總結,推動合作項目的落地實施,并希望通過雙方深入合作共同推進治沙裝備研發,為提升我省乃至我國防沙治沙成效做出應有貢獻。
(省治沙研究所)
6月29日,省林業工作站管理局第二培訓組在定西市安定區啟動了全省2020年生態護林員項目管理人員培訓工作。
培訓班上,省林業工作站管理局生態護林員項目管理人員就生態護林員項目背景與意義、甘肅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管理細則(暫行)、管護勞務協議、信息管理系統操作應用、存在問題及工作要求作了詳細解讀和說明。培訓內容豐富、案例真實、通俗易懂,對今后生態護林員管理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同時,培訓班還要求,要做好生態護林員各項工作,管理人員要提高思想認識,深刻理解生態護林員相關政策,加強部門間工作的溝通和銜接,加強業務培訓,加強宣傳,全面提升生態護林員項目管理水平,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磚添瓦。
(省林業工作站管理局)
近日,由甘肅白龍江插崗梁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華北林業實驗中心組成的驗收組,對插崗梁自然保護區油橄欖基地鋪設的水肥一體化智能滴灌系統進行驗收,成為全省首家推廣該技術的單位。
據了解,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由首部樞紐(水泵、動力機、過濾設備、施肥系統、控制閥等)、輸配水管網(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三級管道)、灌水器(分為滴頭、滴灌管等)以及流量、壓力控制部件和測量儀等智能控制管理系統組成,可以通過手機控制系統水龍頭的開關,實現全自動水肥一體化遠程控制系統自動滴灌。
該項目的實施,達到了節水、省肥、增產、增效的目的。其中,可實現節水40%以上,提高灌溉施肥勞動效率80%以上,提高產量20%以上,畝均增產180公斤,按照目前市場價每公斤8元計算,每畝增收1440元,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顯著,實施結果對建立油橄欖良種繁育、豐產栽培基地將起到示范輻射作用。
(劉江林)
近日,甘肅連城自然保護區蘭科植物調查研究與保護項目組在針對蘭科植物的野外調查中,發現了一種珍稀美麗的蘭科植物——山西杓蘭。
山西杓蘭為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它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只能在特定海拔、土壤、遮陰率等條件下生存,在保護區內主要生長在2200~2500米左右的林下或草坡上,花期6月初,花褐色至紫褐色,具深色脈紋,唇瓣常有深色斑點,花瓣狹披針形或線形,先端漸尖,不扭轉或稍扭轉;唇瓣較小、深囊狀,近球形至橢圓形。
連城自然保護區內山西杓蘭種群的發現,是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良好的又一體現。項目組將對其開展定期監測并作好相關記錄,同時加強對山西杓蘭等珍稀植物的保護與科學研究工作。(蘭州市林業局)
近日,徽縣相繼出臺了《徽縣苗木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實施方案》和《徽縣苗木產業發展獎補方案》,計劃到2021年,全縣新增苗木生產面積1.6萬畝,鞏固和新建育苗專業示范村100個,生產總面積達到20萬畝,努力把徽縣打造成西北最大的苗木繁育基地。
徽縣土地肥沃、氣候濕潤、陽光充足,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為苗木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年來,徽縣緊抓國家扶持林業發展、加大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政策機遇,把苗木產業作為全縣助推精準扶貧的一項富民支柱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來抓,為促進全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截至2019年底,全縣累計發展以針葉樹種造林苗木、經濟林苗木和園林綠化樹種為主的各類苗木18.4萬畝,規模苗圃數達3920處,總產值達到21.7億元。2019年苗木銷售額達3.7億元,輻射帶動育苗戶13400戶,戶年均增收10700元。(戚晗)
近日,省林業和草原局組織省級驗收組,對玉門市紅柳泉北灘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項目進行了省級驗收。
驗收工作嚴格按照《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管理辦法》《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管理辦法》《中央財政林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和國家工程建設的相關程序進行,有力地促進了全省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管理水平的提高。紅柳泉北灘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項目嚴格按照《甘肅省玉門市紅柳泉北灘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實施方案》組織實施,機構健全,管理規范,施工有序,檔案資料齊全,項目建設任務全面完成,質量符合相關標準,封禁區生態恢復成效顯著,達到了預期目標。(周沖 李莉)
會寧縣飼草資源較為豐富,紫花苜蓿及紅豆草等多年生人工牧草有217多萬畝。其中,依托退耕還林工程林下種植的優質紫花苜蓿達50多萬畝,飼草料總產量達到400多萬噸,其中紫花苜蓿等青干草80多萬噸,紫花苜蓿種植面積及產量均居全省首位。
多年來,會寧縣按照建設全省“草畜強縣”的奮斗目標,提出了“草畜產業促進年、提升年、標準年、質量年、效益年、鞏固年、優化年”發展戰略和“草畜是第一產業”的發展思路,落實百萬畝全膜玉米、百萬畝草和百萬只肉羊工程建設,草畜產業發展基礎得到加強,規模養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
會寧縣發展“山上種樹,樹下種草,草地養畜,畜糞肥地,農業觀光”的鏈條式生態農業模式,真正轉變了會寧農民在貧瘠土地上“廣種薄收”經營方式的落后思想觀念,探索到了“把草當糧種”的經濟快速發展路子,從而提高了綜合效益,全縣僅草畜產業增加值就達到6.8億元,占農業增加值的58.2%。
(姚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