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祥


摘 要:在煤礦開采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巷道的原有支護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影響安全生產,本文介紹了岔角灘礦井+375m主平硐1202~1262m出現鋼拱架變形移位,在巷道修復過程中,通過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精心組織,快速高效施工,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關鍵詞:井巷工程;支護;拱架變形 ;巷道維修
1 ?引言
在許多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礦井,隨著時間的推移,巷道服務年限的增加,受采動的影響,巷道的原有支護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破壞, 導致巷道變形,甚至造成巷道垮塌,尤其是在服務年限較長的主要巷道,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部位,更容易出現此類情況。如果出現支護失效,巷道變形,將會威脅到礦井正常的安全生產,也給企業帶來不小的經濟損失。在巷道支護出現問題,怎樣在最短時間內將巷道修復,將損失降低到最低,本文將岔角灘礦井+375m主平硐巷道維修的經驗進行一些總結。
2 ?工程概況
2.1 巷道情況
岔角灘+375m主平硐k1+202m~K1+262m段巷道,巖性為黑色碳質泥巖,屬于含水地層,巖性遇水極易膨脹變軟,容易風化掉渣。當初施工時,支護設計采用11#工字鋼拱架+網片+噴射混凝土聯合支護,鋼拱架采用11#工字鋼制作,噴射混凝土厚度200mm。巷道施工完畢已經兩年時間,但一直未施工水溝(斷面為1.0m×1.0m)。
2.2 ? 變形的原因
在施工水溝時,鋼拱架的棚腿出現下沉、內偏,下沉500mm左右、內偏了600mm左右,巷道全寬只有4000mm(設計4600mm),斷面已不能滿足使用,經過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由于此段巖層為炭質泥巖,巖性較軟且含水,噴射混凝土不能與巖層進行有效的粘合,在巷道圍巖應力的作用下,出現離層現象,支護層無法和巖層形成整體;
第二,原巷道在施工時,底板未作任何處理,受巷道積水的影響,底板巖層水變軟膨脹,在巷道圍巖應力的作用下,出現底鼓現象,
第三,水溝未能和巷道斷面一次性開挖成巷,致使在支護時,拱架的腳子未能落在水溝底板以下,再次開挖毛水溝后,造成拱架腳子懸空;
第四,巷道的水溝未及時施工,巷道的底板積水嚴重,巖層經水長期侵泡,造成巷道底板松軟,且拱架的腳板面積過小,拱架的腳子容易鉆地,再加上拱架和混凝土的自重作用,腳子更容易鉆地;
第五,毛水溝開挖過后,造成拱架內腳失去抵抗力,且為了趕工期,毛水溝一次開挖距離過長,導致失去抵抗力的拱架數量過多。
2.3 ?維修目標
+375m主平硐巷道是全礦井的重要巷道,主要承擔礦井出煤、運輸、人員進出、瓦斯抽采、礦井供風、供電、通訊、排水等多種任務,斷面內布設的管線纜非常多。結合礦井布局和井筒服務年限,上述功能無法調整。維修必須達到以下目標:
(1)巷道的斷面參數、中腰線必須達到原設計的要求,否則設備無法通過、皮帶無法運行;
(2)巷道的永久支護必須牢固可靠,在服務年限內,不能出現新的變形,否則影響礦井后續正常生產。
3 ?處理方案
3.1臨時處理方法
用φ15.24的錨索做臨時支護,在兩架拱架的中間施工3根錨索,位置分別在拱頂正中和兩側小圓處,錨索深入到基巖2m以上。將11#槽鋼,長1.2米,中間鉆眼,錨索穿過槽鋼中間的眼,將槽鋼固定在錨索的尾端,槽鋼必須緊托兩架拱架,錨具里面加墊托板,有效防止拱架的繼續下沉。為巷道的修復提供必須的安全保障。
3.2永久處理方案
在拱架的腳子澆筑片石混凝土墻,寬700mm,高550mm,底板一次性澆筑。巷道底板進行換填處理,巷道設計底板以下550mm全部換填處理,材料采用C15片石混凝土,水溝移至皮帶的下方,凈寬800mm,深500mm,水溝趟底300mm;順著巷道方向拱架腳用11#工字鋼穿鞋,并在巷道設計底板高度增加11#工字鋼底梁,將拱架兩邊的腳子撐起;拆除原有的噴射混凝土支護,將拱架復位,重新噴漿進行支護,混凝土強度C20,厚300mm。人行側的底板澆筑C15片石混凝土,厚350mm。
3.3施工步驟
3.3.1 先在巷道的兩個肩窩打設單體液壓支柱,支柱的頂部必須頂在巷道原有的拱架上,支柱底部必須用長枕木“穿鞋”,保證支撐力,對巷道進行臨時的加固支護;
3.3.2人工開挖清理巷道左幫腳子的淤泥、矸石,巷道輪廓線外500mm,巷道輪廓線里700mm范圍的全部清理,更更換拱架棚腿,棚腿之間用11#工字鋼采用焊接方式進行連接加固,澆筑擋墻和左幫底板;
3.3.3 左幫的混凝土擋墻和底板全部處理完畢,達到養護期后,保證強度的情況下,在按照處理左幫腳子和底板的方法,澆筑右幫的擋墻和底板,深度和寬度和左幫相同;
3.3.4 兩邊的擋墻和底板澆筑完畢后,利用梭式礦車搭建升拱操作平臺,升高拱架的工作全部在梭式礦車上完成,巷道中部的單體支柱必須搭設在梭式礦車。
升高拱架前,將巷道左幫的棚子和腿子連接牢固,并且搭設好單體支柱,拱架的左邊從單體支柱以下部分不動,利用巷道右邊和正中的三根單體支柱升高拱架。將四根單體全部搭設好后,將拱架上的混凝土及拱架背部的巖石等全部人工采清理干凈,拱架從右邊的棚腿連接處斷開,依次從巷道右邊至左邊的順序給單體支柱加壓,讓拱架緩慢上升,反復進行直至拱架升高至設計高度,拱架升高到設計高度后,右邊棚子和腿子之間加一節11#工字鋼,最后進行焊接處理。再進行噴射混凝土支護;
3.3.5整個拱架段修復完畢后,最后進行底板剩余部分的換填和水溝澆筑工作。
4 ?經驗總結
4.1 人員組織:巷道維修處理,幾乎全部依靠人力,工效低、勞動強度大,尤其是人工清理淤泥和破除拱架上的混凝土;同時安全威脅大,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拱架二次下沉,造成巷道破壞受損加重。所以在組織人員時,必須選排經驗豐富、責任心強、勞力好的員工進行施工,同時安排專人觀察拱架的變化情況,出現異常,必須立即停止施工并撤人;
4.2 拱架復位:整個修復過程中,拱架復位是最關鍵的一環,能否將拱架恢復原位,直接關系到修復效果,也是巷道維修是否成功的重要評判依據之一。在拱架上焊接一個小金屬塊,用單體液壓支柱將拱架抵回原位。在復位過程中,如果在操作不當或強行復位,都有可能導致拱架整體垮塌,造成更大的破壞,加大修復的難度和施工危險;
4.3 排水處理:主平硐為穿層巷道,通過裂隙和構造,有水導入到此段巷道內,造成巷道淋水嚴重,為了不讓巷道中的淋水順著拱架的后壁滲入到巷道的底板,必須在巷幫預埋放水孔。
4.4 充填處理:此段巷道經過兩次的施工,巷道頂部空頂嚴重,垮落高度達5m左右,巖層在淋水的長期侵泡下,極易冒落,對拱架等支護實體形成沖擊破壞。對頂部進行充填處理,可以對支護層形成一定的保護,避免垮落下來的矸石直接沖擊支護層,起到一定的緩沖保護效果。
5 ?取得效果
經過50天的施工,近60m巷道,75架支架全部修復完畢,修復后,巷道的中線、腰線、全寬、全高全部達到了設計要求,滿足了使用的要求,通過近半年時間的觀察,巷道基本無變形,維修的整體效果比較理想。
6 ?不足之處
6.1破除混凝土和清理矸石,由于受施工條件限制,全部需要人工作業,勞動強度大,工效低;
6.2充填材料應該選用密度較小,質量輕的材料,盡量減小拱架承受的重量。
(四川川煤第六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 6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