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晶晶
摘 要:小微企業融資難一直是困擾小微企業經營發展的關鍵因素,為了推動小微企業全面發展,必須要以積極的態度帶領小微企業走出金融服務困境。從整體角度來看,影響銀行對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主動性和興趣,造成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因素是雙方信息不對稱,因此,要想真正帶領小微企業走出所面臨的融資困局,就應當加強對金融科技的研究與合理運用,著力處理小微企業在融資活動中的一些不利因素。本文在分析小微企業融資現狀的基礎上,探究了幾點利用金融科技破解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困局的思路。
關鍵詞:金融科技;小微企業;融資;金融服務
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小微企業的積極貢獻,小微企業已經逐漸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從全局角度來看,小微企業一直面臨著較為突出的融資難困境,這一部分因素是因為小微企業固有的發展穩定性不高、企業內部管理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另一部分因素是由于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進行商業貸款服務的興趣普遍不高,不愿意冒著盈利效果差或者小微企業無力償還貸款資金的風險對其提供融資服務。
一、小微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我國小微企業數量極多,而且受到政府部門鼓勵大學生創業等相關政策,以及小微企業扶持政策不斷增多的影響,使我國小微企業總體數量仍然在不斷上漲。小微企業規模有限,不僅存在職工數量和流動資金偏少問題,而且還存在管理規范性不強、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再加上企業所處領域競爭激烈等因素,使得小微企業生存環境比較惡劣,稍有不慎就會面臨“關門”的風險。
融資難是小微企業比較突出的困局,從整體上來看,經濟市場中有超半數的小微企業都存在融資困難現象,這一現實問題給小微企業發展帶來了極大負面影響。小微企業無法獲得商業貸款,只能通過企業老板或者投資人繼續注入資金,或者通過企業盈利來維持發展。即便有部分小微企業可以獲得銀行批準的商業貸款,但是也很難在短期獲得二次貸款,這樣就加劇了小微企業經營困難、資金鏈不穩定等現實情況[1]。
雖然,政府部門已經為小微企業發展“開綠燈”,制定了比較多的扶持政策,銀行等金融機構正在擴大對小微企業發放商業貸款的數量和金額,我國小微企業獲得的銀行商業貸款數量已經高于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總體增幅明顯且增速仍然在不斷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絕大部分小微企業依舊存在融資難、融資量少、融資成本高等問題,小微企業仍然處于經營運轉資金不充盈條件下。
小微企業無法通過股票融資和股權融資的方式獲得資金,因此小微企業將融資目光放在了借貸市場。但在借貸市場中,小微企業又因為規模、資金、人員等方面都不占優,缺乏明顯的行業競爭力,如果再加上不具備較為突出的產品專利,使得小微企業無法通過抵押貸款的方式實現融資,因此,小微企業只能通過信用貸款的方式進行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取融資資金。但由于小微企業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企業盈利效果不明確、小微企業信用普遍不良、以及小微企業并未在金融機構中建立良好的信息交互體系,導致很多銀行不愿意為小微企業進行貸款服務。即便獲得了商業銀行發放的貸款,也存在貸款金額偏少、短期二次貸款難、融資等待期偏長、融資成本過高等問題。
雖然,在互聯網技術強有力的支撐中,互聯網金融服務逐漸走進金融市場中,給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帶來了轉機,過去在銀行無法獲得商業借貸的小微企業,可以轉頭采取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方式來實現融資需求。互聯網金融服務是金融市場發展與創新后的積極產物,尤其針對小微企業融資方面存在的困局有著極高處理價值和效果,拓寬了小微企業融資渠道,也給小微企業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性。但不可忽視的是,互聯網金融服務由于互聯網和大數據自身特征因素的影響,導致互聯網借貸服務存在較高的金融風險性,這樣一方面增加了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同時,也顯著提升了金融機構融資發生危情的幾率。
二、破解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難題的措施分析
(一)加強數據信息共享,強化小微企業信用體系
對于小微企業所面臨的金融服務困境來說,主要體現在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等方面,究其根本是由于小微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較為突出。金融機構無法對每個小微企業全部信息進行真偽鑒別,也無法核實信息的有效性,不能比較全面的了解企業實際經營狀況,以及企業的未來發展潛力,這樣便導致金融機構掌握的有效信息量偏少。而金融機構為了提高自身凈利潤,并且保證資金安全性,通常會不信任小微企業,進而給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造成較大負面影響。因此為了改善這一現實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應當積極參與其中,構建健全的信用擔保機制。當政府部門進入到金融服務活動中,可以比較好的解決小微企業信用不足問題,讓金融機構能夠更有信心和安全感與小微企業進行金融服務活動。簡單來說,小微企業要積極向擔保機構遞交自身信息,然后再與政府部門對這部分信息進行交流共享,讓政府監管部門介入到信用擔保機制中。強化政府監管部門在其中的主導位置,全部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信用擔保活動都需要圍繞政府機構進行。應當不斷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給金融擔保活動帶來法律保障,從而降低金融服務風險[2]。
其次,構建新時代金融市場小微企業征信服務平臺。要充分發揮出金融科技在小微企業征信信息收集中的作用,例如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加強對小微企業信用數據信息的采集與整合效率,從而與政府部門的信用數據信息進行融合,最終形成比較可靠的企業征信信息,與央行征信系統產生比較好的相互協同作用。在金融科技條件下的征信系統中,可以避免惡意更改企業征信數據信息的情況出現,而且,還能將小微企業經營者或者注資者個人征信納入其中,從多角度對小微企業征信數據信息進行監控。另外,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基于金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征信預警體系,對小微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以及征信情況進行動態監控,從而對其是否存在較高信用風險進行評估,然后再將風險評估信息進行全面共享。
(二)加強金融服務與科學技術的融合
金融科技的發展水平以及普及應用效果會直接影響到小微企業融資效果,因此為了使小微企業盡快擺脫在金融服務中面臨的困境,需要全面加強金融服務與科學技術的融合,助力金融科技的發展,以及金融科技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水平。首先,針對一些國有銀行或者比較有實力的民營銀行,可以采取自主構建金融科技創新隊伍,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打造具有自身品牌特征的金融科技技術,這樣可以明顯提升銀行的金融服務水平,拓寬金融服務覆蓋面,擴大金融服務產品種類和數量;其次,金融機構可以對金融市場中一些研究金融科技相關內容的企業進行注資或者采取收購的方式,掌握其研究的金融科技,這樣便可以將金融科技與金融機構自身的金融產品以及金融服務進行融合,從而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第三,金融機構可以與一些與金融科技研究相關企業進行長期合作,雙方共同構建戰略發展規劃,從而完成資源共享,這樣可以助力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的結合發展效率。
(三)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優化金融服務機制
從融資結構和金融體系的角度來看,小微企業要想切實擺脫金融服務中面臨的困境,應當加快對金融服務模式進行優化升級,同時,完成對金融服務機制的優化升級。金融機構可以與區域內科技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展開多維度合作,以金融科技為基礎,構建金融一體化服務模式。在這一服務模式中,以核心企業為中心,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云技術等科學技術,在整個區域內形成比較穩定的金融服務體系,從而在提高金融服務可靠性的同時,為小微企業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活動。
另外,部分小微企業存在產品銷售量不確定,小微企業生存時間不確定的實際問題,金融機構可以根據小微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求,為其設計靈活多變的個性化金融服務,滿足其基本融資期望。比如設計特殊的融資方式,根據小微企業的實際生產能力和產品銷售效率,設計合理的商業貸款還款期限;根據小微企業的企業規模以及發展潛力,為其投放合理的商業貸款金額,并且適當降低融資利率,從而完成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破局,使其可以顯著提高經濟效益,從而實現融資的基本目的。
小微企業我國社會經濟不可缺少的核心成員,針對當前其存在的金融服務困局方面問題,應當從全局角度來看,必須要重視金融科技給小微企業所面臨金融服務困境的破局能力和關鍵性。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云技術等,加強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間的合作交流,同時,通過政府部門的積極介入,強化對其信用方面數據與信息的內在價值分析與運用水平,消除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在金融服務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問題,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從多方面完成數據信息收集,從而增強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效果,推動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助力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太輝.金融科技破解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困局[J].金融理論探索,2020(04):7-9.
[2]王小燕,黃承慧,潘章明,鐘雪靈.金融科技助力破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局[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9(04):13-16.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園丁社區 ?浙江省寧波市 ?3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