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關藝
摘 要:新時代下,網絡成為信息傳播最快最有效的途徑,但是隨著熱門輿論的快速發酵以及多方人員的介入和影響,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網絡輿情正跟隨民眾熱度、媒體報道頻率、國家關注度持續發酵和蔓延。面對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網絡輿情,我國政府在應對措施和積極防控的態度已經獲得國際社會的一致好評,但是仍有值得反省的不足之處。本文將總結本次疫情過程中我國對重大疫下網絡輿情管理績效水平進行評估,也從幾個方面提出了未來進行網絡輿情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肺炎疫情;網絡輿情;管理績效
1.引言
2020年4月28日早間消息,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3月 ,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較2018年底增長7508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4.5%,較2018年底提升4.9個百分點。在網絡高速發展且十分普及的今天,網絡輿論就如同一把雙刃劍,它不僅是我們表達訴求、維護權利、知曉信息的有利工具,有時候卻也是釀成網絡暴力、造成社會動蕩、擾亂社會治安的一把利器,如何對網絡輿論管理績效進行評價和進一步正確引導網絡輿論顯得尤為重要。
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成為影響我國國民安居樂業,我國穩步發展的主要阻力。在此背景引發的網絡輿情波濤洶涌,雖然我國在疫情期間的積極、公開、透明的網絡輿情管理受到了國內外一致好評,但是仍存在謠言蔓延、輿論導向不受控制的情況,暴露了了我們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一些缺點與不足。此次調研通過對部分網民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對問卷結果數據進行分析總結,為政府部門加強網上執政能力,提高對網絡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維護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提供建議。
2.問卷數據的描述性分析
本次調查問卷題目為《疫情期間網絡輿情調查》,調查問卷主要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有關受訪者的個人基本資料方面,第二部分是有關受訪者對疫情信息的了解方面;第三部分是有關受訪者對于網絡謠言的看法方面;第四部分是有關受訪者對法制網絡的認識。本次調查對象為普通網民,問卷為隨機發放,受訪者的年齡、學歷、職業等各不相同。本次調研共發放 320份,其中有效問卷 320 份,問卷的有效率為 100%。
2.1受訪者個人基本資料
(1)性別問題:樣本總共選取320名網民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女網民的數量204名,比例為63.75%;男樣網民的數量116名,比例是36.25%,本次調研采取隨機問卷調查,樣本中男女比例可能是由于不可控因素導致的,但誤差在可控范圍內。
(2)年齡問題:320個樣本中大部分為25歲以下,共有160個,占比為50.00%;26-35歲樣本數為68個,占比21.35%;36-45歲樣本數為16個,占比5%;45歲以上的樣本數為76個,占比23.75%,在此問題中我們可以發現網民偏向年輕化,25歲以下的網民在樣本中占據最大份額。
(3)人生階段問題:樣本中選擇上學的人數為132人,占比41.24%;選擇工作的人數168人,占比53.5%,占比最大;退休或無業人數為20人,占比6.25%,有此特性的樣本更容易受網絡謠言的影響,辨別謠言的能力較差。
2.2 受訪者對疫情信息的了解情況
(1)在疫情期間,了解到有關疫情的信息大概有多少?選擇大于30條的樣本數有256個,占比為80%,小于15條的樣本有16個,占比5%。可以看出大部分網民都較為關注疫情信息,對國家突發的公共安全事件比較關心。
(2)您是通過什么途徑了解疫情的呢?可以得知電視新聞和網絡平臺是民眾了解新冠疫情的最主要途徑,樣本數分別為265和284,分別占比83.75%和88.75%;其次是與身邊人交談,樣本數160,占比50%;最后是通過小區廣播,樣本數為88,占比27.5%。
(3)請問您多久會關注疫情的實時動態?在320個樣本中232位網民每天都會持續關注疫情的實時動態,占比72.5%;從不關注的網民為0位,可見我國民眾十分關心疫情變化,體現出我國全民抗疫的決心和信心。
2.3 受訪者對網絡謠言的認知
(1)在此期間,您認為網絡輿情的可信度怎么樣?樣本中對疫情信息基本相信的人數為160人,占比50%;相信絕大多數的人數為108人,占比33.75%。由此可見大部分網民對與網絡上疫情消息還是較為信任的。
(2)這些有關新冠的謠言是否有對您的生活有所影響?認為謠言對生活的沒有什么影響的人數為180人,占比56.25%;給生活帶來了些許恐慌為124人,占比38.75%。可見雖然網絡中存在疫情謠言,但是大部分民眾對謠言是有一定判別能力的,盡量不使生活受謠言影響。
(3)當您在網絡上遇到類似謠言的時候,會采取怎樣的行動?思考后做出評判,再轉發告知他人的人數為132人,占比41.25%;看過算過就好的人數為88人,占比27.5%;舉報人數為24人,占比7.5%。針對網絡謠言,很大比例網民會思考后告知他人,很好的阻止了謠言的進一步傳播,我們需要倡導、學習直接舉報的行為,堅持不信謠、不傳謠。
2.4 受訪者法制網絡的認知
(1)是否了解中國互聯網法律法規?僅有20人了解中國互聯網法律法規,占比僅6.25%;100位網民對互聯網法律法規不了解,占比31.25%。這說明我國網絡法律普及依然任重道遠。
(2)您認為疫情期間我國網絡環境是否健康、綠色?選擇“是”的樣本數為212人,占比66.25%;選擇“否”的樣本數為108人,占比33.75%,從此數據看來我國綠色網絡環境建設任需加強。
(3)是否能明白自己在上網時所承擔相應的責任?意識到自己的道德責任與法律責任的網民為208人,占比65%;說明我國大部分網民具有一定的道德責任意識和法律責任意識。
3.結論與建議
在這場全球范圍內的抗疫活動下,中國以自身完善的國家制度體系和積極抗疫的態度,為世界抗疫做出了榜樣,而在網絡輿情管理中所發現的不足和短板更需我們深思和反省。
我們一要增強技能培訓,提升輿情監控能力。政府部門需要建立起系統有序、能力出眾的網絡輿情檢測和管理隊伍,制定優良的網絡輿情檢測制度,將互聯網中的網絡輿情事件進行全時間段、全覆蓋、多層次的網絡輿情監測。二要強化技術支持,提升信息處理能力。升級技術設備,將網絡輿情中的敏感詞匯、熱點話題進行排查和梳理,將互聯網中復雜和海量的網絡信息進行公式化、單位化處理,提高網絡輿情監測效率。三要完善網絡立法,提升網民素質。健全科學的法律法規是優化網絡輿情治理、維護網絡生態安全的重要手段和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程仕波.論“后真相”時代網絡輿論的特點及其引導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2018(9).
[2] 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27.
[3]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 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N].人民日報,2020-01-28.
[4]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2-24.
[5]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J].求是,2020(4).
(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