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國

濟南市第二老年大學 亓遇松
亓遇松書友的楷書中堂取法顏真卿《顏勤禮碑》,整體大氣磅礴,用筆精到,提按分明,點畫厚重中不乏輕巧,變化較多;結字端莊開闊,穩如泰山,深得顏真卿字法之妙,可見作者在顏真卿楷書方面下過很大工夫。落款、鈐印一絲不茍,妥帖和諧,堪稱一件佳作。
就整體細觀,此作仍有一些小問題,如用筆中規中矩,靈動感尚欠缺些,導致字的精神意態偏于“板”而失于“活”,再者個別字略顯松垮,如“盡(盡)”“樓(樓)”等。不過瑕不掩瑜,作者稍加留意即可消除。

重慶市大足區老年大學 劉翀
劉翀書友的隸書對聯很有年代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隸書名家的書寫風格都有類似情況,形成了特有的時代特征,在師法古人的基礎上賦予字形以特有的夸張意識,如此作“開(開)”字的“門”字框。
作者以《石門頌》為基調進行創作,又不完全再現《石門頌》,而是糅合了北碑以及行草書的筆意,使作品具有了一定的情趣性。應該說作者的努力是比較有意義的,至少為當代很多學古而泥古不化者提供了有益啟示。建議作者再于奔放中含古厚,不可失于隨意和輕滑。

天門市老年大學 馬國平
馬國平書友的行楷書立軸,是“以書寄情”的佳構。作者有感于新中國成立后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歷史成就,奮筆疾書此作以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因此作者的用筆是激揚奮發的,結字也十分灑脫奔放。從取法上看,作者長期臨習魏碑和行書,并且嘗試將碑與帖進行結合。此作以魏碑為骨,以行書為韻,既得碑之厚重,又得帖之流便,正與書寫內容相吻合。不過,“哉”字寫法似欠嚴謹,“華(華)”字中宮略緊,收放對比有些失調,宜再推敲。

揚州市江都老年大學 陳高翔
陳高翔書友的隸書中堂,正文書寫工整端莊,落款、鈐印恰到好處,整體感較好。作者主要以八分隸書為師法對象,可見漢隸名碑《乙瑛碑》《西狹頌》等的特點,同時吸收了簡牘隸書的寫法。結字以平勢為主,端正雅致。用筆輕重分明,對比明顯。但仔細品讀,此作用筆略顯簡單,建議作者多體會中鋒用筆,同時借鑒清人隸書用筆的“逐步頓挫”之法,以避免因書寫速度過快而造成點畫油滑簡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