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進檔案治理工作實現現代化、智能化發展,既是促進家國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落實現代化長效發展的現實要求,亦是促進檔案事業長效發展的關鍵契機。本文以檔案治理現代化理論內涵及價值追求入手,提出了檔案治理現代化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檔案治理;現代化;理論內涵;價值追求;實踐路徑
現階段,檔案治理建設體現出全方位、多層次與多維度特點,檔案治理不僅觸及檔案工作人員,亦涉及相關檔案機構。在信息時代下,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技術手段不斷發展更新,推動了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發展。而這也象征著我國將由以往社會管理逐漸轉型為現代社會治理,檔案治理現代化不僅屬于開創性工作,更是十分繁雜的工作,明確檔案治理現代化價值追求與理論內涵,探索其實踐路徑,有著較強理論價值以及實踐意義。
(一)檔案治理現代化理論內涵
一般來說,現代化這一詞匯時常被用于闡述時代、社會發展歷程當中所生成的多樣性文化、社會變遷等實際現象,以社會發展歷史視角來說,現代化即人類社會從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開始所歷經的一場觸及現實生活各個行業產業的改革、升級過程,此過程借助某個特殊特點的形成,以此為革命運動完成的核心標志,象征著社會真正完成由傳統逐步邁進現代化發展前進的變更。所以,檔案治理現代化,指的是國家各領域檔案治理體制與治理能力趨向現代化方向不斷發展前進,充分明確新時代下檔案治理能力、檔案治理體系的理論內涵,是推動國家檔案治理實現現代化發展的基礎條件。所謂檔案治理體系現代化即從傳統檔案管理的既定形態趨于現代檔案治理的新形態持續變遷、發展的進程;而檔案治理能力現代化即檔案治理工作全過程具備一定能力可實現全面現代化,具體包括檔案治理工作初期、整個過程與最終結果的現代化。
(二)檔案治理現代化價值追求
事實上,檔案治理現代化象征著當擔應從傳統管理及管制等固定化模式,逐漸轉變成民主對話、協作共贏、依法治理和共同參與的創新性治理形式。故此,基于整體維度來說,檔案治理工作現代化的實際價值取向即借助檔案治理,持續推動由傳統管理本位向現代治理本位的全面轉型。值得注意的是,與檔案管理工作比較,檔案治理工作的現代化,雖然沒有全面變革核心價值觀,卻依舊具有重要發展地位。這一發展,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認知維度充分深化,而是真實實踐流程的明顯進步,這一進步和發展具體呈現于實現國家檔案治理工作現代化發展、前進的核心價值觀的衡量指標問題這一維度。
(一)立足于檔案部門,創新傳統思維模式
一般來說,創新傳統思維模式,不但對檔案治理主體實際價值判斷帶來直接性影響,同時更會制約檔案治理主體自身檔案治理工作行為規范。全面推動檔案治理工作落實現代化前進和發展,是我國各級檔案部門必須肩負的責任及義務,該部門在不斷促進檔案治理工作現代化發展進程中需發揮其主導作用。因此,應創新原有固定化的思維模態,明確積極檔案治理工作理念。同時,檔案治理相關部門還要持續更新傳統既定管理思維及決策習慣,支持與激勵社會層面參加檔案治理活動,給予社會力量適當權力,與社會力量科學分權,使得檔案部門從復雜瑣碎的治理業務工作環境中切實脫離,進而把多數時間、精力有效集中在部門內部核心業務處理層面,于宏觀層次促進與把握檔案事業長效發展。
(二)引進前沿性技術,加強檔案治理水平
檔案治理工作改革創新的關鍵動因在于技術變革,所謂生產力決定著生產關系,技術作為生產力當中相對活躍的要素,現代技術變革必然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同時引發經濟基礎和生產關系的改變,從而促進涵蓋檔案治理工作在內的變革。在此環境下,檔案部門應強化技術研發、發展以及應用體系的改革研究。借助檔案治理工作,強化各檔案的利益有關方協作,憑借客觀技術資源,適當發展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協同應對互聯網時代下電子檔案信息安全性、真實性及實用性等問題。此外,檔案部門還應規避技術變革風險,真正客服唯技術論?,F如今,在技術條件下出現的新型管理系統是否可充分順應日后檔案環境仍無法確定,新技術手段會引起新一輪檔案管理系統研發,亦或帶來破壞尚未可知,所以,在技術變革探索的基礎上,還應分析如何防止技術變革風險出現。
綜上所述,檔案工作作為黨與國家的基礎工作,高效完成各項檔案工作是國家各級單位部門所承擔的核心職責。在新時代環境下,若想完成檔案治理現代化發展,應立足于檔案部門,創新傳統思維模式,引進前沿性技術,加強檔案治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常大偉.?國家治理現代化背景下檔案事業管理轉型的方向、難點與路徑[J].?檔案與建設,2019(09):18-21+43.
[2]戰英.?高校檔案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建設困境和提升途徑研究[J].?山東檔案,2020(04):10-12+60.
作者簡介:
萬娟(1969- ),女,漢族,山東煙臺人,山東工商學院學院,助理館員職稱,本科學歷,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檔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