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關于中國道路與廣東實踐的一種新解釋①
——國家能力支撐下的市場孵化

2020-03-11 15:22:30吳大磊鄧智平
廣東社會科學 2020年1期
關鍵詞:國家制度能力

劉 煒 吳大磊 鄧智平

引言

從1978年至今,中國經濟實現了連續40年的高速增長,完成了由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向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華麗轉身,創造全球工業化以來的長期增長奇跡,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探索“中國奇跡”背后的奧秘,對“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討論日益增多。比如2004年美國《時代》周刊高級編輯喬舒亞·庫珀(Joshua Cooper)提出的“北京共識”,將中國道路的經驗總結為創新和試驗,強調解決問題因本國實際情況而異,靈活應對,不求統一標準(俞可平等,2006)。《華盛頓郵報》等部分西方媒體甚至刊出文章,認為“北京共識”將取代“華盛頓共識”成為指導發展中國家發展的新模式。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在講話中指出:“我們始終認為,各國的發展道路應由各國人民選擇。所謂的‘中國模式’是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奮斗實踐中創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②

這些觀點的提出,說明國內外政界和學術界開始關注到中國道路與西方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極力倡導的“華盛頓共識”之間的巨大差異:首先,中國的市場化改革采用的是漸進式的改革方式,與西方國家推崇的激進式的改革方式存在明顯的差異(Lipton and Sachs,1992);其次,中國保留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同時采用了更加務實的方式來實現產權界定與合法化;第三,中國沒有采納西方經濟學家極力鼓吹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而是堅持國家宏觀調控,重視政府在市場經濟發展初期的錨定作用;最后,不同于西式民主,中國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主集中制,這是中國根據自身歷史文化傳統和基本國情做出的選擇。這些不同于“華盛頓共識”,帶有中國特色的改革方式和制度安排是中國政府和人民在長期的探索和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是理解中國道路的關鍵。最近,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就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

基于此,我們不禁要問,這條獨特的、經過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和探索形成的中國道路到底是什么?能不能被其他發展中國家所復制?

一、文獻綜述

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學術界對于“中國道路”的共識大致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有效市場”的快速發育;二是“有為政府”的關鍵性作用。

(一)“有效市場”的快速發育。“有效市場”在經濟學里是一個廣泛被接受的概念,是指通過價格就能夠充分反映信息,使得要素流動和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有效的市場(王勇,2017)。日本等戰后崛起國家的發展經驗表明,通過“有效市場”的快速發育和逐漸完善,能夠與工業化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共同推動經濟增長③。

從中國“有效市場”發育的經驗和過程來看,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以漸進的市場化改革方式推進新舊制度的轉換。由于改革之初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薄弱,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市場體系殘缺不全、市場機制運轉不靈的問題,因此中國在產權制度、市場監管、宏觀經濟調控制度等方面采用了漸進式的改革方式,在扎實推進制度變革的同時降低了轉型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和制度摩擦,保障了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田國強,陳旭東,2016;吳敬璉,2004);其次,從“價格雙軌制”逐漸過渡到“價格單軌制”。為避免轉型過程中價格改革的風險,同時給國有企業適應市場經濟競爭以“緩沖時間”,中國采取了較為穩妥的從“雙軌制”過渡到“單軌制”的漸進式價格改革辦法(林毅夫等,1993);第三,市場主體的差異化培育策略。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市場主體和企業家群體是非常缺乏的,難以形成具有競爭性、有活力的市場。因此,中國實施了市場主體的差異化培育政策:一方面大力發展培育民營企業,另一方面又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最后,優先扶持現代產業部門。在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分工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充分發揮了本國的比較優勢——勞動力和土地優勢,以當時具有比較優勢的現代產業部門——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起步,在全球競爭中不斷改變要素稟賦結構從而實現了產業快速升級(林毅夫,2012)。

(二)“有為政府”的關鍵性作用。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創造的“東亞奇跡”表明,“有為政府”在市場發育初期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斯蒂格利茨,尤素福,2013)。所謂“有為政府”,目前在學術界并沒有統一的定義。林毅夫等學者認為,“有為政府”是指在各個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能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結構制宜地有效地培育、監督、保護、補充市場,糾正市場失靈,促進公平,增進全社會各階層長期福利水平的政府④。在中國市場經濟發育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有為政府”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政府主動有序打破了計劃經濟的舊體制。在計劃經濟的慣性軌道內,市場經濟的新體制機制是不會自然而然地“立”起來的。然而,貿然打破舊體制存在新舊體制斷檔的風險。因此,中國政府在市場轉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主導和引領作用。比如中國政府在全國各地設立多個“試點”改革區域,通過試點地區的試錯、糾正和調整,然后形成經驗向全國推廣,有效避免了新舊體制轉換的風險;其次,在市場發育的初期,政府主動承擔起呵護市場和彌補市場失靈的角色。比如建立市場秩序和規則并予以維護,為市場提供必要的公共品,為發展初期的企業提供信息和擔保融資、開拓市場等。在這些方面,中國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發揮了巨大作用(洪銀興,1997);第三,政府有效防范和控制了經濟社會轉型的風險。在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在防范和應對這兩方面的風險上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價格闖關”失敗時及時進行調整,在價格放開造成物價上漲時及時提供一部分物價補貼,在1998年“下崗潮”時承擔下崗職工的醫療保險和養老費用等,有力地保障了市場化改革的平穩推進(科斯,王寧,2013)。

綜上所述,現有研究主要從“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兩個視角來解釋中國道路的成功。總體來說,這兩個維度均具有一定的解釋力,但在也存在明顯的不足——缺乏將“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兩個視角有機結合起來,構建具有說服力的理論框架的研究。早在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就曾經提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我國經濟發展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我們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們要堅持辯證法、兩點論,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把兩方面優勢都發揮好,既要有效的市場,也要有為的政府,努力在實踐中破解這道經濟學上的世界性難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也將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歸結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然而,目前學術界將“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有效結合起來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仍在探索之中。

一方面,“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之間的關系目前尚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系統性解釋。長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以本國成熟的市場經濟制度為樣板,在發展中國家極力鼓吹“小政府、大市場”。然而,中國的實踐經驗表明,政府與市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特別是在市場發育的初期,政府有意識地引導市場發育,彌補市場失靈,不僅能夠保證市場正常運轉,而且能夠有效縮短“有效市場”的發育時間。

另一方面,“有為政府”為什么能夠創造“有效市場”,針對其能力來源的研究仍然有待進一步深化。當前,學術界對于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政府所做的“正確的事”已經有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和解釋,比如“漸進性改革論”、“比較優勢論”、“胚胎發育論”等(林毅夫等,1993,1999;吳敬璉,2004;文一,2016)。然而,對于為什么中國政府能夠“做正確的事”的理論建構和機制研究尚有待進一步的梳理和完善。在現有研究中,經濟學者往往偏重中國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市場化改革經驗的總結,對“有為政府”及其能力來源重視不夠;政治、文化和馬列等學科視角的研究則偏重于分析中國的政治、文化傳統,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等方面的分析,卻未能將這些與經濟發展普遍規律聯系起來。

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試圖將“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兩個視角結合起來,構建一個新的研究框架,來解釋中國道路成功背后蘊含的更為深層次的邏輯和因素。

二、一種新解釋:國家能力支撐下的市場孵化

(一)后發趕超國家需要市場孵化

回顧歷史,我們發現在戰后成功實現趕超的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政府都主導和介入了本國“有效市場”的發育。比如,在市場發育之初,日本和韓國政府都實施了大量的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來扶持本國幼稚的現代產業和重要企業的發展。即使是當今英美等主要發達國家,在其市場經濟發展的早期,都曾經通過產業政策、關稅保護等手段,參與到本國市場發育進程之中⑤。為什么政府要主動介入并引導市場發育?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我們所說的“市場”到底是什么。我們認為,現實中的“市場”并不僅僅是一組交易規則和制度,只要制定并向社會頒布實施,市場機制就能夠“自動生效”。一個真正運轉良好的“市場”,它不僅包括了眾多分布在不同產業部門的企業和公共事業部門,而且還包括了支持這些市場主體開展市場交易活動所必須的制度體系和基礎設施。市場規模、產業結構、企業與公共事業的發展情況、制度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等共同決定了市場的發育水平。

我們認為,一個國家的市場從萌芽到成熟,大致可以分為兩個發展階段:一是前市場發育期,主要任務是建立和培育市場,發展現代產業,實現技術趕超;二是后發育市場期,主要任務是監管和維護市場,推進產業升級,實現技術領先。對于后發國家而言,在前市場發育期,市場基礎是非常薄弱的:缺乏具有足夠市場競爭力的企業群體;缺乏支撐規模經濟發展的市場規模;支撐市場運行的公共事業部門發展嚴重滯后;市場規則和公共基礎設施均不完善。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市場失靈隨處可見,市場機制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要改變這種狀況,政府要做的不是簡單移植發達國家成熟的市場經濟制度后就寄托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自動發揮作用,而是需要政府扮演市場孵化器(market incubator)的角色,對弱小的市場進行逐步精心培育,幫助其發育成長壯大。我們將這種在前市場發育期,政府充分意識到市場機制的缺陷,恰當運用國家力量對產業、企業和公共事業等具體經濟部門的發展提供政策性扶持,同時根據這些部門的發展需要進行適應性的制度建設,引導和促進市場快速發育成型的過程稱之為市場孵化(market incubation)。在市場孵化過程中,市場的建立是內生于市場發育過程之中,往往是漸進完善的,而不是按照一個理想的市場模型,進行事前設計或從外部植入的。

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在市場孵化中政府需要發揮三方面的作用:第一,孵化產業以擴大市場規模。國家通過實施產業政策,加快幼稚現代產業部門發展,滿足市場對規模經濟的要求;第二,孵化企業以實現優勝劣汰。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滿足市場對維持競爭和企業家精神供給的要求;第三,孵化公共部門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通過大力發展公共部門,提供基礎設施,降低交易成本,解決公共品不足所導致的市場失靈問題。改革開放四十以來,在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中國政府正是通過主導和推動本國的市場體制機制構建、市場主體培育、對外開放和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工作,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初步完成了本國前市場發育期的市場孵化過程。

(二)市場孵化需要國家能力的強大支撐

盡管市場孵化需要政府的主導和介入,但并非所有國家政府的介入都會成功。從全球范圍來看,二戰后僅有日本、亞洲四小龍和中國通過政府的主導和介入獲得了市場孵化的成功。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差異呢?這就進入了“有為政府”的討論范疇。我們認為,市場孵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與國家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國家能力強的國家,市場孵化的成功率要高得多。

國家能力是一個被各學科廣泛接受的概念,一般是指國家將自己的意志、愿景和目標轉化為現實的能力(王紹光,胡鞍鋼,1993)。同樣的策略由于國家能力的差異,執行結果可能完全不同。比如中國與印度的鐵路建設。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英國政府管理下的印度鐵路營運里程達到了54754公里,遠超過中國的21800公里。印度獨立以后,由于政府執行力差,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階層的抵制導致征地困難,鐵路建設進程開始放緩。到2009年,中國的鐵路里程達到85518公里,新增了63718公里,而印度僅有63273公里,只新增了8595公里。僅此一例,我們即可窺視國家能力差異對于市場孵化成敗的影響。

那么,市場孵化需要什么樣的國家能力呢?我們認為,對于市場孵化來說,有三種國家能力是至關重要的:財政能力、法治能力和學習能力。

現有的文獻研究表明,財政能力和司法能力是國家為市場提供公共服務支撐的兩個基礎性能力(Mauricio,2010;Besley and Persson,2009)。財政能力,指的是一個國家的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從國民經濟活動中汲取收入,從而維持政府運轉,為政府從事各項活動提供必需財務保障的能力。顯然,財政能力是國家孵化和維持市場有效運營的物質基礎,特別是對于市場經濟基礎薄弱的后發國家而言,無論是市場主體的培育、現代產業的發展還是基礎設施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本。如何籌集發展資本以及將有限的資源和要素集中起來發揮最大作用,這非常考驗一個國家的財政能力。

法治能力是指一國政府以法治思維為基礎,運用法治方式認識、處理、決策相關事務的能力。發展市場經濟需要現代法治來為市場提供正式的運行規則,確保市場能有序地運轉。與此同時,法治能力規范的不僅僅是市場上的企業行為,同時也規范了政府行為,避免政府濫用手中權利。從理論上來說,法治能力和財政能力是對立出現的,財政能力賦予政府做事的能力,法治能力則規范政府做事的方式,既要使政府擁有足夠的權力來管理社會和經濟事務,又要限制和防止政府對權力的濫用⑥。

學習能力,則是將政府看成一個特殊的學習型組織,從歷史、現實和其他國家學習知識,不斷完善對現實世界的認識,掌握駕馭現實世界,從而影響未來的能力(唐世平,2003;王禮鑫,2013)。學習能力能夠保障政府在充分借鑒別國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國情,在孵化企業、產業和公共事業,制度供給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正確地制定和實施政策。同時,如果政策實施效果不佳或者產生負面影響,學習能力保障政府能夠積極進行糾錯、調整和優化。

財政能力、法治能力和學習能力這三種國家能力是后發國家開展市場孵化的重要支撐,但三種能力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重要性是不一樣的。對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在前市場發育階段,財政能力、法治能力是存在天然不足的、但學習能力的強弱卻決定了市場孵化的成敗。因為稅收等規范途徑的財政能力不足可以通過非規范途徑的財政收入或者借外債等方式來解決,法治能力不足也可以通過行政指令和非正式規則暫時來彌補,但如果學習能力不足則可能意味著政府無法正確地制定和實施政策來推進本國的市場孵化。換句話說,在前市場發育階段,只要具備了強大的學習能力,也能順利解決財政能力和法治能力的天然性不足的問題。

中國共產黨強大的學習能力正是中國市場孵化能夠成功的決定性因素。這種強大的學習能力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善于學習的政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這是中國共產黨光輝歷程和偉大實踐的一條重要經驗總結,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一個重要秘密所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也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深刻學習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不斷探索實踐,不斷改革創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取得歷史性成就;二是來源于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與“變”、“中庸之道”等,強調遇事隨機應變、不走極端,都對中國共產黨的學習能力產生了深刻影響。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面臨著財政能力和法治能力先天性不足的問題,既缺乏資本開展大規模的市場主體培育和基礎設施建設,也沒有完善的法治來保障市場經濟制度的運行。然而,在強大學習能力的引領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廣東為先行地和試驗田,通過積極試驗和探索,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為中國市場孵化的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廣東實踐:中國市場孵化的先行地和試驗田

國家能力支撐下的市場孵化,是我們從后來人的視角對于中國道路的總結。然而,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并不知道如何開啟市場孵化這樣一個浩大而復雜的工程。在這種情況下,擁有獨特區位優勢的廣東,就成為“摸著石頭過河”,實踐這一偉大戰略的先行地和試驗田。

(一)廣東實踐為中國的市場孵化提供了樣本和經驗

改革開放初期,市場孵化的關鍵性工作——孵化企業、產業和公共事業,以及為這些市場主體創造適應的市場經濟制度等,我國都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和案例借鑒。在這種情況下,廣東通過先行先試、大膽改革,為全國范圍市場孵化的工作提供了樣本示范和經驗積累。

在探索建立和完善市場體制機制方面,廣東以經濟特區為載體,率先在全國開啟市場經濟制度改革。作為經濟特區的深圳,以香港為標桿,進行了一系列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探索性體制改革,包括土地管理、用工制度、工資制度、基建管理等,開啟了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此后,隨著外資企業的大規模涌入,為了更好地對外資企業進行監管,廣東又在工商、稅務、外貿、金融制度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在市場機制中最核心的價格機制探索方面,廣東通過對外開放,參考國際市場的商品和要素價格,在逐步放開價格方面走在全國前列。1978年,廣東率先在全國試水放開蔬菜和生鮮價格,廣州市芳村區最先放開河鮮、蔬菜、塘魚價格,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1992年,廣東又在全國率先完成糧價“闖關”。在價格改革的過程中,廣東創造出綜合性價格管理、市場化取向的價格改革思路、以法治價、建立市場價格調節基金制度等在當時具有突破意義的新思維、新舉措,不僅為自身改革打開了局面,而且為全國改革提供不少可借鑒的經驗。

通過不斷改革和試驗,廣東初步建立起了市場經濟體制,并以此為基礎逐步推動孵化產業、企業和公共事業。在孵化產業和企業方面,廣東一方面在全國率先接受全球產業轉移,以“三來一補”為主要形式發展現代產業部門。1978年,中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東莞虎門鎮太平手袋廠正式成立,拉開了廣東利用外資的序幕。另一方面,廣東地方政府又積極主導和參與鄉鎮企業的培育。廣東為全國貢獻了包括“順德模式”、“南海模式”、“東莞模式”在內的“珠三角模式”,培育了包括美的在內的一大批龍頭企業。隨著現代產業和民營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產權、管理制度等新問題的出現又倒逼政府進一步推動改革,形成市場孵化過程中的改革與發展之間的良性循環。20世紀90年代前期,廣東率先在全國開啟集體企業產權轉制改革,通過改革解決了民營企業的產權問題,為日后廣東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孵化公共部門和事業方面,廣東各級地方政府同樣通過學習和試驗,探索出了一系列新辦法和舉措。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例,廣東在全國率先引入了市場機制,利用外來和社會資本實施“集資辦事,有償使用”的基礎設施投資模式,“以路養路”、“以橋養橋”、“以電養電”、“以水養水”等舉措開始在全省推廣開來。1981年,廣東與澳門簽署貸款協議,首次利用外資建設了廣珠公路上的四座大橋。1984年建成通車的東莞高埗大橋是全國第一座征收過橋費的地方公路橋,首創了“集資建橋,過橋收費還貸”的模式。通過不斷學習、試驗和探索,廣東地方政府有效地解決了前市場發育期政府財政收入有限、資本不足的問題,推動了廣東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部門和事業的大發展。

(二)國家能力在廣東推進市場孵化過程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首先,勇于探索、善于總結,展現了強大的學習能力。一是善于向外學。利用經濟、社會和文化上的緊密聯系,廣東地方政府充分借鑒了港澳市場經濟制度框架和具體做法,并結合廣東的實際情況,轉化成適合本地的制度和政策。比如在產權制度改革上實施“先賦能、后賦權”的做法,就是廣東地方政府學習了港澳的私有產權制度但是在實踐時充分考慮了地方實際情況的結果。二是善于干中學。在實踐的過程中,廣東地方政府還善于總結和創新,探索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做法,比如在價格機制改革中實施市場價格調節金制度、“集資辦事,有償使用”的基礎設施投資模式、在不同階段針對本地企業制定靈活的扶持政策等。

其次,以非規范途徑有效地彌補了規范途徑的財政能力的不足。在稅基不足,規范途徑的財政能力存在先天性不足的情況下,廣東地方政府通過不斷學習國外經驗和本地實踐,探索出了一條基于土地公有制優勢的“土地財政”路徑,加上與社會資本合作、行政性收費等多種非規范途徑,有效地解決了市場主體培育和基礎設施建設資本不足的問題,為市場孵化奠定了良好基礎。

最后,以非正式制度有效彌補了正式制度不健全導致的法治能力不足的問題。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市場經濟制度存在著較大面積的缺失和不完善,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在正式制度建設跟不上市場孵化需要的情況下,廣東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和基層民間的學習能力,允許民間和地方先行探索一些民間的、區域性的非正式制度來治理市場。這種非正式制度有可能是隨著市場發育而出現的民間規則,也有可能是地方政府以行政命令出臺的行政規則。這樣做的好處是法治成本低,無需經過繁瑣的立法程序,可以對市場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到及時響應,并針對制度執行過程暴露的缺陷疏漏,及時進行調整糾錯。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廣東地方政府有效地彌補了法治能力先天性不足的問題,成功維護了當時相對脆弱的市場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四、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與展望

國家能力支撐下的市場孵化,是我們對于中國道路的一種新解釋。我們認為,這條中國道路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具有普遍的世界意義。

(一)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

中國道路是一條以和平發展方式追求文明進步的現代化新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證明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希望,為解決全人類的普遍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首先,中國道路將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為科學社會主義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偉大創舉。通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中國共產黨堅持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有力地促進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復興,為經濟文化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提供了全新選擇(蒲國良,2008)。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成為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旗幟,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

其次,中國道路以國家能力為支撐孵化有效市場,開辟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新路徑。國家能力是一國經濟崛起和國家經濟競爭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眾多發展中國家長期貧窮和工業化失敗,中等收入國家增長乏力,其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國家能力在市場孵化方面的缺失或缺位。過多奢望讓市場“無形之手”自動發揮作用,殊不知市場本身就是一個昂貴的公共品(文一,2016)。中國40年來經濟騰飛的關鍵,在于重視國家能力建設,并充分發揮了國家能力在孵化有效市場進而促進經濟崛起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國家能力的重要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關鍵議題就是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最后,中國道路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道路成功的意義不在于向世界提供一種替代模式,而在于向人們展示了西方模式之外的成功模式是存在的,為人類社會發展模式的多樣性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鑒。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不能只有一種文明、一種發展模式和一種價值觀念(王明生,2016)。世界上既沒有唯一的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中國道路打破了所謂“現代化的唯一有效方式就是西方化”的神話,走出了一條非西方化卻更成功的現代化道路,豐富了世界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

(二)中國道路的未來展望

根據多家全球經濟組織和智庫的預測,中國將在2030年左右前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并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用短短幾十年就完成了西方國家幾百年才完成的經濟成就,也必然快速積累了幾百年來西方國家遇到的種種問題。與此同時,隨著后市場發育期的到來,我國進一步推進市場孵化也將面臨各種新的挑戰和風險。

首先,“軟設施”相對短缺將難以支撐市場孵化的進一步深入。過去40年,中國大規模、系統性和快速化的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和加速了前市場發育期的市場孵化過程,成就了中國“增長奇跡”。但是,與高速公路、通訊網絡、電力和能源供給設施等“硬的”、“有形”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相比,中國在保障市場有效運行的“軟的”、“無形”的制度體系建設方面仍存在許多待攻克的頑固堡壘,已成為阻礙市場繼續發育完善的重要因素。例如,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仍然有待進一步完善;要素市場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反壟斷制度等制度體系有待進一步建立健全等已經成為新時期我國推進市場孵化工作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江小涓,2004)。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說明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制度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經過5年多的努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成效顯著,主要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也要看到,這些改革舉措有的尚未完成,有的甚至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去落實。”因此,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為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其次,逆全球化暗流增大了中國市場孵化的外部風險。過去40年,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國積極融入了世界經濟體系。相對穩定的國際經濟大環境為中國市場孵化創造了巨大市場空間。然而,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大國戰略博弈全面加劇,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正在面臨深度調整。逆全球化暗流、貿易保護主義導致世界各國貿易糾紛、沖突增加,這不僅對全球經濟發展形成重大威脅,也增加了中國邁向后市場發育期的外部風險。從歷史來看,新興國家在發展關鍵性階段遭受守成國家的打壓,是一個普遍的歷史現象。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推進市場孵化面臨的外部風險和挑戰將大大增加(孫勁松等,2018)。

最后,執政“本領恐慌”將成為動態國家能力提升的重要制約。在進入后市場發育期后,中國的市場孵化將面臨各種不斷涌現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比如,在后市場發育期,如何防范和駕馭經濟領域重大風險挑戰?如何準確把握和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這些問題挑戰都對各級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地指出:“本領恐慌在黨內相當一個范圍、相當一個時期都是存在的。…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把握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對我們的本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處理好未來中國在后市場發育期涌現的各種問題和挑戰,我們認為黨和國家一定要秉持動態的國家能力觀,不斷壯大和完善國家能力,將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要加快實現“三個轉向”,即由“模仿型學習”轉向“創新型學習”,用創新型學習能力引導市場發育;由“非稅收入”轉向“稅收收入”,用可持續財政能力化解市場潛在風險;由“非正式制度”轉向“正式制度”,用現代化法治能力保障市場有序運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正是應對這些挑戰和風險的提前布局。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夠有效應對新時期國內外不斷涌現的各類挑戰和風險,助推中國道路行穩致遠。

①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限于篇幅,本文是從經濟學尤其是發展經濟學視角對中國經濟發展道路進行理論解釋,沒有討論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等在內的更廣泛意義上的中國道路或中國模式。

②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編:《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年,第68頁。

③ World Bank,TheEastAsiaMiracle:EconomicGrowthandPublicPolic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④ 林毅夫:《論有為政府和有限政府———答田國強教授》,上海:《第一財經日報》,2016年11 月 7 日。

⑤ 張夏準:《富國陷阱:發達國家為何踢開梯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⑥ 世界銀行:《1997 年世界發展報告:變革世界中的政府》,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7年。

猜你喜歡
國家制度能力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人大建設(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色播五月婷婷|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免费一极毛片|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亚洲女人在线|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亚洲乱强伦|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2区|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日韩久草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91免费片|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国产迷奸在线看|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99re在线免费视频|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99久久性生片|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 91娇喘视频| 99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日韩在线1| 一级爆乳无码av|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国产 日韩 欧美 第二页| 九色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美女亚洲一区| 91麻豆国产在线|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色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亚洲精品777| 午夜在线不卡|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