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藏清代稿抄本《羅西亞國史》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世界上第一部中文俄國史
——俄藏清代稿抄本《羅西亞國史》考

2020-03-11 15:22:30柳若梅
廣東社會科學 2020年1期

柳若梅

清代稿抄本《羅西亞國史》,一函9冊,明黃色絲綢函套,每冊為明黃色絲綢封面和封底。成書于道光八年(1828)的北京,堪稱世界上第一部中文的俄國史。目前在俄羅斯圣彼得堡三處歷史悠久的圖書館中藏有完整本全卷一套、非完整本全卷6套和非完整本殘卷兩套,除圣彼得堡外的海內外其他地點均未見收藏。

《羅西亞國史》是俄國歷史上第一位“國家歷史學家”卡拉姆津(Н.М.Карамзин,1766-1826)在1816-1826年間于彼得堡出版的《俄羅斯國家歷史》(十二卷本)前三卷的中譯本,由第十屆俄國東正教駐北京使團隨團學生列昂季耶夫斯基(З.Ф.Леонтьевский, 1799-1874)在北京期間編譯,完成于道 光八年(1828)。內容包括作者致俄皇亞歷山大一世的獻辭、前言、第一卷、第二卷以及第三卷的前三章和最后一章即第八章。本文將詳細著錄該本,并全面挖掘其價值。

一、《羅西亞國史》的文獻價值

歷史上中俄之間的交往主要集中在清代。俄國與中國往來的主要目的,是與清代中國建立穩定的貿易聯系。為達到這一目的,俄國以為歸順清朝的俄俘臣民保障宗教生活之名,自1715年起向中國派出了具有政治外交功能的俄國駐北京東正教使團。在客觀上,俄國東正教駐北京使團也成為中俄文化交流的主體。《羅西亞國史》是1821-1831年間派駐北京的第十屆俄國東正教駐北京使團為中俄文化交流做出的重要貢獻之一。目前在俄羅斯,藏有《羅西亞國史》的機構有三:圣彼得堡俄羅斯國家圖書館手稿部、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手稿部、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東方系圖書館。

位于圣彼得堡的俄羅斯國家圖書館(Российская 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библиотека),興建于1795年,是俄國第一家國家級公共圖書館。當時俄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把創建一所可向所有人開放的國家級公共圖書館看成是在俄國推行國民教育的基本條件。在該館修建的當年就迎來了第一批館藏——來自波蘭的扎盧茨基兄弟藏書。扎盧茨基兄弟是18世紀波蘭最著名的藏書家,哥哥斯坦尼斯拉夫·扎盧茨基(Станислав-Андрей Залусский, 1695—1758)是著名大主教,弟弟約瑟夫·扎盧茨基(Юзеф-Андрей Залусский, 1702—1774)是波蘭國務活動家、著名的宗教人士。1747年約瑟夫去世后,他們的藏書轉為國家所有。由此波蘭王國的圖書館在圖書收藏數量和內容上躋身于歐洲四大圖書館(其他三者為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圖書館、法國的皇家圖書館、慕尼黑的皇家圖書館)之列。1794年,俄國軍隊在波蘭成功鎮壓科希丘什科起義后,將扎盧茨基兄弟藏書運往俄國,這批藏書成為俄國國家圖書館外文館藏的基礎。①該批藏書中就有中文古籍,如《四書狐白解——新刻伯雝趙鳴陽先生四書狐白解》等。該館建設初期的第二筆重要藏書是“杜布羅夫斯基手稿”。杜布羅夫斯基(П.П.Дубровский,生卒年代不詳)原為俄國圣主教公會(Синод)錄事,1780-1805年間任職于俄國派駐在巴黎的教會,并曾在法國和荷蘭的俄國使館擔任翻譯。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期間杜布羅夫斯基得到存放在巴士底和被革命者解散的兩個歷史悠久的修道院——圣日耳曼修道院和克爾比修道院(5-13世紀的)的手稿資料。1800年2月,杜布羅夫斯基回到彼得堡時帶回近400種西歐手稿和圖片資料,其中94種涉及東方國家(以15種語言寫成),約50種涉及斯拉夫國家。1805年,杜布羅夫斯基將這筆收藏獻給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亞歷山大一世下令在籌建中的國家級公共圖書館設立“手稿庫”,“杜布羅夫斯基的手稿收藏”成為該館手稿部的肇始。在杜布羅夫斯基手稿收藏中有16種中文文獻: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刊刻的“坤輿萬國全圖”刻本1份,朱熹注《孟子》殘卷刻本1份,康熙六年(1667年)刊刻的《金剛經乩注》1份,刊刻于清中前期的入華傳教士陽瑪諾、費奇規、傅汎濟、郭居靜、費樂德、南懷仁、利類思整理撰寫并經龍華民核訂的《天主圣教日課》(附馮秉正輯《圣心規程》,《好逑傳》殘本1份,《金蘭筏》殘本1份,16幅中國花鳥水彩畫等。歷史上俄國的貴族和富人很早就有收集圖書的傳統,特別是歐洲近代以來關注東方的風潮對俄國很有影響。貴族、富有家族中的關注東方的人士的中文收藏,有不少后來都捐贈給了國家圖書館。此外,國家圖書館還多次委托俄國東正教駐北京使團負責人在中國收集、采購圖書。俄國東正教駐北京使團成員的一些個人藏書最終也進入國家圖書館。目前,該館藏有清代中文寫本三百多種,其中就包括《羅西亞國史》非完整本全卷一套。

該館所藏《羅西亞國史》全卷,編號為ф.Дорн, № 745,一函九冊,明黃色絲綢函套,明黃色絲綢封面。函套完好,帶有兩個象牙扣絆。函套右側貼一長條白紙,上以黑色大字書“羅西亞國史”。函套內側以俄文書“卡拉姆津俄羅斯國家歷史前三卷,由扎哈爾·列昂季耶夫斯基譯成漢語,譯者于1835年7月9日贈與帝俄國家圖書館”②。函套內夾有一卡片,上以俄文書“卡拉姆津(1766-1826),俄羅斯國家歷史,第十屆北京東正教使團成員列昂季耶夫斯基(1799-1874)的漢譯本,刻本,北京,1835年譯者贈送”③。本套《羅西亞國史》開本為28 x18.5 cm,半頁八行20字,花口,版心有書名羅西亞國史和卷號,雙邊黑格,黑單魚尾,無象鼻。第一冊33頁,均為半頁八行16字,由“表文”“序”“正文”三部分組成,全冊標有句讀;“表文”部分即原書作者卡拉姆津致沙皇的獻辭的譯文共3頁;“序”共4頁,“正文”共26頁;第二至九冊頁數分別為45頁、24頁、34頁、27頁、37頁、31頁、76頁、25頁。第二冊至第九冊均無句讀。該本雖九卷齊全,但相比于完整本全卷,第九冊末尾缺少一頁半的內容,故本文稱之為非完整本全卷。此外,相比于完整本全卷,該本第一冊中還多出了“表文”部分;序言部分和正文部分的行文也與完整本全卷第一冊中的相應部分不同。

《羅西亞國史》的第二個收藏地點是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手稿部。該所是俄羅斯收藏中文寫本最為豐富的機構,其中文圖書收藏歷史可追溯到18世紀的彼得一世時期的俄國博物收藏的開端珍寶館——在1714年成立的俄國第一所博物館。當時的珍品收藏中就藏有中文書。1725年彼得堡科學院成立后,這所博物館藏品中的圖書構成彼得堡科學院圖書館的基礎,其中的中文、滿文收藏得到不斷充實:彼得堡科學院院士自18世紀30-70年代起與北京耶穌會士建立通信并交換圖書,赴華俄國商隊為科學院購買的書籍、當時俄國駐華商務代表朗格的個人藏書、科學院院士在西伯利亞考察時收集的書籍以及科學院專門前往中國采購的書籍等。此外,俄國早期漢學家——俄國東正教使團歸國成員去世后,其藏書也大都被科學院圖書館購買過來。在19世紀上半葉,科學院以圖書館為基礎成立了亞洲博物館,有計劃地充實館藏圖書。這一時期俄國東正教使團歸國人員帶回的圖書、東方圖書收藏家希林格的圖書等最終都成為亞洲博物館的館藏。1930年,以亞洲博物館為基礎成立了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亞洲博物館的圖書成為該所圖書館的收藏。1950年,東方學研究所遷往莫斯科,其圖書館部分留在列寧格勒(即現在的圣彼得堡),成為東方學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圖書館。2004年,該所成為俄羅斯科學院直屬研究所“東方文獻研究所”。目前,該所藏有中文刻本近四千種,寫本千余種。該所收藏的《羅西亞國史》有四種:一種完整版全卷,兩種非完整版全卷,一種殘卷;從開本尺寸來看,一種大開本,三種小開本,其中殘卷本(為小開本)之一冊開本尺寸略有不同。

該所收藏的第一種《羅西亞國史》完整本全卷,編號為M30/1-9,一函9冊,明黃色絲綢函套,明黃色絲綢封面。函套破舊,函套上空無一字一標,右上角鈐印并手寫查索號“M30/1-9”,函套脊側上方白色方塊標貼注明查索號“M30/1-9”,下幾處標號可能是舊號。打開函套,內側中下位置貼有紅色皮質燙金俄文舊字標簽:“卡拉姆津的歷史書前三卷,由扎哈爾·列昂季耶維奇在北京翻譯”。首冊及每冊封面均無書名,封面右上角有圖書館1953年整理登記的鈐印“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1953年整理,第326號”(Институт Вост.А.Н.СССР Инв.1953 №326),章下另有該館2007年整理登記的記錄(M/30/1,инв.№326.2007 г.)。本套藏本與前述圣彼得堡國圖藏本的區別在于其大開本(27 x 42.5 cm,10行18字)和朱格雙邊(花口、象鼻、雙魚尾),裝幀極其莊重,規制如同稿抄本《永樂大典》樣貌。本套《羅西亞國史》的內容中沒有“表文”即原書作者致沙皇的獻辭。第一冊30頁,由“序”和“正文”兩部分組成;第二至九冊的頁數分別為40頁、22頁、28頁、25頁、33頁、28頁、61頁、22頁。

該所藏第二種為《羅西亞國史》非完整本全卷,編號為C85/1-9,一函9冊齊全。函套破舊,右上角蓋有圖書館藍色方條印章“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1953年整理,第219號”④,方條印章上方為手寫查索號“Ст.нв.479.Инв.N232”,函套上以俄文黑字書寫:“卡拉姆津的俄羅斯國家歷史前三卷由扎哈爾·列昂季耶夫斯基在1828年譯成漢語,譯者贈俄國皇家科學院”。⑤正是由此得知《羅西亞國史》形成于道光八年(1828年)。函套脊側上方白色方塊標貼注明查索號“C85”。函套內左側貼一白方紙,上寫“Л.175.”首冊及每冊封面均無書名,在右上角有冊序號。每冊封面背面右上角鈐印“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1953年整理,第219號”。首頁前半頁上方鈐印“皇家科學院圖書館”⑥。本套開本與前述圣彼得堡國圖藏本相似,為28 x 19 cm,八行21字,花口,版心有書名羅西亞國史和卷號,雙邊黑格,黑單魚尾,無象鼻。冊一有句讀(句讀不占格),其余八冊無句讀。本套《羅西亞國史》的內容中沒有“表文”即原書作者致沙皇的獻辭。第一冊33頁,由“序”和“正文”兩部分組成;第二冊至第九冊的頁數分別為45頁、24頁、30頁、27頁、37頁、31頁、76頁、25頁。

該所藏第三種《羅西亞國史》,編號C86/1-9,一函9冊。函套破舊,右上角貼白色方紙,紙上黑框內記舊查索號“шифр: Л121.Полка: инв.N233/№”,黑框上方有鈐印“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1953年登記”⑦。函套上貼有帶黑色俄文書名的白紙(上緣已磨損),分三行書“譯成中文的卡拉姆津歷史”,第四行手寫小字“由扎哈爾·列昂季耶夫斯基翻譯”⑧。函套脊側上方白色方塊紙標貼注明查索號“C86/1-9”,下貼白紙,鋼筆書寫“扎哈爾·列昂季耶夫斯基的卡拉姆津俄羅斯國家歷史中譯本,9本”⑨。象牙函套扣,尚可用。函套封面內側貼一方白紙,上為亞洲司圖書館標,圖標下方分三行寫:“亞洲司圖書館(библиотека Азиатскаго департамента)。首冊及每冊封面均無書名,在右上角有冊序號,每冊封面正中均貼如上印有亞洲司圖書館標的白方紙。每冊封面背面右上角鈐印“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1953年登記第220號”⑩,下方又以鉛筆標有“2007年登記第220號C86/1號”。本套開本與前述圣彼得堡國圖藏本相似,為28 x 19 cm,半頁八行21字,花口,版心有書名“羅西亞國史”和卷號,雙邊黑格,黑單魚尾,無象鼻。本套《羅西亞國史》的內容中沒有“表文”即原書作者致沙皇的獻辭。第一冊33頁,由“序”和“正文”兩部分組成,每頁右上角以鉛筆阿拉伯數字標頁碼;第二冊至第九冊的頁數分別為45頁、24頁、31頁、27頁、37頁、31頁、76頁、25頁。第二冊至第九冊,每冊的前十頁右上角以鉛筆阿拉伯數字標頁碼。第一冊至第八冊無句讀,第九冊有句讀。從內容上看,本套《羅西亞國史》的第九冊中缺少最后一頁半的內容,其余全部與前述該館藏完整本全卷相同。

該所藏第四種《羅西亞國史》為非完整本殘卷,編號為C87/1-5,只有第一冊至第五冊。無函套。每冊封面上方貼有白色方紙,紙上黑框內有黑色墨水手寫書名“《俄羅斯歷史》中文本(寫本)”。書名鈐印“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1953年整理登記第221號”。白色方紙下貼有一張小的八邊形紙,在第一冊封面上的是“С 87.1-5”,而第二冊至第五冊上,原有數字被勾掉,并在下方“C203”。每冊封面內側貼一白方紙,上為亞洲司圖書館標,圖案上方為王冠,圖標下方分三行寫著“亞洲司圖書館”。第一冊封面右上角以鉛筆分三行書寫“С87/1,2007年整理登記第221號”;第二至五冊封面右上角以鉛筆分三行書寫“С87/2(C87/3……5),2007年整理登記第221號”。本套第一冊開本稍大,為28x21.6cm,冊二至冊五的開本與前述圣彼得堡國圖藏本相似,為28 x 19 cm(27 x 42.5 cm),半頁八行20字,花口,版心有書名羅西亞國史和卷號,黑格雙邊,黑單魚尾,無象鼻。每冊末尾處蓋亞洲司圖書館黑色圓章。第一冊由“序”和“正文”兩部分組成,共33頁;第二冊至第五冊的頁數分別為45頁、24頁、30頁、27頁。本套《羅西亞國史》前五冊內容與前述完整本全卷《羅西亞國史》的前五冊完全相同。

圣彼得堡收藏《羅西亞國史》的第三處是圣彼得堡大學東方系圖書館(Научная библиотека им.М.Горького СПбГУ)。圣彼得堡大學東方系是俄羅斯進行漢語教學歷史最為悠久的機構,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37年的俄國喀山大學東方系漢語教研室。1855年,俄國整合全國的東方語言教學,將喀山大學東方系轉入彼得堡大學,圖書館全部隨師生轉入,形成彼得堡大學東方系圖書館的雛形。從喀山大學時期,學校就為隨行俄國東正教使團入京學習語言的學生撥專款為學校購書,而每任漢語教研室主任均由曾在北京生活十余年的歸國人員擔任,其藏書也隨之轉讓給東方系圖書館,再加上俄國政府曾令科學院將部分東方圖書撥分給彼得堡大學東方系,現該系圖書館藏有中文古籍約三萬冊,其中不乏珍稀版本或海內外孤本,其中版本最早者刊刻于永樂十五年(1417)。

圣彼得堡大學東方系圖書館藏有3種《羅西亞國史》——兩套非完整本全卷、一套非完整本殘卷。

該館藏第一種《羅西亞國史》非完整本全卷,編號為Хyl.1062,一函9冊齊全。破舊函套上貼有帶黑色俄文書名的白紙(上緣已破損),上書“扎哈爾·列昂季耶夫斯基翻譯的卡拉姆津俄羅斯國家歷史前三卷”。本套開本與前述圣彼得堡國圖藏本相似,為 19 x 28 cm,半頁八行20字。花口,版心有書名“羅西亞國史”和卷號,雙邊黑格,黑單魚尾,無象鼻。第一冊由“序”和“正文”兩部分組成,“序”共14頁,全冊共33頁;第二冊至第九冊的頁數分別為45頁、24頁、30頁、27頁、37頁、31頁、76頁、25頁。本套《羅西亞國史》內容與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藏大開本完整本全卷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套之第九冊末尾缺少一頁半的內容。

該館藏第二種《羅西亞國史》非完整本全卷編號為Хyl.2565,一函9冊齊全。破舊函套上以俄文黑字書寫:“卡拉姆津的俄羅斯國家歷史前三卷由扎哈爾·列昂季耶夫斯基在1828年譯成漢語,譯者贈皇家彼得堡大學”。本套開本與前述圣彼得堡國圖藏本相似,為18.5 x 28cm,半頁八行20字,花口,版心有書名羅西亞國史和卷號,雙邊黑格,黑單魚尾,無象鼻。第一冊有句讀(句讀不占格),由“序”和“正文”兩部分組成,“序”共14頁,共33頁;第二冊至第九冊頁數分別為36頁、29頁、0頁、27頁、37頁、31頁、76頁、25頁。本套第二冊、第三冊他處所藏本內容基本一致,但行文不同。第九冊末尾比完整本全卷少一頁半的內容。

該館所藏第三種《羅西亞國史》編號為F-60,明黃色絲綢函套,一函9冊,本套藏本開本與前述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藏完整本全卷相同,為大開本(41 x 27 cm,19.5 x 27cm,10行20字)和朱格雙邊(花口、象鼻、雙魚尾),裝幀規制如同《永樂大典》稿抄本樣貌。唯第九冊開本為28 x17 cm。函套上書“扎哈爾·列昂季耶夫斯基翻譯的卡拉姆津‘歷史’前三卷”。第一冊內容包括譯成滿文和中文的表文(原作者致俄國沙皇的獻辭)、序、正文四個部分。本套各冊均有句讀,人名地名以右側線標出,文中有多處刪改、修訂痕跡,甚至有整句勾涂刪減重寫的情況。抬寫意義的空格、邊欄外等排列方式雖具體安排與他處所藏本不盡相同,但兩者抬寫處理的情況完全一致,如遇本國“皇”、“帝”等抬寫,遇敵國則不做抬寫處理。卷九小開本版式與東方文獻研究所收藏的小開本《羅西亞國史》一致。“表文”和“序”的譯文與他處所藏本不同。第9冊小開本版式與東方文獻研究所收藏的小開本《羅西亞國史》一致。“表文”部分的行文與圣彼得堡國圖藏本不同。

以上各藏本均有掉字補加、錯字修改、錯字刪減之類的痕跡。

清代稿抄本《羅西亞國史》作為世界上第一部中文俄國史,目前除俄羅斯圣彼得堡外,亞、歐、美各國及港澳臺地區均未見收藏,因而俄藏該本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二、《羅西亞國史》——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

俄國本居歐陸,古時與中國并無直接往來,中國典籍最早關于俄羅斯的記錄見《元史》中關于蒙古征服俄羅斯的記錄,俄羅斯人與中國直接接觸的最早記錄,也見于《元史》中記載元代至順元年間在樞密院下置宣忠扈衛新軍都萬戶府,專門管理斡羅思軍士。此后《元史·憲宗本紀》中有“三年,遣闍別兒括斡羅斯戶口”、《元史·成宗本紀》中有“元貞元年夏四月丙戌,諸王也只里以兵五千人,戍兀魯思界,遣使來求馬,帝不允”、《元史·英宗本紀》中有“延祐七年三月丙申,斡羅思等內附,賜鈔萬四千貫,遣還其部”的相關俄羅斯的記載。16世紀80年代俄國在西伯利亞擴張,17世紀中葉起清朝軍隊阻擋了俄國人東擴的腳步,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確定了兩國邊界,俄國由此開始定期向中國派出商隊。1727年中俄恰克圖條約在進一步確保俄國對華貿易的同時,還將東正教使團確立為定期向中國派駐、人員每隔十年輪換的常駐北京的機構。北京東正教使團成員學漢語、向俄國介紹中國,特別是19世紀之后,第九屆俄國東正教駐北京使團長比丘林(Н.Я.Бичурин, 1777-1853)發表的關于中國的國家、民族、社會、歷史、地理、風俗等各方面的大量論著,與18世紀俄國從歐洲“中國熱”中得到的中國知識一起,形成中俄文化交流的一股洪流。然而,這股“洪流”卻只限于俄國獲得中國知識的單向吸收。中國對俄國的認識,如果仔細梳理,可知從明末清初意大利入華傳教士艾儒略在明代天啟三年(1623)所作介紹世界各國的《職方外紀》的“莫斯哥未亞”一章中,能夠略微了解到關于俄國的地理和風俗。順治十二年(1655),西伯利亞哥薩克巴伊科夫在奉俄國沙皇之命到達北京,其進表中提到其國起自一千一百六十五年。此后至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朝關于俄國歷史的知識略有充實:以侍讀學士殷扎納為首的使團假道俄羅斯前往伏爾加河下游地區探訪流落在此的土爾扈特部,在近三載的時間里往返行程數萬里,使團隨員圖理琛沿途記載事件,于雍正元年(1723)刊得《異域錄》一書。《異域錄》最早記載了俄羅斯國家的發端和發展歷程:俄羅斯本非帝國,原首都為鄰近海岸的基輔,地域并不廣大,到伊凡三世在瑞典國的幫助之下日趨強盛,伊凡三世稱帝,形成俄羅斯帝國。后來又吞并喀山、托博爾斯克、伊爾庫斯克、尼布楚,國漸強、疆域愈廣。至康熙五十二年(1714)圖理琛一行抵達托博爾斯克之時,俄國皇帝名為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即彼得一世)。圖理琛一行回程中在當時俄國管理遠東事務的托博爾斯克總督噶噶林處得知,俄國自伊凡三世開始稱皇帝,至圖理琛一行出使回程至托博爾斯克的1714年,國史350多年,共歷帝王23代,1552-1546年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托博爾斯克、阿斯特拉罕,形成18世紀初期俄國的情狀。

19世紀起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列強對華活動加劇,在毛皮貿易等方面已對俄國的對華貿易構成威脅,為此俄國調整其東方政策,1819年在外交部設立亞洲司,專門針對“亞洲各民族、俄國附屬國以及同俄國有著貿易和其他方面重要關系的國家”展開工作,而俄國東正教駐北京使團則成為亞洲司設在遠東的下屬機構。按俄國外交部給東正教使團制定的工作守則,學習是使團的教士和世俗人員的義務,彼得堡科學院專門為使團成員制定了各方面的學習、研究、收集資料的任務,“細心合理地與中國人交往”也是俄國對駐北京的東正教使團成員的要求。《羅西亞國史》的編譯者列昂季耶夫斯基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被派駐到北京的。

扎哈爾·費奧多羅維奇·列昂季耶夫斯基,1799年出生于雅羅斯拉夫爾的公證人家庭,1816以優秀成績中學畢業并被推薦到彼得堡師范學院數學系學習。大學期間適逢俄國政府在大學生中選拔前往中國的新一屆東正教使團成員,列昂季耶夫斯基報名并入選,成為第十屆俄國東正教駐北京使團的隨團大學生,于1820年抵達北京,10年期滿后離開北京返回俄國。

俄國政府給這屆東正教使團的工作指南要求隨團大學生除學漢語外還要學滿語和蒙語。按照俄清雙方的約定,理藩院為俄羅斯館學生安排官派語言教師,列氏在京時為學習語言長期個人雇請語言教師。列昂季耶夫斯基不僅掌握了漢語,還編纂《漢滿拉俄詞典》,后輩學者認為列昂季耶夫斯基的這部詞典比此前歐洲人所編詞典更詳盡。1822年,列昂季耶夫斯基被提升為十級文官,并在北京東正教使團擔任翻譯。

列昂季耶夫斯基的任務是向俄國政府介紹清政府的政治經濟體系。為此列昂季耶夫斯基定期向俄國發回工作總結,并摘譯京報,輯結成冊發往彼得堡,使俄國政府有可能十分具體地研究和理解北京的各方面狀況。與此同時,他還自編一本《中國尚書手冊》,其中收入了當朝各部共計20位尚書的詳細信息,全方位地向俄國政府介紹清朝的行政結構及其官員。在其日記中還專門梳理理藩院俄羅斯學的歷史,為俄國在處理俄中往來事務提供重要參考。在經濟方面,他對商業、工業、生產工藝和染料、茶葉加工方式等感興趣。俄國對清朝在貿易方面的期望較多,列昂季耶夫斯基注意與俄國貿易相關的各個方面,在日記中詳細記錄來華路線,還將《示我周行》譯成俄語,向俄國介紹在華貿易的水路、陸路通道,介紹中國各省商品價格和稅務信息。此外,列昂季耶夫斯基還曾翻譯松筠的《恰圖志》,介紹恰克圖的中俄貿易。

列昂季耶夫斯基向俄國介紹中國不止于文字。擅長繪畫的列氏學習中國傳統繪畫方法,描繪婚禮、葬禮、民間游園、各信仰的寺廟內景等畫面;同時還向中國畫匠訂購,將北京城內城外的重要標志建筑物如東華門、西華門、天安門、午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德勝門、安定門等,以及京郊昆明湖、圓明園、西峰等景色繪制成像,并收集能夠反映北京人日常生活旨趣的景色描繪出來,從各個側面形象地向俄國傳達19世紀上半葉北京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

據《清實錄》記載,道光四年十月道光皇帝批復了大學士托津等奏請從俄羅斯館挑取一人協同教授俄羅斯學官生學習俄羅斯文字,被派往國子監俄羅斯學教授俄羅斯文字者,便是《羅西亞國史》的編譯者列昂季耶夫斯基。其稿抄本《羅西亞國史》的形成很可能與列昂季耶夫斯基在國子監俄羅斯學的教學活動相關——將俄羅斯民族的歷史介紹給學生。遺憾的是,列氏因何編譯該書,書稿形成后如何抄定成書……等諸多問題目前均未有中外文資料支持回應。從稿抄本的裝幀形制來看,明黃色、大開本的《羅西亞國史》很有可能是提供給道光皇帝御覽之用,同樣的開本形制抄出一份用于進獻俄國沙皇也極有可能。小開本則為草抄而得,帶回俄國贈送大學和圖書館。

《羅西亞國史》的藍本《俄羅斯國家歷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Российского)是俄國歷史上第一位“國家歷史學家”卡拉姆津出版于1816-1824年間的俄國歷史上第一部“正史”。《俄羅斯國家歷史》的前八卷首版于1816-1817年,首印的3000冊不到一個月便銷售一空。1818-1819年第二次印刷。同時作者繼續撰寫,于1821-1826年間年出版了第九卷至第十二卷。作者卡拉姆津開創性地發掘、整理俄國歷史上積累下來的大量編年史資料,形成俄國歷史的奠基之作《俄羅斯國家歷史》。該書第一卷共10章,敘述了古代羅斯民族從發軔到羅斯形成國家并將基督教定為國教的歷史過程,止于1014年。第二卷共17章,敘述基輔羅斯國家實行分封采邑,以及此后基輔羅斯各公國成長發展的過程(1015-1069年)。第三卷共8章,講述基輔各公國分分合合的過程,以及與周邊東方民族亦敵亦友的復雜關系,直至1238年蒙古入侵。以上為即為列昂季耶夫斯基的《羅西亞國史》的內容。第四卷敘述蒙古在羅斯的統治最興盛的時期(1238-1362年);第五卷敘述從俄羅斯反抗蒙古統治決定性的一勝即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開始,到俄羅斯徹底擺脫蒙古人統治的1462年;第六卷至第九卷鋪展從伊凡三世到伊凡四世統治時期;第十卷至第十二卷的內容為留利克王朝逐漸衰亡直至皇權旁落的大混亂時期、羅曼諾夫王朝開始之前的1612年。普希金稱卡拉姆津為向俄國讀者打開古羅斯歷史的“哥倫布”,認為是卡拉姆津首次為俄羅斯民族構建了系統完整的歷史,喚起了俄羅斯人對本民族過往歷史的興趣。俄國史學的奠基之作《俄羅斯國家歷史》,也為19世紀的俄國知識分子的群體意識中加入了歷史的內涵,因而具有文化價值。該書出版后,歐洲各國競相翻譯,1818年在德國便已出現兩個譯本,法文本也迅速出現,且不止一種。而《羅西亞國史》的編譯者列昂季耶夫斯基1820年隨俄國東正教使團赴北京時帶走的應該是首印本,很可能在決定帶該書前往中國時就已有以該書內容向中國介紹俄羅斯民族的設想。

列昂季耶夫斯基編譯的《羅西亞國史》,敘述了斯拉夫民族在東西伯利亞平原的發源、斯拉夫人的國家——羅斯國家的形成、斯拉夫民族與周邊民族的關系、古代斯拉夫人的特點、基督教定為國教、基輔羅斯實行分封采邑以及此后基輔羅斯各公國的成長發展、基輔羅斯各公國之間分合共處及與周邊東方民族之間的復雜糾葛、直至1238年蒙古入侵的大歷程。相比于以往清朝認識俄國的零星知識,列昂季耶夫斯基將剛剛問世不久的第一部俄羅斯國家歷史著作《俄羅斯國家歷史》的內容介紹給清朝,旨在推動中國對俄國的認識,打破以往中俄交往中的隔膜。這種隔膜普遍存在于歐洲來華人士與中國人交往過程中。就在《羅西亞國史》成書后數年,基督新教傳教士郭實臘在廣州出版的《中國叢報》上發表文章談到將創辦《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時寫到,“當文明幾乎在地球各處取得迅速進步并超越無知與謬誤之時……唯獨中國人卻一如既往,依然故我。雖然我們與他們長久交往,他們仍自稱為天下諸民族之首尊,并視所有其他民族為‘蠻夷’,如此妄自尊大嚴重影響到廣州的外國居民的利益,以及他們與中國人的交往……本月刊……出版是為了使中國人獲知我們的技藝、科學與準則。”郭實臘的《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有感于“向來中國人藐視外國之文法”,希望改變“中國經書已繙譯泰西之知,各人可讀,但漢人未曾繙譯泰西經書”的現狀,以“姪外奉姑書”“史記”“地理”“經書”“博愛”“本草目”“新聞”等欄目,將西學傳給中國,縮短中西之間的精神距離。道光二十五年(1845),為感謝清政府清政府贈送藏經《丹珠爾》,作為回禮向清政府贈送俄國出版的最新書籍357種,內容包括俄國“史事地理武備算法”、“醫藥種樹”、語言、宗教、文學等各方面,其中第三十一號為“俄羅斯國史十三本”、第七十二號為“俄羅斯國史十五本”,俄國的贈書活動也體現了俄國希求與中國互相理解溝通的愿望。俄國《羅西亞國史》、《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等書刊在這一時期的出現,說明19世紀上半葉在華外國人主動消弭中外文化隔閡,通過編譯、出版等手段將俄羅斯、西歐的文化價值介紹給中國,為我們當今留下了具有中外文化交流價值的重要文獻。

三、《羅西亞國史》的中文俄國史學史價值

中國對俄國歷史的認識較晚。最早專門介紹俄國的中文資料是明末清初意大利入華傳教士艾儒略在明代天啟三年(1623)所作介紹世界各國的《職方外紀》之“莫斯哥未亞”一章。順治十二年(1655),西伯利亞哥薩克巴伊科夫在奉俄國沙皇旨令到達北京,其進表中提到其國起自一千一百六十五年。此后至康熙五十一年(1712)圖理琛《異域錄》最早記載了俄羅斯國家的發端和發展歷程,其中存在關于俄羅斯歷史的零星信息。

此后至道光丁酉年(1837)《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九月號的“地理”欄目刊登《峨羅斯國志略》一文,約用兩千字的篇幅敘述了俄國自“唐懿宗咸通二年(862)建國”起至所經歷的遷都基輔、蒙古入侵、蒙古政權衰亡、與西歐通商留學、大混亂時期、彼得一世姐安娜攝政、彼得一世親政、俄土戰爭、彼得一世巡歐、瑞典戰爭、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皇后繼位、中俄尼布楚條約、俄商隊定期來京、伊麗沙白女皇時期、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保羅一世繼位、亞歷山大一世繼位、俄法結盟聯合攻打瑞典土耳其、俄法戰爭、尼古拉二世發動俄土戰爭,即從俄羅斯國家建立至雜志刊登時代的俄國發展歷程。再稍晚時,林則徐《四洲志》(1839年)、徐繼畬《瀛環志略》(1848年)等書以地理描述為主,對俄國歷史的介紹并未有實質性推進,至咸豐十年(1860)何秋濤輯《朔方備乘》之時,清朝對俄羅斯歷史的了解,仍是起自蒙古入侵俄境,將伊凡三世瓦解蒙古統治并立國稱帝視為俄羅斯立國之始。19世紀后半葉,清總稅務司主持翻譯歐洲最新出版的歐洲歷史文化普及讀物“格物啟蒙叢書十六種”,其中由英國傳教士艾約瑟翻譯并于1885年出版的《歐洲史略》之卷六“歐洲諸國肇基原委”部分,提到斯拉夫各部與東西羅馬帝國的關系,卷九“耶穌新教源流并教戰之事”部分,提及俄國歷史上伊凡四世興國、留利克王朝終結、大混亂時期乃至1612年羅曼諾夫王朝興起。1886年艾約瑟翻譯出版的《西學略述》之卷六“史學”部分,也提到“俄立國辟地原委”。不過,《歐洲史略》和《西學略述》中關于俄國歷史文化的介紹只是非常零散的只言片語,信息量十分有限。此后直至清末,歐洲的歷史文化知識先后從日本和歐洲被介紹到中國,翻譯出版了大量關于歐洲文化、歐洲各民族發展歷史的圖書。科舉廢除、新學制建立后出版了大量包含介紹西文國家歷史內容的教科書,俄國歷史隨同這場西方歷史文化進入中國的洪流進入國人視野,舉其中一例可窺斑見豹:由日本傳入中國并為新學所廣泛使用人《萬國史記》,該書卷十六歐羅巴史第十一俄羅斯記,敘自862年留利克建國起,至1878年俄國取得俄土戰爭勝利后、英國與奧匈帝國對俄國的強勢不滿而于1878年壓制俄國在柏林會議上修改俄土之間的圣斯特凡諾和約。俄羅斯民族的發展歷史始為國人所知。將《羅西亞國史》放在中國關于俄國歷史的認識過程之中可以看出,成書于在道光八年(1828)的《羅西亞國史》,系統記述俄羅斯民族的起源、國家的形成和發展至蒙古入侵之前的歷程,是漢語世界全面了解蒙古入侵前的俄羅斯的最早文本,具有重要的中文俄國史學史價值。

綜上所述,保存完好的俄藏清代稿抄本《羅西亞國史》,形制、內容莊正,是編譯者在中國完成后帶回俄國贈送給俄國外交部亞洲司、皇家科學院、皇家彼得堡大學的贈禮,是海內外稀見的清代珍貴文獻。該本的存在表明俄國在與中國交往的歷史上曾經主動努力從文化上與清代中國會通交流的愿望,以期達成兩國之間順利的溝通;該本的存在又表明在19世紀上半葉已有中文的俄國史問世,將俄國史漢語書寫的歷史提前了近百年,將俄國第一部“正史”《俄羅斯國家歷史》的價值推介到遙遠的中國,是世界上第一部中文俄國史。

①1921年根據里加條約這批圖書的大部分被歸還給了波蘭。

②Первые три части Исторiи Россiй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Карамзина переведены на Китайскiй языкъ Захаромъ Леонтьевскимъ.В Императорскую библиотеку Переводчикъ 9 июля 1835 года.(文字為函套上原樣)

③КАРАМЗИН Н.М.1766-1826 гг.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Перевод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 З.Ф.Леонтьевского(1799-1874), члена 10 духовной миссии в Пекине.Ксилограф.Пекин, 1835.Дар переводчика.(文字為原樣)

④即“Институт Вост.А.Н.СССР.Инв.1953.N219”。

⑤即“Исторiи госудраства Россiйскаго Карамзина три первые тома, переведенные на Китайскiй языкъ Захаромъ Леонтьевскимъ 1828 года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й Академiи наукъ отъ Переводчика”,原樣如上。

⑥即“БИБЛ.ИМПЕР.АКАД.НУКЪ,BIBLIOT.IMPER.AKAD.SCIENCE.”。

⑦即“Институт Вост.А.Н.СССР.Инв.1953”,明顯可見原有“第220號”(N220)被劃掉,黑框外下方寫現編號C86/1-9。

⑧即“История Карамзина переведенная на китайскiй языкъ Захаромъ Леонтьевскимъ”。

⑨即“История Россǔ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а Карамзина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 перевед Зах.Леонтьевского.9 б.”

⑩即“Институт Вост.А.Н.СССР; инв.1953.N2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日韩av手机在线| 国产毛片基地| 久久动漫精品| 精品视频第一页| 精品三级网站| 操操操综合网|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男人天堂伊人网|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va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伦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在线毛片免费|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97久久精品人人|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欧美日一级片|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第一页|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九色综合视频网| 国产综合网站|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国产毛片一区|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91福利片|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一级爆乳无码av|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天天综合网在线|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h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欧美一级|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中国精品自拍| 欧美综合成人| 国产18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亚洲天天更新|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伊人欧美在线| 国产你懂得|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伊人久综合|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亚洲高清资源|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国产精品粉嫩|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