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廣播電視臺 福建 福州 350003
傳統媒體時代下,人們主要依靠電視機、廣播等傳統媒體來接收國家重要政策和社會時事熱點等新聞內容,在時間和空間上限制了新聞的傳播與發展,當然在這個快節奏社會中顯得更加格格不入。融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媒體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借助互聯網和計算機來豐富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同時智能手機APP的廣泛應用也為人們提供了更加全面、快捷的接收信息渠道,例如微信、抖音短視頻、微博公眾號、今日頭條和新浪新聞等[1]。
融媒體的發展與應用一方面擴寬了新聞信息的受眾范圍,新聞內容和傳播方式滿足了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實現了廣播電視受眾群體的分流,另一方面提高了廣播新聞的傳播速度和質量,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電視技術的廣泛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新聞電視節目的畫面質量和分辨率,提高新聞傳遞的時效性,讓群眾能夠及時了解到社會時事熱點并及時予以反饋意見,而新聞采編工作者依據受眾的態度和意見可以對未來新聞趨勢進行預測,新聞工作者與受眾之間是相輔相成和相互作用的關系,共同促進了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的健康發展。
在融媒體的影響下,我國傳播廣播電視媒體不斷進行自身的改革創新,改變了傳統廣電媒體的生存模式,為早日實現廣播電視行業的升級與轉型,相關工作人員就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尤其是廣播記者,需要根據融媒體的實際發展趨勢不斷積極學習,提高新聞采訪專業技能,向全能型廣播記者方向發展。在融媒體背景下需要廣播記者具備過硬的文字功底和編輯排版業務能力,在其他新聞制作業務上也應該做到基本掌握,包括攝影技巧、視頻制作、字幕添加、后期特效制作等等,同時還應該具備靈活的應急能力,能夠冷靜的面對各種突發狀況并及時采取對應的解決措施[2]。
良好的專業素養是廣播記者的必備業務能力,記者作為廣播新聞的采訪主體之一,與新聞質量的高低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同時再加上融媒體的應用,對記者專業技術的要求也原來越高,基于此廣播人力資源部門應該加強對廣播記者的專業培訓,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掌握更多的媒體采訪技巧。
首先,加強定期被動專業技能培訓力度,針對特定的培訓內容開展相應的考核工作,并將考核成績納入到職位晉升和薪資制度中,激發員工的工作動力[3]。其次,在采寫新聞的基礎上進行其他專業技能的培訓,包括拍照技巧、視頻剪輯與制作等,在新聞直播過程中掌握與受眾互動的技巧,明確每次采訪的目的,在采訪之前仔細檢查各項采訪設備是否正常,避免采訪過程中設備故障帶來的損失,在混亂的采訪場面要始終保持冷靜的心態,從容應對突發狀況,掌控全局。總之,創新記者專業技能是促進廣播新聞發展的必要要求。
在傳統廣播媒體中受眾處于接受信息的被動地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無法發表自己的言論,實現與媒體良好的互動,而在融媒體背景下則為媒體與受眾的互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廣播記者沒有從人民群眾的角度出發,制作人們喜聞樂見的新聞。基于此為提高新聞內容生產質量和可讀性,需要創新與受眾之間的互動,讓受眾參與到節目互動中來,針對不同的新聞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例如用掃描二維碼參與活動送禮品的方式來引導受眾參與互動,一方面能夠提高節目收視率,增加經濟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受眾評論的內容來揣測不同受眾的喜好,根據其喜好對新聞采訪工作進行創新。
創新與受眾之間的互動還有就是互動方式的創新,宣傳的融合創新,努力提高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福州人民廣播電臺在做好福州市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宣傳工作,除了常規報道外,論壇舉辦當天,還推出了在廣播線上與南京、西安、沈陽、泉州、漳州、龍巖等城市臺的共同直播。除在直播間邀請專家,通過連線實現場內場外專家的交流互動,還與以上城市電臺記者進行連線,分享交流古厝保護的做法,線下則同步推出了圖文視頻直播,在移動端快速播發,構筑了線上線下的“同心圓”,可聽性極強,較好地完成了主題報道任務,也與受眾之間產生了良好的互動。
新聞內容的真實性與客觀性是新聞采訪工作的基本要求,在發展創新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內容真實性,基于此廣播記者要主動創新自身工作模式,整合各種信息和工作,明確采訪目標,在保證采訪客觀性的同時不斷挖掘采訪深度。創新新聞采訪形式和新聞報道途徑,在把控受訪者情緒的基礎上提出立意新穎和有深度的問題,同時在選材上也要嚴格把控,提高新聞采訪話題的深度和敏感度,從不同角度出發剖析新聞深度,在采訪過程中要把控好采訪流程,挖掘新聞本質,提高新聞價值。
總之,融媒體的發展給傳統廣播電視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為滿足群眾多元化文化需求和時代發展要求,廣播記者要不斷實現自身的創新與發展,保證新聞內容真實性,挖掘采訪深度。同時要創新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充分發揮微信、微博等APP的信息傳播作用,提高廣播記者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早日實現廣播電視行業的創新與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