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圓
摘 要:空間發展過程中,除了空間格局本身外,科技含量的融入,讓越來越多的信息與形式,與人的行為以及空間體驗有了更多相融相交的互動行為,這種形式在與多媒體技術“相遇”過程之中,雙方在傳播形式以及技術水平方面起到了相互促進的作用,均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大數據時代的降臨,促進了空間承載作為最終呈現受眾的消費平臺的實現,至此,空間交互的發展達到了一個大跨越式的發展。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空間交互;發展趨勢
一、概念與術語
新華字典給“多媒體”的定義是:可用計算機處理的多種信息載體的統稱,包括文本、聲音、圖像。這是科學技術推動下所產生的信息視覺載體。這些不同的視覺載體締造了視覺化的藝術第三世界體驗:沉浸式媒體、混合現實、以及數字模擬,創造出新奇有趣,令人印象深刻的體驗和藝術作品。多媒體的影像,大多數由投影造成。
1、空間,在《現代漢語詞典》里的解釋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長度、寬度、高度表現出來,是物質存在的廣延性和伸張性的表現。在《空間簡史》里,關于空間,在歷史上,尤其是愛因斯坦在提出時空上的廣義相對論,以及普朗克將次理論變形并將人們引入按比例計算的量子化世界……[1]。
2、空間在《空間交互設計》里“……是諸多學科領域廣泛使用的一個概念。空間有許多劃分,寬泛的比如宇宙空間,新興的比如網絡空間,抽象的比如思想空間、數字空間等等,都屬于空間的范疇。物理空間是指物質實體存在所涉及的范圍,由具體指標來定量描述,而精神空間則指人的思維活動所涉及的范圍。”“對于空間概念,我們可以試著從抽象和具體兩個方面來理解,但無論虛實,最終體現都需要一定載體來表達。也就是說,它都是人類生活信息交流表達的方式,形式萬千,但目的還是交流和互動。”[2]
3、關于“交互”《現代漢語詞典》里給的動詞解釋是:相互聯系交流。交互系統設計的目標可以從“可用性”和“用戶體驗”兩個層面上進行分析,關注以人為本的用戶需求。[3]
二、人與空間的維度
人是社會性動物,社會性是人類的基本屬性,信息交流是人類生活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也就是說,人類活動是建立在信息交流基礎上的。人只要存在,就會與周圍環境空間進行感知、溝通和交流。[4]如今,我們又有了社交媒體——智能手機,互聯網的互通性越來越強,但是跟環境的聯系越來越弱,這種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人與人的關系,但是忽視了用心體會當下的重要性。這種轉變是巨大的,如今的線上世界,跟真實的現實世界可能同等重要。有些人的虛擬人格甚至比現實中的人格更為真實,這是人們對社交的渴求深入骨髓。缺少社交,孤獨會使人粉身碎骨。越來越多研究表明現代人越來約孤獨了,這是手機、電腦、單機設備的沖擊導致的。觀察身邊的下一代,成長中的孩子,絕大多數伴隨著數碼設備,許多小孩對數碼產品的熟知和成人曾經經歷的完全不同,因此,按照進化理論,下一代可能就不需要離開自己的家了。想要擁有完美的社會生活、情感生活、個人生活,足不出戶即可。但我們人類是社會性動物,必須找到能讓人們聚集在一塊的理由。讓人們面對面的在一起,因此,在盡可能的空間內,創造能讓人們實現生活中聚在一起的娛樂、互動方式,用線下的現實的方式追尋新型的空間立足方式。這也是現在人們越來越強烈的渴望與環境建立聯系,因為它能夠拉近人與空間環境的距離,產生融入感,從而在內心里,擁有此空間的“同理心”,我將這種“同理心”稱為“有溫度的空間環境”——鏈接人與與空間的維度,成為大勢所趨,而多媒體的技術應用,就是鏈接起人與空間的維度。
三、多媒體技術與空間的鏈接
當今這個時代,特別是我們的生活模式,以及我們所使用的生活空間這兩方面,我們都知道數字科技無時無刻不在包圍著我們,實體空間與科技正在越來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讓空間交互得到了進一步的迅猛發展,它的整合創新對空間維度的擴大和審美價值及人文關懷是多媒體精神內涵的具體體現。就多媒體的數字影像呈現來說,無論是在既定的物理界面上,還是既定的空間內,它本身的幾何形狀并沒有因定向的改變而改變。但是,我們的確又發現,在一定的條件下,物體定向的改變會造成這一個全新的結構骨架,并使這個視覺對象的特征發生根本性的改變。[5」
而在對事物信息讀取上,視覺是一種積極的探索,它是有高度選擇性的,不僅對那些能夠吸引他的事物進行選擇,而且對看到的任何一種事物進行選擇。[6」
就“空間交互”實現的主要方式來說,在視覺有選擇性的刺激下,帶動了人的整個身體進入這種數字空間, 就是“交互”,人們通過這種形式,實現對空間信息交流之中存在欠缺的有效完善,突破語言、圖文交流的“瓶頸”,成為一種特有的媒介。空間交互實現對交流內容以及形式上的進一步拓展,進一步的豐富了不同族群、地域的人們進行相互間的溝通渠道,促進彼此之間有效的理解以及互動。利用交互形式,調動在空間內的人們的五感感官,從而觸動人們的情感,已達到一種與既定物質空間的共鳴關系,這種共鳴讓人們沉浸其中,是整個身心沉浸式的感官體驗。沉浸式的定義:劍橋詞典里對此的解釋是:包圍著觀眾或參與者,使他們有身臨其金之感。新華字典給“沉浸”的定義是:比喻人處于某種氣氛或思想活動中。上述定義給了我們兩個角度去看待“沉浸式”一詞,第一個是身上的沉浸,比如被影像所環繞,或者帶上VR裝置時的體驗,第二個不僅有身體上的,還有心理上的沉浸,這是我的理解。比如多大程度上相信你眼前所見到的景象,以及眼前包羅萬象的內容,是如何讓你忘卻現實世界。
當空間交互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過程之中,對多媒體的實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在空間交互過程之中,所運用的“視覺語言”,對于海量信息的傳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圖形、圖像”交流、溝通的基礎之上,空間交互實現對交流內容以及形式上的進一步拓展,進一步的豐富了不同族群、地域的人們進行相互間的溝通渠道,促進彼此之間有效的理解以及互動。以新媒體作為空間交互的具體形式,是媒體對于“空間交互”的具體體現形式。
四、空間交互機制——真實感官的設計之美
物理空間是信息傳播的主要媒介,當信息時代的發展,使得人們已經生活在一個由計算機與通信技術構成的信息空間與物理空間共存的“物理-信息對偶”的空間里,交互作為人在三位物理空間獲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串聯起了信息空間與物理空間,把這兩個空間“靜態”的并列平行關系變成“動態”相互交融、相互影響的關系。[7]
從機制層面來看,空間交互憑借多媒體為載體,利用數字內容具體地傳遞出一種真實世界的信息,從而體現出設計之美。在當下空間類型越來越細分的情況下,對其發展的空間實現了進一步的拓展,造成了其空間形式和商業模式的更新,與國內外經濟的發展需求更加的貼合,以多媒體的思路設計出更好的交互空間的途徑,是其增強人與空間維度的必經之路。
以視覺媒介為物質基礎,實現的空間交互,在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通過不斷的創新發展,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城市亮化的人文關懷、博物館參觀的沉浸式體驗、歷史文物的虛擬重現、商業業態的交互形式等等,正以實現對廣大受眾數以海量的信息傳達。在以多媒體為物質媒介的空間交互過程,并不是簡單的視覺沉浸、肢體揮動,而是通過對圖文圖像、音視頻以及動漫動畫等的靈活運用以及組合,實現有機統一的過程,以便于在交互式數字化媒體平臺應用中為彌漫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有利途徑。空間交互的基本形式是以數字媒體方式將傳達的內容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廣大受眾對于傳播信息的接收以及理解。總本質上講,語言、文字、符號、聲音以及色彩的表達形式,更多的是出于對信息傳遞(達)的理解。它的機制的建立是要獲得信息傳播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共贏。在新媒體數字化的推動下,空間交互的方式和內容都要朝著精細化的市場來推廣。多樣化和人性化的傳播范式和理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商業所接受。
五、多媒體下的空間交互展趨勢
1、空間交互發展與多媒體價值的對等性
空間發展過程中,除了空間格局本身外,科技含量的融入,讓越來越多的信息與形式,與人的行為以及空間體驗有了更多相融相交的互動行為,這種形式在與多媒體技術“相遇”過程之中,雙方在傳播形式以及技術水平方面起到了相互促進的作用,均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空間交互的本質在于“交互”,即高效的信息循環,同多媒體的交互性本質是相同的,因而空間交互設計具有流動的、易變的、超越三維時空的特性。大數據時代的降臨,促進了空間承載作為最終呈現受眾的消費平臺的實現,本文自空間交互的概念以及相關的特點為基礎,對多媒體視域下的空間交互機制以及發展走向進行詳細的論述,以期為促進數據額傳達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高度統一。
所謂的“空間交互”本身必須具有一定的價值,在其傳達過程之中,需要綜合的考慮到各種要素,如:空間自身的尺度、人與空間的關系、交互內容所傳達的受眾人群、交互的條件以及對于廣大受眾心理造成的影響等,在交互過程中,要本著交互主體和信息本身價值的高度統一,這也是空間交互的終極目標,以全面實現空間交互和新媒體的價值。在終極目標實現的過程之中,主要依賴多媒體科技以及互聯網交互平臺,達成空間交互和受眾之間商業、信息、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所以,多媒體有效價值的參考就是空間交互價值的對等體現。
2、空間交互發展的創造性
空間交互在其發展過程中,要保證其鮮活的“生命力”,而其生命力保證的基本條件是其創造性,數字內容的原創性,以及互動方式的新穎性,新的需求關系發掘、新的理念上的創新、新的功能上的創新和新市場的開辟等等,并根據這些來進行設計。這就要求空間交互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之中,要積極的吸納時代性和科技化的信息內容。
3、空間交互與新媒體連鎖效應的結合
空間交互在一定的特定的空間范圍內,在交互與反饋之間產生一定的連鎖效應。它的效應變化發展在多媒體主流中也隨之發展,空間交互的概念也在其發展中發生了相應的蛻變。在信息時代全面爆發的當下社會,手機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信息載體,雖然在手機信息質感范疇存在著鮮明的個體差異,但也沒有影響到廣告信息的蓬勃發展,空間的交互中,手機網絡的運用,進一步的拓展了空間內容的載體形式,更多維度的時空感為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4、空間交互發展與新媒體生命力吻合
多媒體的生命周期決定了其價值所在,而空間交互的價值亦是如此。隨著多媒體浪潮的發展,它的細分思維影響也隨著多媒體不斷創意出新的層次。所以,空間交互必須把握好多媒體的核心價值,實現空間交互發展與多媒體生命力吻合,才能在多媒體技術傳播中占有一席之地。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的全面爆發,對于空間交互設計與多媒體形式的發展均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并促進了空間交互作為最終呈現給廣大受眾的生活、消費平臺的進一步實現,同時對于人們的心理、行為、消費、信息讀取方式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以多媒體影響的空間交互設計為基礎,結合多媒體技術的價值相協調,并將其原創性特點充分的彰顯,并與新媒體技術的暈輪效應和新媒體技術的生命力相互吻合。在設計創新發展中,只有順應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趨勢,才能最終實空間交互設計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 《空間簡史》2019年1月 第19版 1頁 四川文藝出版社 [意]托馬斯?瑪卡卡羅 ?克勞迪奧·M.達達里
[2] 《空間交互設計》2016年10月第1版 16頁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張暉 李艷
[3] 《空間交互設計》2016年10月第1版 17頁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張暉 李艷
[4] 《空間交互設計》2016年10月第1版 16頁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張暉 李艷
[5] 《藝術與視知覺》2006年10月第3次 ?四川出版集團 125頁 ?[美]魯道夫·阿恩海姆
[6] 《藝術與視知覺》2006年10月第3次 ?四川出版集團 49頁 ?[美]魯道夫·阿恩海姆
[7]《空間交互設計》2016年10月第1版 26頁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張暉 李艷
(西安美術學院設計系 ?陜西 ?西安 ? 7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