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
摘 要: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之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導致企業遭受的競爭異常激烈。站在中小企業的角度來看,其經營面臨的不確定性更多,尤其是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會阻礙企業的長遠發展,增加企業的經營性風險。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夠使得中小企業獲得長期發展的支持,本文以金融風險作為切入視角,對目前中小企業日常經營中金融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及風險評價,將這些問題一一列出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之上提供行之有效的對策,幫助中小企業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對策
就目前我國的國情來看,中小企業是市場的主流,其數量遠遠大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發展是整個經濟發展中尤為重要的一環。然而,從多年的發展經驗來看,中小企業的存貨時間往往都比較短暫,與大型企業相比缺乏競爭能力,壽命較短。現有的數據表明,市場上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在3到5年之間,其生存狀態堪憂。造成這種境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中小企業的內部來看,主要是由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不完善,風險評估和控制等工作不到位,制約著企業長期的發展。
1.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
中小企業在進行日常生產經營的過程當中不可避免的會面臨著金融風險。隨著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儼然逐漸演變為市場和企業組織。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市場的發展節奏,傳統產業財務也正逐漸向資本財務模式進行蛻變,在這種背景之下財務管理的過程與風險是交織在一起的,對企業來說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前提下如何提升財務管理水平,降低經營風險,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是值得研究的課題。從中小企業的層面來看,財務風險意味著企業的安全受到威脅,然而機遇和挑戰是并存的,風險也意味著發展的空間,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勢必不能離開風險。具體來看,企業的金融風險可以被劃分為廣義和狹義兩類,所謂的廣義金融風險的含義是企業在進行金融活動中面臨的各種不可預測、不可控制的風險,反映了金融活動的不確定性。所謂狹義財務風險指的是在公司籌款過程中利用金融工具進行財務杠桿,所帶來的操作風險。可以說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的風險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的財務狀況,從這種角度來看金融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風險貨幣化,因此財務風險會對企業的財務核算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1]。
2.財務風險在中小企業的體現
2.1高企的外部融資風險
中小企業的日常發展離不開融資這個過程,結合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小企業的上市額度會受到限制。由此可見,中小企業規模較小,經營狀況不穩定,想要獲得上市融資比較困難,并且中小企業依靠發行企業債券的形式獲得融資的可能性也不大。中小型企業自身的資本比較有限,經營的規模也比較小,銀行在對其進行貸款評估的時候,往往不傾向于對其放貸,因此中小企業也很難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獲得資金。具體到中小企業實際的融資過程,不難發現其需要通過擔保,才能從企業外部獲得資金亦或進行資產抵押,然而這種獲取資金的方式會給企業帶來許多外部風險[2]。
2.2長期低迷的投資比率
從企業的發展歷程來看,中小企業要想謀求發展,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從內部來看財務壓力巨大。在這種背景之下,中小企業需要不斷的從外部獲得融資,然而就現實情況來看,中小企業很難獲得短期融資以外的長期資金支持。不僅如此,中小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對資金的靈活性有著較高的需求。在與大型企業進行對比之后,不難發現中小型企業的資產比率較低、但是有著極高的負債率。具體來看中小企業的負債,中小企業現金投資的比例相對低下,中長期負債的比例非常高,在這種局面下中小企業難以獲得長久的發展。
2.3資金運用能力不足
聯系實際來看,中小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常常不能有計劃的使用資金,對資金的運用管理能力不足,運營項目的時候總是面臨資金短缺的情況,公司的財務狀況總是陷入困局。負債率高的客觀情況,進一步加劇了中小企業金融風險的不確定性。因此,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再不提高財務管理中對于資金的運用能力,就會出現很多資金流失、浪費的情況,值得引起關注[3]。
3.中小企業進行財務管理風險評估和控制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3.1財務管理過程中的認知偏差
越是規模較小的企業對金融風險的重視程度相較于大型企業來說,比較不重視,對風險的防控意識更是有所欠缺。從企業生產經營的角度來看,正常的企業生產經營不能脫離企業自內而外的對財務風險的管控,監督管理工作還需要真的落到實處,不能僅僅提留在制定相關規定上面,這樣做并沒有讓企業制定的規定起到切實有效的作用。歸根結底,是企業內部對于金融風險防控不夠重視,才造成了如今這樣形同虛設的局面。企業需要在內部將財務管理工作落到實處,才能讓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切實得到提高。
3.2財務管理體系的不健全
從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受制于企業規模的偏小,在企業內部的工作分工,不夠明晰,常常出現交叉模糊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中小企業總是把財務和會計歸為一體,不能全面的劃分兩個不同的職能屬性。從這個角度看來,中小企業在開展金融活動的時候,無法對其管理控制的內容進行系統性的清晰的評價,僅僅是通過會計的責任對財務情況進行分析,這往往有失偏頗。更有甚者,一些中小企業不具備完善的會計核算體系,這就造成了在對這些不具備完善會計核算體系的企業進行核算的時候,不能掌握完善的資料,難以獲得有效的會計信息,進而造成無法對該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評估和風險防范。
3.3相對落后的財務管理水平和機制
相較于大型企業而言,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中所面臨的財務壓力都非常的大,對企業主而言他的目的在于最大化的獲取利益。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不完善的,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做好財務工作是基礎,倘若缺少了完善的財務制度肯定就不能作出高水平的財務管理。很多企業依舊觀念落后,難以順應時代的發展,致使公司的財務管理機制落后沒有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久而久之,不完善的財務制度勢必缺少財務管理監督,這樣一來也就不能對財務安全進行有效的保障,也會造成許多長期風險因素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威脅著企業的發展。
4.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4.1財務管理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從中小企業內部來看,企業的管理存在著嚴重的不確定因素,內部分工不明確,企業和個人財務之間的界限模糊。企業在這種狀態下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潛在風險多。企業內部應該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全面的經營管理制度,將內部的分工進行書面形式的明確,讓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做到有章可循。在此基礎之上,企業的實際控制人還需要將企業內部財務的產權明晰,以消除財務管理上的混亂局面。
4.2健全企業內部管理模式
中小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進程中,應當在前期對未來的經營活動制定預期的框架,以便在活動的過程中對其進行監督。從這個角度出發,企業進行內部管理控制,就必須在內部建立適當的內部控制流程,這種內部控制體系是以會計法規作為基礎的,這種方式能夠建立起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管理控制系統,使得企業內部的管理系統更加的完善。這種完善體系的建立,需要從企業內部的實際情況出發,由點代面對企業的資本運作過程進行完善以此來達到完善管理機制的目的,總的來說實現風險預警等功能。這就要求在進行經營活動之前,企業應該對項目進行全面的評估,對其可行性進行研究,結束之后進行評分,保證公司資金流向的合理性,確保企業的正常運轉。
4.3審計力度的進一步加強
對于企業而言監督管理工作是不能忽略的重要環節,監督工作應當做到科學化、流程化。具體來看,應當對檢查的目的進行進一步的明確,并且應當對監督的內容進行詳盡的說明。企業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當重視事后反饋環節,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認真的調查,對調查的結果進行恰當的處置。除此之外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也應當充分發揮其作用,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推動力。
5.小結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內在固有的原因及外部環境共同作用,造成了其發展阻力較大的客觀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要想突出重圍,獲得長遠的發展,必須要做好企業財務管理中風險評估和控制的相關工作。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不確定性更多,金融風險、資金缺口等等都是中小企業發展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因此,中小企業需要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切實改善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升自身財務管理水平,推動企業的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璐, 喬瑞中.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 商場現代化, 2018(7): 162-163.
[2]張海娟.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能力評價體系研究[J]. 現代國企研究, 2018, 000(012):P.106-106.
[3]王薈.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創新探析[J]. 現代經濟信息, 2018, 000(010):310.
(嘉事國潤(上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