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云
摘 要: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重新構建傳統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針對性培養措施的研究應用,并且優化課程體系,補充完善培育工作的相關內容顯得至關重要。具體實踐過程中,應從不同角度出發,努力探索全新的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積極采取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全面落實現代的育人計劃,進一步提升了專業人才的責任意識、能力水平等,也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人才;培養措施;分析;研究
引言: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們的生活質量得以很大程度的提高,食品安全意識也在提升,對于食品衛生與營養安全非常關注。培養大量的專業人才,由他們發揮專業的指導作用,為食品衛生安全問題的妥善解決提出各種意見,學以致用理論知識后,改善我國的食品安全現狀,也為相關疾病的預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等做出應有的貢獻。總結分析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人才的培養措施,優化構建全新的培養模式,筆者對此闡述了幾點自己的看法。
1、培養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人才是必然趨勢
有營養的膳食是人體健康的重要保障,也能促進人的智力發育,并關系到整個國民素質。食品衛生是為防止食品污染、有害因素等危害人體健康所采取的綜合措施,基本定義為:于各類食品的生產環節、制造環節、銷售環節,直至攝入人體后為保證其安全性、有益性可以采取的全部措施[1]。不合理的膳食搭配,不達標的食品衛生,容易引發各種疾病,極大地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癥等,均與食品衛生與營養搭配不科學有著直接的關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健康飲食,也意識到食品衛生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各種因素的干擾影響下,我國人民對于營養知識的了解還不全面,食品衛生的安全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大量的培養專業人才,通過開展形式多樣且內容豐富的教育活動,進一步提升人們營養知識、食品安全的整體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人才可為人們提供健康飲食的建議,幫助人們選擇安全的、平衡的膳食,從而促進全民的健康發展,實現經濟水平的穩定增長。我國的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招生人數逐年增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專業人才的數量還比較少。初步調查發現,我國需要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人才400多萬,陸續完善專業人才的培育體系,吸引更多學生選擇這一專業,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并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顯得格外重要。必須加大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進行培養模式的重構,培養方法的創新等,來滿足整個社會的發展需求。
2、實現食品衛生與營養及食品安全的并行發展
隨著食品加工新技術的不斷出現與應用,加之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出現了許多食品安全新問題,這些問題對我國國計民生、經濟發展,甚至社會穩定均造成了較大影響[2]。《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將食品安全定義為:食品中不應包含有可能損害或威脅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或不安全因素,不可導致消費者急性、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不能產生危及消費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隱患。食品衛生則為防止食品在生產、收獲、加工、運輸、貯藏、銷售等各個環節被有害物質污染,采取各項措施,使食品有益于人體健康。食品安全,比較宏觀,偏重于結果;而食品衛生則偏重于微觀的、點上的工作,偏重于食品生產過程。可見,食品衛生是食品安全的助推劑,確保食品安全生產,可以促進我國食品產業健康發展。2014年,WHO提出要在確保食品營養的前提條件下,保證食品安全,才能確保人民飲食健康。2015年,WHO首次公布了食源性疾病,并且提出了這類問題的解決措施,要求政府根據本國食源性疾病情況制定相關制度,減少其發生,在食品營養的基礎上,確保食品安全生產。可見,食品安全生產必須以食品營養為前提,才是確保人民體魄健康、國家強大的根本。新國情下,食品衛生與營養的發展趨勢是在兼顧安全前提下的發展,即由點及面,以正常方式食用某種食品,不論短期或長期都不會導致人體的急、慢性損害或疾病為目的,研究的是如何最大可能地降低食品中各種致病因子的含量,提供適合人體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甚至是能夠幫助延年益壽的健康食品。食品衛生與營養這一領域的優秀人才,是目前我國食品產業穩定發展及確保人民身體健康所必需的。快速發展的食品行業,會對食品營養與衛生專業人才有較大的需求。
3、加大食品衛生與營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
我國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人才缺乏,需求量大,然而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不對口,人才供應有限。設置該專業的院校中,以醫藥類高校為主,其次為農業類高校、綜合類高校以及工科類高校。高校主要分布地區及數量如下:安徽、四川、江蘇、上海各3所;貴州、廣西各2所;陜西、山東、重慶、遼寧、云南、福建、吉林、天津、浙江各1所。我國全日制本科高校中有51所開設了食品專業,主要包括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等專業,培養社會對食品的營養健康、工藝設計與生產、食品營養的保障與食品安全衛生質量管理方面的人才。將醫學理論與食品專業相結合并以衛生營養為人才培養側重點的院校僅8所。衛生部指出,今后的10到20年,是我國人民營養健康改善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夠將醫學理論與食品專業有機結合,培養具備中醫、臨床醫學、預防醫學方面的人才,不僅能夠解決大眾“吃好”的問題,還能夠解決疾病防治的問題,為國民身體素質的改善和健康保駕護航[3]。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就業單位主要集中在食品企業、生物科技相關企業、餐飲服務等企業和各醫院營養科。具備醫學和食品專業知識、重實踐應用的人才無疑能更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在增進我國人民體質、預防疾病、保護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公共衛生系統和醫院系統是該專業人才就業方向之一。國家衛生部要求縣級以上醫院需設置營養科室,并配備營養技師、營養醫師,但實際上存在崗位設置不夠和人員配備不足的問題。醫院系統和公共衛生系統就業需要學生具有職業醫師資格證,目前大部分院校該專業設置4年,授予的是理學學位,學生不能考取相關證件,這嚴重影響了該專業畢業生在公共衛生單位和醫療單位的就業。該專業畢業生也普遍存在實踐能力差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該專業人才培養重視理論,而忽略實踐技能培養。針對這些問題,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第一,深化教育改革,積極引入職業教育體系,強化學生實踐技能培訓,嘗試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同時進行,培養具有專業素養、實踐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第二,提供學生考取職業醫師資格證的機會,是滿足該方向人才需求的關鍵途徑。第三,教育管理部門可加強對專業設置和布局的宏觀控制、管理和指導,保持教育規模適度增長,保證營養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對這一專業人才的需求。
結束語
總而言之,加大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需求。應該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及時疏通就業渠道,搭建多樣的就業平臺,使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更好地發展專業作用,為了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吳建立,徐朝陽.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8(27)202-203.
[2]張曉明.如何培養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人才的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9(05)99-100.
[3]王美.《食品衛生與營養》應用型課程建設的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9(04)116-117.
(陜西省洛川縣永鄉鎮市場監督管理所 ?陜西 ?延安 ?72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