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洪峰
摘 要:我國既是農業大國也是人口大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農業,特別是我國明確提出農業可持續戰略發展方針后,農業可持續發展更加受到社會各界人士廣泛關注,而土壤肥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一直占據關鍵作用,本文對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土壤肥料問題及應對方法進行研究闡述,期望對當前農業發展提供新的方向與建議。
關鍵詞:農業;可持續發展;土壤肥料
不將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農業經濟發展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中心思想,主要目的是建設自然生態環境為了百年后甚至千年后人類還可以在地球上生存。農業是我國立國之本、發展之基,我國人口與土地分布差異較大,例如新疆、內蒙等地擁有大量土地卻沒有多少人居住,北京、上海等地土地資源較少,人口較多,以至于全國各地農業發展水平有高有低,人們生產作業時對環境的保護意識也各不相同。人人具有農業環境保護意識,是當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首要保證,然而土壤肥料不僅與農業發展息息相關,還與環境保護有著密切聯系。
一、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土壤肥料出現的問題
(一)肥料沒有合理使用造成土壤質量下降
多年來,伴隨我國農業日益發展,但是大部分農戶沒有接受過農業種植技術的培訓,以至于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產品,從而導致土壤質量下降,土壤質量下降大部分原因是過多使用化學肥料、有機肥料,導致土壤中鉀、氮、有機物、磷等微量元素變少,不滿足農作物正常生長,同時大量的應用化肥使土壤無法正常吸收養分,處于偽飽和的狀態,既無法吸收養分,也無法正常為農作物提供養分,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上又一塊絆腳石。
(二)耕地面積大量流失
根據相關研究調查表明,我國近些年因土壤環境保護不當造成的水土流失不能正常耕種的土地面積占據我國總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以及過多的使用化學農藥和工業廢水、廢氣等破壞了我國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二十。并且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與人口的快速增長,我國的商業用地以及居住用地也在快速增長,嚴重侵占我國耕地面積,從這些數據上可以看到我國每年因多種原因造成的耕地面積以八千公頃的速度進行流失,因為這些耕地快速流失,導致我國不能維持人們的日常食物消耗,每年都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黃豆等食物。農業作為我國生存發展的基石,耕地面積的大量減少對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十分不利[1]。
(三)養殖業以及農業的有機肥未合理使用
雞、鴨、鵝、豬等養殖業在我國也備受重視,經過多年發展,并融入現代化設備,養殖越發系統化。規范化。養殖業雞、豬等每天產生的大量排泄物是天然、綠色的有機肥料,這些排泄物如果不能使用到耕地之中,不僅對空氣環境造成污染,還是對資源的最大浪費。農作物的秸稈也沒有充分利用,如果將秸稈進行粉碎,從新投入耕地里還會給土地大量營養,同時有助于耕地中有益微生物生存,然而我國傳統秸稈處理方式就是在耕地中燒毀。而在秸稈燃燒過程中沒有有效控制手段,非常容易造成火災,對人們財產安全以及生命安全帶來威脅,此外秸稈在耕地中燃燒還會燒死大量有益農作物生長的微生物,降低土壤質量,同時燃燒的煙塵是pm2.5的主要形成原因之一,降低可見度出行受到極大影響,并且存在空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還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2]。
二、解決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土壤肥料問題的方法
(一)完善土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
提升土壤質量就要從根本上杜絕耕地質量下降,因此就需要提高我國農耕資源的保護力度,完善我國土壤資源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于破壞耕地、違法占地的現象嚴加管控、加大懲罰流力度,土地資源保護的立法工作我國一定要重視起來,同時對我國各地區耕地特點和農作物種類加以分析,并與當地的氣候環境相結合,不斷完善當地的土地資源保護法。在此基礎之上,還要加強耕地保護的推廣力度,向當地人們灌輸“保護耕地,就是保護財產”,“耕地的營養上去了,我們才能吃得飽”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建立耕地保護的思想觀念。對惡意破壞土地資源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不僅需要宣傳耕地資源保護,還要宣傳如何使用肥料,多使用禽畜排泄物等有機肥料,少使用化學肥料。將多度使用化肥的缺點以及使用有機肥的優點大力宣傳,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觀念落實到實處[3]。
(二)提升土壤肥力
為了有效貫徹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理念,相關農業部門需要貫徹落實耕地保護的相關政策,對土地沙漠化、耕地退化等土壤肥力降低問題有效緩解。比如可以推廣秸稈還田技術,在每年秋收之后,耕地中的秸稈不進行焚燒與收集,使用現代自動化機械設備將秸稈進行粉碎,重新投入到耕地中,使用這種方式增加土壤肥力,提供農作物生長所需的養分,還能防止秸稈大量燒毀造成空氣污染等嚴重后果[4]。
(三)研發新型肥料,減少目前化肥的使用頻率
為保障農業科學不斷進步、發展,肥料的研發工作一直是我國農業科學人員研究的主要內容。并且肥料的研究工作全國各地所取得的成果也各不相同,要想我國各地區農業全面、平衡發展,必須要重視肥料與土地環境之間的均衡發展,通過對當地土壤成分分析,以及氣候條件等外在因素相結合,分析出可以在農作物不同生長時期,對鉀、磷、氮、等微量礦質元素以及有機物的需求情況,以此為基礎研發出適用當地使用的新型化肥,以此增加農作物產量,提高農業經濟收益。傳統化肥其中的微量元素較為單一、含量偏少,長時間適用會造成土壤酸化、板結,降低土壤蘊含的肥力,影響農作物產量,所以研發新型化肥成為當下土壤研究工作的重點課題。科研工作人員使用高科技測量儀器,對土壤進行全面分析,從而研發綠色環保的新型化肥。研制這種新型化肥的目標是既不會對現有土壤中的養分造成破壞,確保肥料中各種微量元素均衡,農作物可以有效吸收,也不會造成大氣污染、水質污染、土壤污染等環境污染。為了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研發人員應加快研發新型化肥的步伐[5]。
(四)對現有施肥技術進行優化
土壤養分是衡量土壤肥力的標準,而肥料供給是當前階段土壤養分的主要來源,如何合理使用肥料為土地帶來養分,早在幾千年以前我國人民就以家畜排泄物以及植物樹葉等材料為土壤進行增肥,從而達到提高農作物產量的目的,然而現在科技的發展,方便快捷的施肥方式讓當今人們習慣了使用化學肥料,遺忘了有機肥料,但是這已經讓我們付出了環境惡化的代價,因此為了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我國未來需要將傳統有機化肥運用起來,優化現有的只是用化學施肥方法,將化肥和有機肥共同使用,以此保護我國耕地資源,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總結:伴隨科技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土壤肥料在高科技技術手段下暴露出諸多問題,土壤肥料的使用直接影響我國農作物產量以及質量,因此土壤肥料問題關系到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從而影響到我國經濟發展。所以我國需要對土壤肥料問題高度重視,通過對土壤肥料的合理使用保護我國耕地資源,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快我國經濟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甘文.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土壤肥料問題及應對措施[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09):125-126.
[2]張國強.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土壤肥料問題及應對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1):93+106.
[3]王遠建.淺析土壤肥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J].南方農機,2020,51(15):100-101.
[4]夏樂齋.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土壤肥料問題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07):226+228.
[5]韓繼良,李秋芹.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中土壤肥料利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農機,2020(04):44-45
(山東聯盟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山東 ?壽光 ?26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