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瑩 胡瑋 包樂鵬 蔡耀飛
摘 要:產品的質量與產品的測量有著密切的關系,計量儀器的校準對測量值的準確度有著直接的影響。計量儀器的校準通常是由上級計量站統一進行,現場校準存在著儀器運輸、環境改變等因素影響,所以遠程計量校準技術逐漸廣泛運用。本文就遠程計量校準技術進行簡單介紹,對其未來發展提出自己的意見。
關鍵詞:計量標準;計量校準;網絡技術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與多行業逐漸實現了遠程操控的運用。在各種產品的運用中,用戶可以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遠程控制,但設備的校準等方面仍需要專業人士去實地進行。而遠程計量校準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解決大部分的校準問題,減輕工作重量,加快工作效率。
一、計量校準
對于計量類的產品,在實際使用中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計量會產生一定的偏差。對于精密儀器的使用中,我們更需要做到每天一檢,確保儀器在正常運行。對未知物品的測量與檢測中,我們都需要提前選擇一個已知物品進行測量,這樣才能保證最后的測量結果的準確性。例如天平使用前用標準砝碼進行稱量。
在發生偏差的時候就需要通過校準來進行維護,從而使產品具有更準確的精度。以常見的天平秤為例,其使用中就需要定期進行校準。高精度和專業的天平需要去上一級的計量站進行校準,其校準的主要原理是通過標準砝碼的稱量,修改顯示重量與實際重量之間的差值,從而使天平的顯示為準確的數值。而天平的使用與環境、操作人員等都有密切聯系,所以其具體的使用中可能仍然存在一定的誤差[1]。
在一般實驗室中,對計量類實驗器材均需要進行校準后才能使用,其校準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由于計量類的產品對環境以及人員操作等均有較大的影響,所以其校準工作最好由使用人員在使用環境進行校準。以常見計量實驗器材為例,在量筒的初次使用前,操作人員需要對出廠的量筒進行校準驗證,例如1L的量筒可以容納的水是一定的,將量筒量取的1L水放入天平秤上會得出一定質量,通過水的密度進行換算,對比相應數值就可以確定該量筒是否合格。但由于水在不同溫度下密度會有一定的差別,所以該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誤差,同時也說明了環境對校準有很大的影響。
雖然計量站可以對天平秤等設備進行校準,但計量設備的中途運輸以及校準環境和使用環境的差別,仍然會導致計量設備在實際使用中產生誤差,所以遠程計量校準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二、網絡技術下的現場校準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遠程操控逐漸走向了人們的視野之中。在一些大型的產品使用中通常會通過連接計算機來進行操控和記錄,例如在收費站處地磅的使用。由于地磅的使用和安裝環境限制,其校準通常是由上級計量單位,通過指派相應的工作人員,在實地進行校準和驗證。通過驗證的設備,由計量站發放證書,再將其投入使用。這種傳統的校準方式,大大增加了計量站的工作時間,降低了其工作效率。所以一種網絡技術下的一種遠程校準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計量儀器的校準中,通常需要對安裝環境進行考察,必須滿足相關的安裝要求。其具體的校準需要通過測量標準物質,從而判定儀器的實際測量差,從而對儀器的輸出進行合理修正。遠程計量校準技術,主要需要計量儀器的聯網操作,現場環境的審核以及標準物質的測量[2]。像地磅這類的計量儀器,可以通過計算機的聯網而實現一種遠程操控這一需求,以現場攝像頭滿足對現場環境的監控,通過快遞郵寄等方式從計量單位獲得標準物質。通過遠程的指揮和現場人員的配合,以現場監控為眼睛、網絡技術為手段,實現互聯網下的現場校準。
互聯網下的現場校準可以有效降低計量校準的工作量,減少人員兩地奔波所帶來的時間損失,提高了計量校準的工作效率。這種方法的運用中,也可能存在運輸途中標準物質的損壞或現場人員配合不佳等問題,從而造成最終的結果存在一定誤差。
三、基于過程檢測的遠程校準
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計量設備可以通過電腦模擬相應標準信號,從而定期對設備進行校準,從而使設備計量達到準確的效果。一些計量站也通過研究,將其數據監測和基準信號模擬等功能融合,從而制造出類似“黑匣子”的東西,通過連接監測設備就可以完成設備的遠程計量校準。
這一類的遠程檢測設備,對運輸的要求低于標準物質的要求,其檢測校準的結果更加趨近真實的結果。其主要工作原理,通過電路模擬基準信號,通過采集相應的傳感器讀數,對結果進行實時校準,并且收集相關的稱量記錄,從而綜合判斷設備性能和可靠性,也使具體測量結果更加準確。此類方法可以在計量檢測的過程中,實時收集相關數據,通過長期的數據走向判斷儀器設備的老化程度[3]。而在每次計量前,可以通過儀器模擬的電信號來對計量儀器進行校準,使計量數值更加準確。通過網絡的遠距離傳輸儀器各方數據,從而達到遠程校準的目的。
四、遠程計量校準展望
遠程計量校準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可以減小由環境所帶來的誤差,可以有效提高計量儀器的精確度和準確性。計量儀器檢測校準的周期對于儀器的精密度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快速便捷的檢測校準手段對于計量儀器的使用有重要的作用。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航空航天方面也取得巨大的成功,遠程計量校準技術也應當朝著這個方面進行發展。底面的計量儀器通常是利用重力和周邊空氣的流動等進行設計。在航空航天中,由于重力的消失和真空的環境,其計量及相關儀器的工作原理也不再相同。而航空領域的儀器,其使用頻率以及使用環境的不同,注定不能定期進行現場校準,所以發展遠程計量校準技術時,需要從設計生產中就開始考慮,讓儀器在不同環境中也可以通過無線信號完成自檢和校準的工作[4]。
五、結束語
計量校準可以保證儀器的正常運行,使儀器的準確度和精密度有所保證。而遠程計量校準技術的發展可以有效降低距離所導致的人員成本,加快其校準的工作效率。高效、準確、快速、便捷的檢測校準手段,是當今社會發展必然的追求,遠程計量校準技術響該方面發展,從而滿足社會所需。
參考文獻:
[1]海寧.常用電子天平的校準法研究[J].輕工標準與質量,2019(06):88-89.
[2]史春珍.電子秤檢定校準方法探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0):31-32.
[3]梁志國,呂國義,尹肖,孫浩琳,張大治.一種適用于現場原位校準的雙輸入激勵方法[J].計量學報,2019,40(01):140-145.
[4]吳卓昊. 航天器總裝姿態自動測量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D].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2018.
(浙江三新檢測校準有限公司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