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磊 傅翔 王才善 盛余敬 張迎春
(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江蘇 蘇州 215004)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最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相關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近年來我國甲狀腺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高于全世界平均水平〔1〕。甲狀腺癌包括乳頭狀癌、髓樣癌、濾泡狀癌及未分化癌〔2〕。年齡作為甲狀腺癌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學者研究顯示,年齡較小的甲狀腺癌患者臨床預后一般良好,而老年甲狀腺癌患者臨床預后較差〔3〕。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劇,我國老年人數不斷增多,老年甲狀腺癌在臨床工作中也越來越常見〔4,5〕。對患者臨床預后的準確預測,可有效指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探討超聲彈性評分聯合血清甲狀腺球蛋白(Tg)水平對老年甲狀腺癌患者治療預后的預測價值。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收治的老年甲狀腺癌患者89例,男57例、女32例,年齡60~81〔平均(67.28±10.21)〕歲。病理類型包括:乳頭狀癌54例、濾泡狀癌35例;原發病灶:單側76例、雙側13例;腫瘤分期:Ⅰ期20例、Ⅱ期46例、Ⅲ期23例。本組89例患者均給予甲狀腺癌根治術治療,并在術后進行131I治療。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甲狀腺癌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相關診斷標準〔6〕,且經病理檢查證實為甲狀腺癌;②年齡≥60歲;③無手術相關禁忌證;④無認知功能障礙;⑤術前未接受放療、化療;⑥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臟、腎臟及肝臟等重要臟器功能損害;②既往有甲狀腺手術治療史;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礙;④既往有精神疾病史;⑤合并重度營養不良;⑥合并機體其他部位原發性惡性腫瘤;⑦術前存在淋巴結或遠處轉移患者。
1.3術前超聲彈性評分 患者術前進行超聲檢查,采用日立EUB-85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線陣探頭,探頭頻率為5~13 MHz,帶有實時彈性成像功能。首先對患者甲狀腺進行二維灰階超聲掃查,觀察患者病灶部位、病灶大小、形態、邊界、內部回聲、縱橫比、鈣化指標、與周圍毗鄰組織關系等;采用使用彩色多普勒及脈沖多普勒超聲觀察患者病灶內血流情況。采集二維圖像及彩色多普勒圖像后切換至彈性成像模式,對患者病灶進行彈性成像評分。感興趣區(ROI)選擇:盡可能將病灶置于ROI中央位置,ROI大小至少為病灶的2倍以上。壓力及壓放頻率為3~4,并選擇穩定性較好且重復性較好的彈性圖像存檔。ROI區域內綠色代表取樣范圍內的平均硬度,藍色代表硬度大于平均硬度,而紅色代表硬度小于平均硬度。根據圖像進行彈性評分,0級(1分):病灶內絕大部分為液性,彈性圖像表現為紅綠藍相間;1級(2分):病灶組織及其周圍組織為較均勻綠色;2級(3分):病灶組織主要以綠色為主,在其周邊或中央區域可見少部分藍色;3級(4分):病灶內主要以藍色為主,局部可見少許綠色,或病灶內出現雜亂的藍綠相間;4級(5分):病灶內絕大部分為均勻的藍色,病灶周邊也可出現藍色覆蓋。彈性應變比值為病灶的應變與周圍正常組織應變的比值,以該值反映病灶區內平均應變值。
1.4術后12個月血清Tg檢測 患者術后每6個月進行一次復查,經131I全身顯像、顱腦CT、頭頸和胸腹部CT、全身骨掃描等進行檢查,明確患者是否發生術后復發或轉移。術后12個月,取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15 min(3 000 r/min)分離血清,-80℃保存待測。采用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測定患者血清Tg水平,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5隨訪 術后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截止日期為2018年10月1日,記錄患者無進展生存期,無進展生存期(PFS)指的是從患者確診甲狀腺癌開始至疾病進展或死亡的時間。
1.6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超聲彈性評分、血清Tg水平對患者淋巴結轉移預測價值,無進展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曲線繪制,生存情況比較采用Log-rank檢驗。
2.1不同病理特征患者超聲彈性評分及血清Tg水平比較 發生淋巴結轉移患者術前超聲彈性評分顯著高于無淋巴結轉移者(P<0.05),發生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患者術后12個月血清Tg水平顯著高于無淋巴結轉移及無遠處轉移者(P<0.05),見表1。

表1 不同病理特征患者超聲彈性評分及血清Tg水平比較
2.2超聲彈性評分與血清Tg水平對患者術后淋巴結轉移的預測價值 采用ROC曲線分析超聲彈性評分與血清Tg水平對患者術后淋巴結轉移的預測價值,結果顯示,超聲彈性評分、血清Tg水平對淋巴結轉移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38、0.836,最佳截斷值分別為4.42分及15.2 μg/L,兩者聯合對淋巴結轉移預測曲線下面積為0.922,見圖1。

圖1 超聲彈性評分與血清Tg水平對患者術后淋巴結轉移的預測價值
2.3不同超聲彈性評分患者無進展生存期比較 超聲彈性評分<4.42分患者無進展生存期〔(20.68±3.91)個月〕情況顯著優于超聲彈性評分≥4.42分患者〔(18.63±2.11)個月,t=3.902,P<0.05〕。
2.4不同血清Tg水平患者無進展生存期比較 血清Tg水平<15.2 μg/L患者無進展生存期〔(22.51±1.39)個月〕顯著優于血清Tg水平≥15.2 μg/L患者〔(19.21±1.39)個月,t=6.38,P<0.05〕。
甲狀腺癌作為臨床常見的一種甲狀腺惡性腫瘤,患者多采取手術及131I治療。組織彈性的超聲檢查作為一種常用的診斷方式,依據腫塊的硬度對腫塊進行分級,多數惡性腫瘤由硬病變組織構成,與周圍組織粘連,活動性較大且硬度較大,在超聲彈性圖像中組織硬度評分較高,因此可用于良惡性甲狀腺結節的診斷〔7,8〕。此外,學者研究顯示〔9〕,超聲彈性評分與甲狀腺癌患者病理組織之間有關,可反映腫瘤的惡性程度,因此推測術前超聲彈性評分是否可用于患者術后預后的預測當中。在正常情況下,Tg水平由甲狀腺濾泡細胞合成和分泌,但學者研究報道顯示,分化較好的甲狀腺癌細胞同樣可合成并分泌Tg,從而導致血清Tg水平的升高〔10,11〕。Tg作為一種公認的分化型甲狀腺癌血清標志物之一,有助于甲狀腺癌患者術后轉移、復發的診斷〔12〕。但是由于Tg水平受其他因子或藥物的影響,Tg與患者臨床治療預后之間的關系仍存在一定的爭議。本研究結果與學者研究報道結果相似〔13,14〕,提示患者術前超聲彈性評分及術后12個月血清Tg水平與患者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有關。術前超聲彈性評分通過腫瘤組織的檢測,分析腫瘤組織的硬度,而該硬度與腫瘤的惡性程度相關,從而與患者治療預后有一定聯系;而手術除去患者甲狀腺組織后,血清Tg處于極低水平,一旦患者血清Tg水平增高,則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癌細胞轉移或復發〔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彈性評分及血清Tg水平均對患者淋巴結轉移均有一定價值,且二者聯合應用預測價值明顯提高,提示超聲彈性評分與血清Tg水平對甲狀腺癌患者治療預后有一定的預測價值,與學者相關報道結果相似〔17,18〕。通過超聲彈性評分檢查與血清Tg水平監測,可有效預測老年甲狀腺癌患者治療預后,從而有助于指導和調整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