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增陽
摘 要:當前,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今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主席授予鐘南山“共和國勛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極大的提振了民族自信心,凝聚了黨心軍心民心。冬季即將來臨,面臨疫情高發和春節長假,防疫工作更加突出,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慎終如始、再接再厲,持續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決不能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盡棄。
關鍵詞:冬季;疫情防控
冬季是新冠疫情傳播的高危期,如何做好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是全社會下一步應當關注的重點。
一、不斷提升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斗大的風,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勢頭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國內個別地區輸入型疫情仍然存在。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政治大局穩定,只有緊跟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落實管理責任,著力從體制機制層面理順關系、強化責任,提升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才有有效控制疫情擴散源頭、精準防控,為發展提供基本保障。緊緊依靠群眾扎牢外防輸入防火墻、織密內防擴散防控網,構筑第一道防線,人人參與、人人都是監督員,細化網格并抽調人員充實到社區任網格員,應對疫情各項工作緊張有序進行。
加強應急響應能力,要同步加強硬件建設,強化大型展館建設標準,按照“平戰結合”標準,對于大型會展中心、體育館、庫房、廠房等的建造,要考慮留好接口,留出相應的空間,確保一旦出現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能夠迅速轉化為方艙醫院;加大對公共衛生領域的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貫徹預防為主方針,不斷加強農村社區、基層防控力量建設,推動資源下沉、關口前移,堅決筑牢第一道防線;其次是加快完善體制機制,利用5G技術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努力構建災時應急、平時服務的應急管理體制。
二、持續借力新謀體手段持續推進科學知識普及。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要提高應對能力,建立基于科學研究和科技手段的監測預警、報告響應、診療救治體系。同時也要與時俱進推進專業科普,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公眾容易出現恐慌情緒,特別是冬季期間感冒、發燒等病情增多,疑似新冠癥狀等病情的鑒別加大了難度。借助新媒體手段普及科學知識,呈現形式更豐富、傳播方式更多元,這對遏制謠言蔓延、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三、通過開通心理熱線、設立專題網頁、開設防疫廣播、編印衛生簡報等方式開展心理咨詢、政策解讀等信息服務,營造健康向上、科學防控的濃厚氛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際社會高度評價我國為抗擊疫情所作的努力,并給予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網上網下總體輿情積極正面。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不實信息和負面言論,尤其以西方敵對勢力為首,他們不擇手段蓄意夸大疫情、詆毀我應對措施、敗壞黨和政府形象,妄圖混淆視聽、擾亂民心、破壞社會大局穩定。我們一定要認清敵對勢力的險惡用心和慣用伎倆,密切跟蹤和關注輿情動態,引導群眾認清事實現狀,堅決批駁和抵制敵對勢力的攻擊抹黑和不實信息,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自覺站穩政治立場,堅定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信心決心。
三、持續推動全民愛國衛生運動和城建建設改革。每個人首先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引導群眾樹立積極預防的理念,應當提高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新時代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要堅持預防為主,創新方式方法,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將出門佩戴口罩、垃圾分類投放、保持社交距離、推廣分餐公筷、看病網上預約等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推廣開來、堅持下去。應以合理膳食和適量運動為切入點,改善健康狀況。政府要加強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提高公眾對疾病預防的認識。
除校園外,社區是青少年最主要活動場所之一。社區運動不僅是學校體育運動的有力補充,更是提高青少年運動參與度、提升身體素質、促進身心健康的一種有效方式。將社區兒童青少年體育納入全民健身、社區發展規劃中,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這次疫情突如其來,是對城市治理的一次深度檢驗和綜合性大考。形勢使然,我們必須加快建設適應城鎮化快速發展、城市人口密集特點的公共衛生體系,深入持久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應聚焦一些重點領域以及重點場所,開展相關的隱患大排查;強化管控措施,強化節假日以及高峰時期重點區域包括景區、商圈大客流的應對處置;建好各個小區的疫情防控網,守牢城區公共衛生安全;深化智慧治理,發揮城運中心大平臺作用,以“一網統管”為抓手,以現代技術為公共安全管理賦能。
(火箭軍士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