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科
摘 要:我國的發展基礎是農業,同時農業也是我國經濟增長、社會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的基礎條件,但是在農作物的生長因素中,氣候與降水是其必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闡述了人工影響天氣的重要性,并且在此基礎上,針對人工降雨技術應用、人工增雪技術應用進行綜合探索,總結出人工影響天氣對于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人工影響天氣;農業生產;人工降雨技術;人工增雪技術
農業對于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農業不僅包括:種植業、水產業、木材林業,還包括了養殖畜牧業以及農副產品深加工行業等。但是農業地想要更好的生長,除了需要先進的培育技術,更重要的是溫度和氣候。所以,技術人員應該加強人工影響天氣技術的研究力度和應用力度,以此滿足農業生產的實際要求。
一、人工影響天氣的重要性
(一)人工催化技術特點
在自然環境結構中,如果云朵的整體達到了溫度為0~-30攝氏度,就會出現冷卻水滴現象,如果此時在云中播撒碘化銀物質,或者固體二氧化碳物質等類型的冰體催化藥劑,可以有效地生成大量的人工類型的冰晶體,而此類冰體催化劑的整體成冰效率較高,其中1克催化藥劑就可以生成數量高達1萬億個的冰晶體,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致使1立方公里云體結構中,產生濃度為1個/升的冰晶體。然而在某些類型的云體結構中,可以通過人工冰晶技術,最終形成大規模的降水現象,進而實現人工降水的最終目的。同時如果遇到強對流云模式,人工冰晶技術可以利用云中的特殊結構,成長為冰雹類型的胚胎,一同與自然環境中的冰雹物質爭搶水分,致使各個冰雹結構體不能過分地生長,極大地減少了冰雹災害的整體危害,以此實現防護冰雹的最終目的。而在對于冷云類型時,人工冰晶技術可以使云中的水滴快速蒸發,或者整體長大轉變成水分下落,進而達到消除云霧的目的。并且在冷云結構中,利用人工冰晶技術進行催化的過程中,會釋放巨大的熱力能量,以此改變云中的整體熱力與動力運作的模式,此種利用藥劑將云中成分轉化為冰晶的催化技術被稱為動力催化。而動力催化模式可以致使某些云體加快發展,從而增加自然環境的整體降水總量。
(二)為農業生產提供保障
由于我國占地面積巨大,其區域跨度不僅處于地球的北半球,某些地區還處于南半球,加上南北區域的經緯度跨度極大,致使南方區域普遍比北方地區的溫度稿,并且東部區域與西部區域的經度跨度也相對較大,加上大部分東部區域地理位置臨海,而西部地則處在內陸,直接造成了東部區域的溫度差較小,西部區域的晝夜溫差大[1]。除此之外,我國各個區域的地勢與地形相對比較復雜多變,其中不僅包括:平原地區、草原地區、盆地地區以及高原地區等各種類型的地形地貌。還包含了不同地區的天氣、溫度等的變化與不同,造成農業生產模式和產量上的巨大差異性。所以,每個地區在實際的農業生產流程中,技術人員應該積極了解各個地區溫度、濕度以及氣候等相關自然條件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使用不同的技術手段,以此適應當地的天氣、溫度等相關因素,最大限度地推動農業生產效率和成果。
二、人工影響天氣的實際應用
(一)人工降雨技術應用
對于農業種植來說,干旱問題是農業種植與生產過程中,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在農業種植過程中,如果產生干旱問題,會使種植土地雨農作物嚴重缺水,造成農作物自身的生長十分緩慢,嚴重甚至會產生農作物減產、絕產的不良情況[2]。面對此種不良影響,需要技術人員利用科學、合理的技術方法進行人工降雨,以此充分的改善農作物的生長環境。而在人工影響天氣的實際應用結構中,人工降雨技術是現階段我國使用較為廣泛、相對成熟的人工技術,并且在實際的操作和使用過程中,人工將于技術投入成本較低,并且效果回報程度較高,因此被廣泛地使用在干旱地區。比如:我某東北某市,由于每年春秋兩季極易出現干旱問題,因此城市設立專業的人工降雨技術中心,并且每年根據實際的干旱情況和地區,選擇適合的實踐和技術開展人工降雨。同時根據農業相關數據和信息可以得知,依靠人工降雨技術,我國東北大部分地區的農作物和糧食產量可以得到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致使農民的經濟收入得到全面提升。而我國東北地區作為全國重要的農作物以及糧食作物的主要產地,需要及時更新人工降雨技術手段,以此實現國家每年的種植產量標準。
(二)人工增雪技術應用
由于我國地勢遼闊,不同地區的實際地貌和氣候環境各不相同,而為了有效緩解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季的干旱情況,尤其是東北地區,技術人員會選擇在冬季,利用雨雪等有利天氣,開展人工增雪技術[3]。在實際的增雪過程中,通常會利用乙醇物質或者干冰物質等催化劑,以此展開人工增雪技術的全面使用。比如:由于我國河南省的天然氣后和地理優勢,當地的氣象局根據氣候與農業種植的實際特點和情況,由省委省政府進行科學的決策并且直接由氣象局進行相關部署,同時在政府農業部門的輔助指導下,制定了相近、有效的種植執行方案,同時根據農業發展方向和趨勢,在全省各個地區根據實際環境,啟動增雪火箭彈技術、炮彈技術以及增雪煙條等相關技術,全面開展人工影響天氣的技術工作。并且根據相關的數據和信息可以得出結論,人工增學技術其作業的實際效果較為明顯,不僅增加了整體降水總量,還有效地緩解了春季的干旱問題,以及冬季農作物生長問題,最終以此作為基礎,針對農作物越冬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和現實意義[4]。
結束語:
由此可見,人工影響天氣技術的應用,對于農業發展來說,具有重要作用和現實意義,因此技術人員在實際的研究和應用推廣過程中,應該積極開展多角度、全方位的措施應用,以此滿足農業種植的基本需要。
參考文獻:
[1]張志剛. 人工影響天氣在農業生產服務中的重要性及應用[J]. 南方農業, 2019, 013(009):150-151.
[2]曹景一. 人工影響天氣在農業生產服務中的應用探討[J]. 科技經濟導刊, 2018, 000(005):P.74-74.
[3]劉曉倩, 姚章福, 宋芳. 遵義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服務農業生產的實踐及發展措施[J]. 現代農業科技, 2018, 000(023):215-215.
[4]張向軍.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在農牧業生產中的作用及應用價值[J]. 鄉村科技, 2019, 000(017):125-126.
(貴州省黎平縣氣象局 ?55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