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摘 要:現階段,我國種桑養蠶技術日益完善,技術的發展也提升了農民的經濟效益,但養蠶業發展中也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影響,進而產生諸多不足,阻礙了種桑養蠶行業的進步。本文就重點分析了養蠶機械化設施研究現狀和發展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養蠶;機械化設施;現狀及建議
種桑養蠶技術的出現時間較長,是我國傳統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蠶行業在此過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但種桑養蠶行業發展處于遲緩狀態,產量也不及以往。對此,應客觀分析行業發展中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不足,積極創新并推廣桑蠶養殖技術。
1研發種桑養蠶機械化設備的積極作用
現如今,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勞動力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均流入城市,種桑養蠶行業的人力成本也呈現出上升趨勢,傳統蠶業也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向現代化蠶業轉型。20世紀50年代,受生產技術水平的影響,國內蠶桑機具研究取得了進步,也研發出了桑園管理機、切桑機、噴粉器等多種機械設備。但是蠶桑機的機械化水平無法順應時代需求,阻礙了現代桑蠶業的進步[1]。采取有效措施推動蠶桑機械化建設和發展成為現代蠶業技術體系中的重點任務。
我國社會經濟前行中,尤其是現階段中央提倡的農業供給側機構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農業發展積極轉變以往的模式與方向。蠶桑產業是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養蠶機械化水平不足,是我國蠶業現代化、標準化發展遲緩的重要原因。為此,相關部門需加強現代化、智能化和自動化桑蠶養殖設備的研發與推廣,解放勞動力,從而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實現蠶業的穩定發展。
2蠶桑機械化研究與推廣中的問題
2.1機構和經濟支持匱乏
我國桑蠶養殖產業的產業鏈條較長,以往的發展中,規模化和智能化水平較低,通常采用人工自然養蠶方式,產生的經濟效益十分有限,養蠶機械研究的水平始終較低。盡管專業養蠶科研機構較多,但是養蠶機械并不是工作的重點,再加上專業人才匱乏,養蠶機械研究經費無法滿足研究需求,盡管有樣機,但是需要投入較高的成本,故而阻礙了蠶桑機械化的研究推廣。
2.2工藝特殊性對綜合性養蠶設備研發影響顯著
目前,貯藏機械化設備研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依然采用傳統的貯藏方法,由于養蠶中涉及到的內容較多,不同環節間的機械要求有所不同[2]。大小不同的蠶需要放置在不同的養蠶房內,對綜合型養蠶機械研發和應用的要求顯著提高。
2.3從業者結構與素質的影響
養蠶的過程中涉及到諸多工序,且周期較長,操作流程的復雜性顯著,對養蠶者的技術能力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如今,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顯著加強,青壯年勞動力數量銳減,且城市化建設中,大量農村勞動力均流入城鎮,很多新生代農民工進城后通常不會在短時間內返鄉,因此農村老齡化現象也越來越普遍。
當前,農村養蠶的主體是年過50的中老年人。若在養蠶的過程中可合理應用機械化的養蠶機械后,便可有效提高生產效率,減輕養蠶人的負擔。但是,中老年人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無法在短時間內接受新鮮事物,這降低了現代化機械操作水平,對養蠶機械推廣應用產生了不利影響。
3養蠶機械化設施研究建議與發展趨勢
3.1建議
傳統栽桑養蠶行業是十分重要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時,在人力資源數量大幅下降的發展形勢下,農村的人力成本相對較高,蠶農及蠶桑企業產量雖然有所提升,但是效率并未得到提高。以機械化設備設施替代生產環節中的人為控制,可以促進桑蠶產業的規模化、可持續發展。
3.1.1養蠶機械與養蠶工藝有機結合
養蠶設施設備與養蠶工藝的有機結合,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實踐當中,能夠更好地體現出設施的作用與價值,從而促進技術的推廣。再者,桑蠶生產環節復雜性較強,在研發處理過程中,如新型機械設施可確保養蠶的整體效果,則在權衡后無需使用傳統的工藝,可采取有效措施優化和完善養蠶工藝,推動養蠶機械與養蠶工藝的全面融合,促進養蠶機械化的建設與發展[3]。
3.1.2創新技術研發與推廣模式
雖然我國出現了多種不同形式的養蠶機具、設備,但是并未大規模推廣。出現上述現象主要與設備設施成本較高有關。目前,我國依然采取家庭聯產承包模式基礎上的小規模養蠶模式,該模式本身具有明顯的不足。雖然政府提供補貼,但是受經濟水平的影響,養蠶戶無法購置先進的設備。對此,政府應發揮自身作用,出資修建標準化的養蠶工廠,或者也可補貼現有的標準化工廠。蠶農掌握相關配套設施設備的操作權和工廠的經營權,這樣有利于養蠶機械化的廣泛應用。政府也可鼓勵個人、企業及合作社,進而為養蠶規模化的建設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積極調配人力、物力,優化資源配置,以增大整體行業的經濟效益。
3.1.3加強風險防控,建立保障機制
養蠶的風險較多,且尤為復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蠶桑養殖戶的發展,同時也無法有效激發養殖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加上利用養蠶機械擴大養殖規模,在養蠶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多的風險問題。對此,相關部門需建立完善的養蠶保障制度,以促進蠶業的穩定健康發展。人員可利用先進的系統設備監控蠶的概況,如出現突發狀況,需做好預警工作,協助蠶農及時發現問題,有效控制養蠶的風險。與此同時,聯合保險公司,設立養蠶保險,將每一期蠶的一個飼養周期作為保險期限,如蠶受到蠶病、農藥和火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出現死亡,則保險公司要按照合同規定按時賠付,從而全面維護蠶農的切身利益,調動養蠶戶的工作積極性。
3.2展望
我國科技發展水平顯著提高,養蠶機械設備與大數據、移動物聯網的結合促進了養蠶智慧化建設,能夠完成事前預測、事中生產控制和事后統計分析總結。該種工作狀態能夠及時采集并反饋蠶房的數據,有效調節和控制蠶房的環境,從而提高養蠶的效率,有利于防控桑蠶疾病。
新時代的蠶農可利用手機APP掌握蠶房、蠶兒和儲存桑葉的概況,為自動切桑、給桑、消毒和除沙等環節創造有利條件。養蠶設備上設置的傳感器如檢測到異常現象,則可利用APP發出警報,蠶農利用手機嚴格控制蠶房中的機械設備。養蠶系統具有智能化運行的功能,如遇到緊急情況,則可在APP中查詢相關資料,也可在線咨詢養蠶專家。智慧養蠶系統對養蠶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較低,能夠有效減少養蠶的成本,為養蠶業行業輸入更多青年勞動力。不僅如此,也可利用APP開展線上培訓,引導蠶農學習智慧養蠶系統規模操作,豐富其專業知識和技能。
在未來的發展中,相信智慧養蠶系統將全面突破蠶業發展過程中的諸多限制。雖然現階段,養蠶機械化發展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成效,但是桑蠶業依然沒有實現現代化、集約化和智能化的發展,所以說,桑蠶業務智能化建設和發展依然任重而道遠。若想實現桑蠶智慧化養殖的總體目標,就必須積極提升從業人員的研究能力,進而促進專業技術的全面優化進步。
4結束語
大力推廣種桑養蠶機械化發展具有周期長的特性,這也是推動蠶業穩定、高效前行的有效途徑。所以,相關部門需充分結合現種桑養蠶行業的發展現狀,采取多種措施推動蠶桑機械化的發展與普及,以此顯著改善桑蠶生產的效率,為桑蠶行業創造提升空間,增大蠶農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趙幫泰,葉江紅,郭曦.國內養蠶機械化設施研究現狀、問題及建議[J].四川蠶業,2018,46(03):1-4.
[2]劉程哲.國內養蠶機械化設施研究現狀、問題及建議[J].農民致富之友,2019,000(004):40-40.
[3]葉江紅,趙幫泰,梅林森,等.9WY-6G省力型養蠶設備的設計及應用[J].四川農業與農機,2019,000(003):23-24.
(銅山區張集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江蘇 ?徐州 ?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