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梟
摘 要: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中央政府提出了優化經濟發展的 “一帶一路”戰略。該戰略的提出與實施極大提升了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投資便利化,不斷改善營商環境,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作為中西地區唯一的“中國綢都”,南充市政府應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充分發揮絲綢外向型產業優勢,充分利用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機遇,推動絲綢產業轉型改革,打造區域開放合作示范區。而目前南充市絲綢的產品競爭力相對較弱、產業結構較不合理、主導品種結構單一,尚不能很好的實現“走出去”的戰略目標。
本文旨在分析中央“一帶一路”戰略及長江經濟帶戰略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從經濟學角度對南充市實際情況運用SWOT分析法進行全方位分析,探討此政策下南充市實現大步“走出去”的具體措施和發展戰略,同時對南充市自身獨特的歷史優勢、政策優勢、地理位置優勢進行詳細分析,以推動南充市經濟的跨越式長久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SWOT分析;長江經濟帶
一、引言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通過跨地區跨國家的合作來推動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為刺激經濟高速發展、促進全球化合作,中央政府提出了優化經濟發展的三大格局,即“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京津翼協同發展戰略及長江經濟帶戰略。其中,“一帶一路”戰略就是中國為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全方位合作而提出的長期戰略構想。該戰略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出訪中亞和東南亞時提出,主要由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兩部分共同組成。“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與實施極大提升了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投資便利化,不斷改善營商環境,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一帶一路”戰略在陸上主要是依托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建設跨國界的經濟通道。作為一個具有長期發展的大戰略目標,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充分體現了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的理念。
2015年,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外交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提出陸上要依托國際大通道,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梁、打造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在這些政策背景下,南充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因此,如何發揮絲綢外向型產業優勢,利用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機遇,以推動絲綢產業轉型改革,打造區域開放合作示范區是南充經濟國際化戰略需要思考的重點。南充市政府及南充企業需要充分利用中央“一帶一路”戰略及長江經濟帶戰略,實現大步“走出去”的具體措施和發展戰略,以推動南充市經濟的跨越式長久發展。
二、南充市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南充市政府以奮力建設成渝第二城為目標,爭創四川省經濟副中心。南充市經濟總體保持穩步發展。
2.1 南充市在四川省的戰略地位
南充市擁有人口眾多,是四川省僅次于成都的第二大人口城市,全市消費品零售額連續6年居全省第三位,是成渝經濟發展的重要輻射源和廣闊的區域市場;另一方面,南充對成渝有密切的產業協作、配套、聯系和支持作用。
作為農業大市,尤其是作為西部唯一的“蠶都”,蠶繭總產居全省前列,是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糧、豬、蠶、果商品生產基地,色織、彈力雙宮綢系列、萬能坯綢、手工打結絲毯等產品位于全省前例甚至接近或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南充農業發展的好與壞對全省影響大。2019年,四川省全省GDP總額46615.82億元。南充市位居全省第五,基本奠定南充成為川東北產業聚集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科教文衛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的區域地。南充汽車綜合實力居四川第二位,是四川三大載重車生產基地之一,東風南充汽車有限公司載重車已出口東南亞等國,CNG發動機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因此,搞好南充的工業意義重大。同時,南充擁有西南最大的煉油企業,能生產六個大類46個品種200多個牌號的產品,其中有16個品種19個牌號的產品屬國內獨家生產,油田化學處理劑系列產品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南充已被四川省確定為未來5年有條件向特大城市邁進的4個大城市之一,并作為川東北區域中唯一的百萬人口城市重點發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2.2 南充市2019年發展狀況
2019年,南充地區生產總值(GDP)2322.22億元,較之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4.25億元,比上年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937.62億元,比上年增長9.4%;第三產業增加值980.36億元,比上年增長9.3%。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3%、50.1%和42.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6073元,比上年增長7.9%。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17.3:40.2:42.4調整為17.4:40.4:42.2。第二、三產業依然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主力。2019年,南充市經濟總體呈利好發展。其中,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620.78億元,比2018年增長9.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4.6%。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94戶,比上年末凈增46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0%。而規模以上工業,以油氣化工業、高校技術產業增加最快,比去年同比分別增加25.3%和11.6%。
同時,在“一帶一路”政策的號召下,南充市對外經濟發展到達了新的高點。在吸收市外投資方面,2019年新簽約市外投資項目292個,比上年增長8.6%,全年實際到位投資資金710億元,比上年增長4.3%;外商投資實際到位資金8307.5萬美元。在出口方面,全年進出口總額9239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04.2%。其中,出口額9005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80.9%;進口額2347萬美元,比上年下降53.7%。全年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7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2%;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9169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28%。
三、基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背景下的SWOT分析
為了更好的分析南充在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促進經濟發展,對南充市目前所面臨的環境進行分析是必要的。通過SWOT分析法更能分析出南充市目前面臨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以提出南充經濟發展的戰略對策。
3.1 優勢分析(S分析)
SWOT分析中,S分析代表內部環境優勢。從南充目前的情況,其優勢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交通優勢明顯。南充是四川“K字”形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與成渝構成準三角區。隨著南充立體交通網構建的基本完成,使得南充融進成渝兩小時經濟圈,與成渝經濟互補作用更加明顯。在立體交通方面,南充市高速公路條數居四川省第二,高速公路最遠可直達北京廣州等15個大型城市。此外,南充擁嘉陵江大江大河之便,嘉陵江南充段船閘全面貫通,上通廣元,下通重慶。獨特的水運條件加強了嘉陵江各地區的往來和溝通,大大促進了長江流域各地區的聯系與發展。2004年,南充高坪機場正式通航,此次通航也為南充區域經濟快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第二,南充市人口眾多,是四川人口及城市人口第二大城市。全市消費品零售額連續6年居全省第三位,是成渝經濟發展的重要輻射源和廣闊的區域市場。同時,南充是四川第三大高校密集城市,包含西南石油大學、西華師范大學、川北醫學院等一眾高校,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3.2 劣勢分析(W分析)
SWOT分析中,W分析代表內部環境劣勢。南充在經濟發展中具有一定優勢,但是也必須正式其發展的劣勢,其劣勢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地理位置相對偏僻。雖然南充目前建立了較全面的海陸空交通網絡,但是,南充地處西部丘陵地區,地理位置相對偏僻,貨運物流成本較高。相對于簡陽、眉山、宜賓等二級市,南充距離成都核心地區較遠,開展國際貿易的成本較高。同時,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技術水平也處于相對滯后狀態。雖然有幾大高校,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人才流失仍十分嚴重,人才引進吃力,信息化水平較低。
第二,缺乏核心支柱企業。作為以農業為主的人口大市,缺乏核心大型支柱企業的支撐,缺乏高科技核心產業,人員思想相對保守,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不足,缺乏營銷和生態意識,農產品多數為初級產品,缺乏深加工。整體經濟水平發展較慢,擁有4個國家級貧困縣(閬中市、南部縣、儀隴縣、嘉陵區)、3個省定貧困縣(高坪區、營山縣、蓬安縣),直至2019年才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
3.3 機遇分析(O分析)
SWOT分析中,O分析代表外部環境機遇。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圈的政策下,南充獲得了很多經濟發展的機遇,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支持。2016年,四川省舉辦了第七屆C21城市發展市(州)長論壇,在此次會議上,南充市政府負責人首次提出了將南充定位為“成渝第二城”的目標。隨后,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明確了“南充新未來,成渝第二城”的發展目標。而南充市政府的政策規劃得到了四川省省政府及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同時,“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加快了四川擴大對外開放的進程,南充市也課借助該政策加快產業經濟發展,加強與國內外各地區的經濟交流。同時,四川省《“一帶一路”4 條戰略經濟走廊建設推進方案》確定了東南亞、南亞、中東歐等 5 大區域的經 濟合作發展藍圖。隨著這些經濟走廊建設的加快推進,南充與法國、安哥拉以及東南亞、南亞等沿線國家的合作得到進一步深化。四川省政府在制定“251 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中鼓勵南充發揮四川產業優勢。諸多政策支持給南充市經濟發展打了新的強力針。
第二,為促進貧困地區實現脫貧致富,國家制定了差別化的政策支持。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支持,尤其是在在基礎設施建設、稅收減免、產業扶持和促進就業等方面,以幫助南充早日脫貧致富。同時,四川省政府也發布《關于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實施意見》,要求優化財政涉農資金供給機制,進一步提高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做到專款專用。隨著政策的實施,2019年,南充所有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吸收了大量投資項目落戶南充,這表明在政策支持下,南充經濟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3.4 威脅分析(T分析)
SWOT分析中,T分析代表外部威脅。南充市目前仍遇到了不利于經濟發展的條件、因素,具體威脅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近年來,南充市在基礎建設上投入巨大,造成政府負債壓力過大,在企業建設和人才引進上都有所不足。雖然南充市目前擁有多個高校,但人才流失嚴重,僅有少數人才留在南充進行經濟建設。
第二,競爭壓力大。雖然“千年綢都”“三國文化”等招牌帶給了南充旅游業發展機遇。但是,隨著國內各地區紅色旅游的不斷興起,給南充特色旅游業帶來了強烈的外部競爭壓力。且絲綢替代品的出現和買方議價能力的提升,造成了南充絲綢銷路受阻的局面。西部地區廣大省、市區都在大力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區域間競爭相當嚴重。
第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有限,甚至部分國家出現戰亂等。動蕩的政治局面使對外投資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和危機。同時,部分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盛行,阻礙了國家化經濟的發展和交流。
3.5 SWOT戰略矩陣分析和決策選擇
綜上所述,南充市在當前的發展中優勢與劣勢并存,機會和威脅同在。總體來說,南充市所面臨的優勢是大于劣勢的,機遇也是多于威脅,總體發展前景良好。根據SWOT矩陣及其分析,可以采用SO增長型戰略。增長型戰略又稱為擴張型戰略、發展型戰略,可以通過不斷改變劣勢局面,提升自身優勢,把握機會,克服威脅,最終提升自身綜合發展實力。
四、南充實現發展的戰略選擇
在 “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的共同促進下,南充市經濟發展形式是積極穩定的。通過政策、環境的結合分析,發現政策能夠對南充市積極發展起明顯的促進作用。通過運用 SWOT 分析法對政策促進南充市經濟發展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分析,總結了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優勢與劣勢、機會與挑戰。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出南充市的戰略發展方向,應該選擇增長性戰略(SO 戰略)發展方向。結合前文選擇的戰略發展方向以及其他地方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4.1 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
地區的發展離不開企業,而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政府支持政策能夠幫助企業加快發展。第一,南充市政府加大對企業的調研和評估,實地調研,結合實際情況真正了解企業的難處。并據此調整和優化政策,制定切實的幫扶政策。尤其是南充市部分區縣才脫去國家級貧困縣和四川省貧困縣行列,急需發展刺激經濟。政府要提供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有力的保證。
第二,加強企業風險意識,幫助企業轉變投資觀點,防止盲目投資。強化直接融資輔導培訓,提高企業利用融資發展自身的能力,以提高杠桿效應。加大大中小企業孵化園建設,實現企業“抱團取暖”、相互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優先發展龍頭企業,開展“強帶弱”“先富帶動后富”。通過龍頭企業打破貿易壁壘,減少中小企業的發展障礙。
第三,政府的資金支持是有限的。南充市政府應鼓勵各大銀行適當降低企業的放貸門檻,股利各銀行機構通過壓降成本費率,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采用優惠的貸款政策,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保證。同時,政府應積極搭建招商引資,擴寬企業融資渠道,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好的金融環境。當金融機構遭遇信貸損失時,政府進行一定的風險補償,分擔損失,給予補助,以保證金融機構的投資信心。
第四,優化投資環境,鼓勵招商引資。加大外籍企業家發展政策扶持力度,大力發展招商引進。對招商引資,除了國家、省市的扶持力度外,單獨設立南充市投資促進優惠政策。支持返鄉發展企業拓展市場,在政府性投資項目和政府采購中,同等條件下優先予以支持。鼓勵返鄉企業參加境內外重點展會、開拓市場,市、縣兩級政府可在安排展會展位和展位會費、人員費用補貼等方面提供支持。
4.2 發揮地域優勢
南充市最大的優勢之一是地理位置處于四川“K字”形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與成渝構成準三角區。但是地處內陸丘陵,距離經濟核心地區較遠。因此,南充市應大力重點發揮地理優勢,著力建設嘉陵江經濟走廊。首先,實現嘉陵江經濟帶,可以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進行串聯。在四川省全省“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通過嘉陵江、蘭渝高速、蘭渝鐵路可以將成都經濟區同廣元、南充、達州等城市進行鏈接,成為新的發展藍圖,也是四川省實現全區域均衡發展、區域合作共贏的重要發展方式。目前,南充市政府已經積極打造嘉陵江經濟發展圈,將此計劃納入到南充市“十三五”規劃中。但是,要實現貫穿四川、重慶,全面打造內河航運、融入長江經濟圈依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南充市政府應落實此項政策的實施。
第二,“一帶一路”政策不僅僅要求地區發展,同時要求促進國際間經濟交流,實現國際共贏。目前,“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有效地促進了重慶等內陸城市與中歐等國家的交流合作。該鐵路從重慶出發,經西安、蘭州、向西過北疆鐵路,進入哈薩克斯坦,直至俄羅斯、波蘭、德國的杜伊斯堡,全長11179公里的由沿途六個國家鐵路,占據中歐班列主導地位。大大提升了重慶經濟圈的輻射力和集聚力,也給嘉陵江流域各區縣帶來了新的發展格局。南充地處內陸丘陵,大大提升了海運成本。而利用國際鐵路聯運則可以降低運輸成本,同時實現大規律運輸。南充市政府應當抓住蘭渝鐵路的貫通和“渝新歐”大通道的機遇,利用節點優勢,促使各產業尤其是絲綢紡織等搭上新的機遇,實現轉型和可持續發。立足“成渝第二城”定位。做好長期規劃,利用“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的區位優勢,銜接好絲綢、重慶、山西、湖北等地市場,突破地域限制,立足全國。
4.3 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目前,四川省政府發布《關于優化區域產業布局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明確了全四川21個市州應當重點布局的產業及領域。根據該意見,南充市應重點建設新能源汽車基地、油氣化工基地、絲紡服裝設計、電子信息研發生產基地等。因此,針對省委省政府的指導意見,南充市應大力構建現代產業,擴大產業規模,促進增量轉型升級,促使產業層次穩步上升。2018年,南充市先后促成河南新太行電源、中科九微半導體設備、合肥常青機械等9個電子信息、汽車汽配、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大項目簽約落地南充。這些項目的落地,有利于提高南充市核心產業競爭力,加強產業在國際平臺上的競爭力。
4.4注重人才培養
南充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以及社會民生事業和各類高端科研平臺急需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尤其是高端制造、醫療衛生、文化旅游、教育科研等行業。技術的創新和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因此,南充市政府應當重點關注人才培養方面。第一,加強內部人才的培養,定期組織各行業優秀人才參與國內外培訓,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知識。南充市政府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組成戰略聯盟,構建完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積極與其他市縣、院校、企業等開展合作,定期進行人才交流互訪,共同探討經濟發展的戰略方針。同時,針對“一帶一路”政策的推行,各國之間的經濟交流更為密切,因此,也要促進人才熟悉相關國家的法律政策,不斷提高員工專業素質,為企業走向世界提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
第二,針對內部人才的稀缺,南充市應大力開展人才引進政策,促使科研人才留在南充、發展南充。目前,南充共擁有四所高等院校、85個科研機構和42家中職學院,為南充市的發展儲備了堅實的人才后備力量。但是,極少人才留在南充。南充市應重視與本地院校的交流,加強本地校企合作,制定定向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出高水平的創新型人才,并且使人才留在南充、發展南充。同時設立科研基金補助,對科技創新項目給予資金優先支持。
五、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 “一帶一路”的實施為全球經濟發展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長江經濟圈也為南充市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南充市目前優勢明顯,要抓住難得的機遇,不斷培養和發揮自身優勢,克服劣勢,規避貿易風險,推動當地企業邁向國際化平臺,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后強. 中國絲綢從南充出發走向世界[J]. 中華文化論壇, 2016.
[2]王已林, 王大明. 長江經濟帶戰略背景下的南充市戰略定位研究[J]. 長江叢刊, 2016, 000(005):89-90.
[3]王西琴, 張馨月, 常明. 嘉陵江(南充段)開發利用現狀與保護對策[J].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 049(001):35-41.
[4]晉榮敏. "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走出去"戰略研究——以南充中小型企業為例[J]. 商場現代化, 2019, No.908(23):104-105.
[5]楊小娟. 與成渝等距的南充在"一帶一路"中的發展路徑[J]. 北方經貿, 2018, 000(002):34-36.
[6]楊杰. "一帶一路"背景下成都鐵路口岸促進四川經濟發展研究[D].
課題項目編號:NC2019C036 ,課題名稱:南充市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促進開放發展研究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四川 ?成都 ?61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