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妤婕
摘 要:民族村落本身作為我國歷史文化遺產重要的一部分,反映了一定時期的民族文化和習俗特征,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本文從規劃的視角闡釋了如何在保護民族村落的同時,繼承和挖掘其歷史文化,實現民族村落的“活化”。
關鍵詞:民族村落;民族文化;大理諾鄧;保護與活化
1.民村村落的保護內容
傳統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傳統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
第一,保護村落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建議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其它傳統建筑,并調查保護對象所處位置、年代、面積、結構、形制、工藝、材料、產權、裝飾特點、歷史功能、使用狀況、保存狀況等,分析建筑類型、布局形制、構造特征、材料工藝、裝飾特征等,為建立村落檔案、提出保護措施、編制村落規劃作準備。
第二,保護村落選址與格局,如地形地貌、山形水系、村落形狀、街巷格局、村落肌理、自然植被、公共空間等,分析選址特征和理念,村落與山形水系的布局關系,風貌特征和影響因素。
第三,保護村落歷史環境要素,如塔橋亭閣、井泉溝渠、壕溝寨墻、堤壩涵洞、石階鋪地、碼頭駁岸、庭院園林、古樹名木,傳統產業遺存、歷史建造用于生產、消防、防盜、防御的特殊設施,并對歷史環境要素、地域民族特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第四,保護村落承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及其所依托的場所、建筑、實物用具,了解相關知識的寨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老藝人、民俗主持人、傳統建筑工匠等,分析傳承與演變、地域與民族等特征及影響傳承的不利因素。
2.諾鄧村民族文化概述
“諾鄧”在白族語中意為“有老虎的山坡”,從唐代南詔時期開始,1000多年以來這個村名都沒有改變。諾鄧村曾被稱為“諾鄧井”或“諾井”,“井”就是指鹽井。根據史料記載,秦漢時期,云南井礦鹽業就已產生。鹽為諾鄧贏得了充足的發展機會,諾鄧正是因鹽業而發展起來的民族古村落,
諾鄧村現存眾多的古建筑和人文古跡,融匯漢族中原文化和白族地方精華文化為一體,中國民間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傳統文化思想特別是儒家文化的反映在諾鄧現有的人文遺存中均有生動的展示。特別是諾鄧村目前保留完好的古村風貌以及百年以上的眾多明清古建筑,原態原貌相當完整,在云南以至國內都是十分罕見的。古村現存100多座依山構建、厚重古樸的民居宅院,諾鄧民居建筑式樣與大理白族建筑相似,極為重視工藝精美,在每戶民居的門、窗、木梁、柱、檐上都尤為講究雕刻圖案的美觀精細,甚至在后山的山墻以及院墻上都有繪畫或圖案。
3.諾鄧村民族文化保護與活化策略研究
3.1兼顧整體保護與活態傳承
首先諾鄧村作為歷史悠久的白族古村落,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積累了豐富的白族文物和獨具特色的白族文化和村落文化,其次民族村落的主要的功能是居住,因此以上兩點要求規劃從村落整體環境保護出發,以居民生活為氣韻的活態保護與傳承[1]
第一,村落實體環境是其文化的載體,因此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基礎是保證村落整體環境的協調。保護和利用好傳統白族民居——“三房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以及眾多文物古跡,對于危房要修舊如舊,保留原有特色。同時鼓勵居民自發對院落及房前屋后進行美化,還原諾鄧真實自然的村落環境風貌,將整個村落環境打造成為一個活態的民族博物館。
第二,為村落傳統民族文化習俗和活動提供物質要素的保障,從村民衣、食、住、行等生活各個方面注入文化情感依托,保證民族文化的活態傳承。如恢復諾鄧村每個月的傳統集市,修復古戲臺和搭建活動廣場為民族民俗活動提供場地,建立白族民族和民俗文化傳習館,展現白族傳統手工技藝和民俗文化,保證白族技能文化的可持續發展[2]。
3.2文化產業傳承與旅游開發相結合
諾鄧村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依托在這些資源,發展延伸傳統產業,適度開發旅游業,最大程度利用現有資源,使得各種有形和無形的民族文化遺產重煥生機與光彩。諾鄧村已有兩千多年井鹽文化,因此井鹽文化是諾鄧村一大亮點,依托于此產生了諾鄧火腿、白族醬菜等特色飲食,此外還有手工釀酒,云龍茶文化等傳統白族手工藝產業,在保護這些民族傳統文化產業的基礎上,開發一定體驗性、沉浸式的民族旅游產品,將無形的文化內涵以有形的文化形式展示出來[3],有效達到民族文化的活化的目的。
4.結語
在像諾鄧村一樣的少數民族村落保護與活化的過程中,需要規劃者從本地實際出發,依托現有資源,因地制宜,繼承傳統,又要敢于注入活化元素,實現民族村落的保護和利用相協調以及民族文化的活態傳承。
參考文獻:
[1]徐聰聰,李東徽,金濤.淺析少數民族傳統村落保護與規劃[J].南方農業,2017,11(20):58-59.
[2]楊國才.白族千年古村“諾鄧”的保護與發展研究[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2):67-74+121.
[3]馬米.諾鄧千年白族村的開發與保護[J].大理學院學報,2007(01):88-92.
(云南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 6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