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鑫
摘 要:本文主要對電網變電運維站的管理模式進行了分析,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電網運行;變電運維站;管理模式
1 電網變電運維站運行及管理模式
1.1 工作人員的職責
電網變電運維站的工作者既接受控制中心的集中管理,同時又各司其職,對不同的調度任務令進行研究與布置。具體的工作表現在:負責著整個運維站的設備運行安全,定時對設備進行維護與管理,進行現場指揮。同時,在維電站運營機器的工作票辦理、倒閘、維修后續工作以及合格性檢驗等工作中發揮著積極作用。除此之外,職工作人員還需定期對維電站的設備建立檔案、整理相關紙質材料。
1.2 倒閘操作的具體要求
在倒閘操作中,一般由兩個具體環節組成,在控制變壓器的有載分接開關,投退電容器與拉合斷路器的單一操作以及主變壓器中性點接地隔離開關等環節中由調控中心對其進行遠距離調控,除此之外,則由工作人員在施工地進行。在倒閘操作的操作命令中,決策者和執行者必須實現意見上的統一,使當值調度員的指揮命令為運維站中的工作值班者所接受,在保證其具有合理性的情況下進行操作。
1.3 運維站的記錄工作
用運維站管理辦法的規定中,在變電的運轉情況統計中,對于其中存在斷路器跳閘歷史的情況,需要對斷路器跳閘次數運行一次總的系統性登記;主變有載分接開關調整的情況,由調控中心進行集中登記,在登記時,運維站工作人員,應當對變電站實際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從而做出調整,應將其數據交給調控點進行登記,在完成這些數據的登記后,通過互聯網,對其數據進行查詢與使用。
1.4 維電站的設備維護工作
在對其設備進行維護和管理時,普遍采用的是責任班管理模式,設立專門的巡視和檢查機構,對維電站的運行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并對其相關的設備維修記錄登記進行查詢,保證其周視察次數在合理范圍內,同時還要保證其準確性和真實性。
2 電網變電運維站的管理現狀
2.1 維電站人員管理不完善
在運維站以往的管理工作中,通常是由各供電公司進行工作的統一管理,雖然目前這種管理模式已經有所改善,然而在目前的運行模式中,一些工作人員仍然不能完全領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作業手法落后,缺乏創新精神。同時由于公司處于改制調整期,工作量就較大的波動性,導致工作人員的流失,從使運維站未能形成統一規范的運維建設條例,在管理上存在著較大漏洞。另外一方面,因為這樣的績效考核體系不完善,是造成其工作人員工作缺乏動力,存在懈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運維人員的專業技能亟需提升
隨著運維站設備復雜性和精準性的提升,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要求也逐漸增大,特別是在一些電力緊急事故中,是否具有專業的應急處置組織能力和反應能力,事關整個用電系統的安全。然而在當前的工作者中,普遍存在著技能水平較低,不能及時應付緊急情況的現象,甚至存在著問題的遲遲不能解決現象,給整個電網管理工作埋下隱患。
2.3 安全性教育缺少
在電網的管理與維修工作中,需要與電和電網運行設備進行近距離接觸,安全問題不容小覷。當前,年輕工作者較多,且往往缺少實戰經驗,對于安全隱患的預防能力和意識都比較薄弱,同時在安全培訓教育中,往往存在應付心理,對一些隱患的認識不徹底不及時,都是生產工作中的不利因素。
3 電網變電運維站值班管理
值班管理是電網變電運維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對值班管理模式進行研究也是變電運維站管理模式研究的重點。
3.1 傳統的值班管理模式
傳統的變電運維值班模式是三班倒,因為工作強度大,所以容易出現變電運維值班人員工作效率低的問題,由此導致的安全隱患就很大。所以人們就將傳統的值班方法加以創新,使其既可以提高變電運維值班人員的工作效率,又能使變電運維值班人員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從而使電力系統能有更高的工作效率,使整個電網企業也能獲得更光明的前景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3.2 變電運維站值班管理模式優化
在經過長期的探索與研究后,提出了在綜合考慮幾種值班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的方法,初設模式為六“4+N”。在這種模式下,全部運維人員將被分成10個組,每個組僅有2~3人。這其中有4個組上正倒班,剩下的6個組上運維班,而且正倒班與運維需要進行定期的輪轉。運維班的6各組可再細分為巡查組、操作板、副倒班、預備班等。模式六編排的方式:正倒班,需要進行連續24h的工作,完成工作后休息3d,4班一倒。其周工作時間為42h。運維班,每個組上4d的白班(早上8時到下午17時),然后休息2d,每6d一輪轉,這樣算下來每周需要工作42h。副倒班每日進站后,先要與正倒班的工作進行交接。正倒班的備班順序為,副倒班,操作板,巡視班,備班模式六具體班制設置。每個正倒班值需要設置3個人,共需12個人,其余6個運維組每組設置2~3人,這需要根據運維站內人員人數等進行細分。我們可以假設兩種情況,在F運維站內,有4名管理人員,運維人員29個人其中有2人為見習人員,扣除了12個正倒班人員后,剩下的17人可以進行1組2人,5組3人進行配置。在R運維站內,有3名管理人員,24個名運維人員包括2名見習人員。扣除了12人的正倒班人員后,余下的12人可以進行每組2人的配置。
4 電網變電運維站管理優化分析
4.1 借鑒并優化優秀的模式
首先要借鑒外地的先進制度和經驗,在依照實際情況,制定切實的運維管理、運行崗位、設備巡回檢查等制度。并將制度印發并下發,讓工作人員都嚴格遵守。
4.2 加強交接管理,設置變電所
有很多電網變電運維管理問題都是在進行交接時出現的,所以必須加強交接管理,加強人員交接班時的相關事項,如在班人員發現設備出現異常狀態,如繼電保護,自動裝置動作變更情況。需接班人員將相關情況互相通告,當各方認為情況允許接班時,方可簽名接班。在負荷集中,供電可靠性要求高的地區,設置變電所是一種完善局部電網的手段。當變電所手段被普及以后,社會對其運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做好運維工作,確保變電所的安全運行,才能使其充分的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更好的服務社會服務大眾。
4.3 要落實安全生產規則和規章制度
對于操作人員要加強思想培訓,還可以通過板報、安全簡報等傳播信息的通道來宣傳安全教育,對一些典型的例子應該進行全面的分析使得工作人員可以對生產的安全意識產生高度重視;而且,對于安全生產的獎懲制度和責任制度都應該建立并且完善,安全責任還要進行落實,為了使各項工作的實際操作性得到加強,應該將這些工作的各項內容進行量化和細化,每個人都有自己切實的工作,并且要落到實處,要確保每個崗位都有更加完備的責任制和獎懲制,讓每個人的工作都有章可循,而且對每個工作人員都要做到違章必究,使得電網變電運維人員安全操作的工作責任心得到激發。
4.4 提高運維站管理技術
為了使管理人員的技術得到加強,變電運維站應該組織培訓班,對員工進行技術培訓、開展技術講座、操作規程都應該定期的組織學習,使得變電運行人員對他們責任范圍內的現場布置、性能作用、結構原理、操作程序和系統連接的熟練程度得到提高,而且還要讓他們擁有對設備進行一些維護和保養的能力;事故預想和反事故的練習要經常開展,不僅能使得變電運行人員應變事故和自我防護的能力得到增強。還能使單位的公共財產得到保護。
5 結束語
電力系統是當今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電網變電運維站是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直接就影響著電網的穩定、安全運行,所以對電網變電運維站的管理工作進行系統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檢修分公司 ? 山西 太原 ?03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