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茹
摘 要:隨著這些年對城市衛生環境要求的不斷增強,環衛崗位工作辛苦、待遇較低,環衛工人的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由此導致環衛工人流失嚴重,影響城市環境衛生工作的開展。本文通過對于環衛人員流失的現狀進行分析,探究進一步減少環衛人員流失的對策,意在讓環衛工人有一個更好工作環境,進而保證城市衛生環境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環衛人員流失;老齡化;專業化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環境衛生的不斷提升,環衛工人為城市的整潔美觀進行著默默無聞的奉獻,在最苦、最累、最臟的崗位上駐守著。環衛工作的工作越來越多的得到社會的關注,但與此同時,環衛工人的流失影響著城市環境衛生的開展。
一、環衛工人流失率高
在中國,據不完全統計,環衛工人有3000多萬,除了編制內的環衛工人,還有無數的勞務派遣人員,像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超大城市,環衛工人大約2萬左右,省會以及區域性中心城市數千人,普通中小城市在數百至上千,但是環衛工人人員流失問題的時有發生,因為人員流動太快,所以環衛工人的流失的數量無法具體統計。
二、環衛工人人員流失原因
(一)工作時間長
環衛崗位工作辛苦、待遇較低,隨著這些年對城市保潔的不斷增強,環衛工人的工作時間和壓力也越來越大。從某保潔站了解到:每天人工保潔安排兩班次,一班次人員從早上5:00-12:30進行便道清潔作業,另一班人員5:00-8:30作業8:30之后回家下午從13:00-17:00進行便道保潔作業。5:00-8:30為便道清掃作業,8:30之后為巡回保潔地面,一級道路15分鐘巡回一次、二級道路30分鐘巡回一次、三級道路60分鐘巡回一次。中部場站了解到:每天機械保潔分為三班,白班上午9:00-12:00離段加水下午13:00-15:45離段加水卸土,中班13:30-21:00離段加水卸土,夜班23:00-5:30離段加水卸土。環衛部門環衛工人上下班根據各地不同時節、車流量自行安排。
(二)工作的危險性高
不少人很難意識到,自己的一個無心舉動,這些看似無用的廢品竟會對別人造成嚴重的傷害……據媒體報道:2016年5月,廣東一名52歲環衛工人在作業中,被垃圾中的不明物體炸傷,左前臂當即被炸斷,雙眼球挫傷。受傷后,這名環衛工人被送醫救治。經過全力搶救,傷者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但由于殘肢不適合再植,醫院為其做了左前臂離斷傷殘端修整術。后警方認定系裝修垃圾內物品與鐵鏟碰撞發生化學反應爆炸。2019年12月28日晚,網上一則“三輪車與手推車相撞,造成環衛工人受傷,三輪車駕駛人給環衛工人留下100元錢后就離開,現傷勢較為嚴重求助”的微博,引起公眾對環衛工作危險性的關注。
(三)人員老齡化
環衛工作年輕人不愿意做,馬路又需要人打掃,只能招中老年上崗。環衛職工年齡普遍在50歲以上,身體較弱,已經是全國的普遍問題。由于環衛工年齡偏大,進行戶外作業風險隨之加大,如:意外傷亡、中暑、車禍等等。一些用人單位表示不再愿意招收老齡環衛工。
(四)受教育程度低
環衛工人大多來自農民工,受教育程度低。2018年8月,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環衛辦做過一次調查,被調查的6003名環衛工人中,小學文化程度及以下人數為3538人,占比58.9%。中學文化1728人,高中文化602人,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僅有135人。大多數人識字很少,甚至不識字。例如:某地環衛工人每年有1800元的清冰雪補貼,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會對補貼情況進行抽查,他們給一線環衛工人發短信,詢問是否已經收到了清冰雪補貼,并要求收到了,回復1,沒收到,回復2。很多人沒有反饋,不是因為沒收到補貼,而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看短信,有的即使認識一點字,看明白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信息。
(五)社會保險難落實
近年來,環境衛生部門雖然加大了對環衛工人繳納社會保險的力度,但從調查看,由于環衛工人年齡偏大,造成一部分人員無法辦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相應社會保險,甚至仍有個別區縣由于經費緊張,沒有為環衛工人辦理社會保險和相應的商業工傷保險。
三、解決環衛人員流失問題的建議
(一)改善工作環境
一時要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合理安排環衛工人的工作時間;二是要解決環衛工人在工作中的實際的“四難”問題,即喝水難、上廁難、熱飯難、歇腳難。根據2005年建設部頒布的《城鎮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對保障環衛工人休息場所做了明確規定:在露天、流動作業的環境衛生清掃、保潔工人工作區域內,必須設置工人作息場所,以供工人休息、更衣、洗浴和停放小型車輛、工具等。作息場所可以單獨設立或與其它環衛設施合建,休息場所設置標準為每0.8-1.2萬人的保潔范圍設置1所。
目前有些環衛部門已經利用現有公廁、中轉站的配套營業和管理用房或國有的閑置房產建設環衛工人休息室和文化活動場所,配備飲水機、微波爐、電扇、空調、圖書、體育設施、桌椅、掛衣柜、工具箱等設施,并且豐富環衛工人的工余生活。
(二)保障環衛工人人身安全
加強對公眾的宣傳,如:破碎的玻璃器皿、瓷器等尖銳物品,最好簡單包裹后再放進垃圾桶;易拉罐等應踩扁壓實,金屬尖利器物應用硬質包裹捆綁;爆竹等危險品不要隨意丟棄;棄置藥品、藥具應盡量保持原藥包裝,及時處理,不要混入生活垃圾一起扔進垃圾桶。比如打碎的水銀溫度表,應該裝在包裹好的廢棄瓶子中并備注水銀字樣,以免使人中毒和污染環境;廢燈管應保持完整、清潔、干燥,防止破碎,投放時要小心輕放,以免扎傷。環衛人工在機動車道上作業時,安排帶班人員在現場設立圍擋標識,提醒過往車輛繞行。為環衛工人的工作服設計了各種反光的標識,反光標識更多更顯眼,盡可能的保證工作的安全性。
(三)去高齡化
環衛中心可以通過第三方公司向遠郊區縣招聘失業人員,解決環衛人員缺失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市場化運作,提高環衛工人的薪資待遇,吸引年輕人加入,才能使環衛工去高齡化才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四)加強培訓
關于環衛工人受教育程度低的問題,除了提高薪資多引進高端人才之外,文化水平低的工人,希望可以在在崗期間進行環衛作業和安全的專業培訓,組織開展一些培訓課程。比如,環衛工人道路清掃技能培訓迫在眉睫,應將從環衛工人道路清掃技能培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訓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培訓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希望環衛工人道路清掃技能培訓能夠落到實處。
(五)完善社會保障
保障環衛工的合法權益,為環衛工人繳納社會保險,保證他們享受法律賦予的一切合法權利。切實落實住建部等七部委《關于進一步保障環衛行業職工合法權益的意見》 建城[2012]73號的要求,規范環衛部門用人管理。此外,還可以通過商業保險為環衛工人增加保障,落實環衛作業安全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環衛風險保障機制。
(六)提高作業設備的專業化
加快環衛作業設施設備改造更新步伐,提高作業設備的專業化程度。近年來,區環衛中心引進了多項多功能作業車輛,以機械帶動人工,減輕人工作業的壓力。環衛還引進了隔離帶清掃車,專門用來清洗中心隔離帶,以前都是人工上去擦,現在多功能清掃車能直接開上去刷,省時省力。未來環衛作業的趨勢將是人工與智能機械的有效結合。
干凈整潔的城市環境,離不開環衛工人每天的辛勤工作。切實解決環位工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才能夠保證城市環境衛生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齊河縣地方史志辦公室,時傳祥志
[2]武鑫、敬燕燕、張來穎,環境衛生學雜志2020年第三期,2015-2018年北京豐臺區公共場所衛生狀況分析
[3]謝艷艷,環境與發展2020年08期,城市經濟發展與環境衛生治理協調發展分析
[4]劉艷,環境與發展2018年10期,我國環境衛生專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5]余健玲,管理觀察2019年33期,加強環衛行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思考
(北京市石景山區業余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