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是機械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本文通過對金屬材料熱處理中“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個常用的熱處理工藝,從概念上和工藝處理上,由淺入深,逐一分析、讓學生能更好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并能正確合理地應用到今后的生產實踐中。
關鍵詞: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金屬材料;熱處理;工藝
金屬熱處理是機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藝之一,與其它加工工藝相比,熱處理一般不改變工件的形狀和整體的化學成分,而是通過改變工件內部的顯微組織,或改變工件表面的化學成分,賦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金屬熱處理工藝可分為整體熱處理、表面熱處理、局部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等。整體熱處理是對工件整體加熱,然后以適當的速度冷卻,以改變其整體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鋼鐵整體熱處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中“熱處理”部分涉及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稱為熱處理的四把“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區別這四把“火”?又如何使用“火”?現淺析如下。
一、概念上的區別
1、退火: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并保溫一段時間,然后使它慢慢冷卻,稱為退火。鋼的退火是將鋼加熱到發生相變或部分相變的溫度,經過保溫后緩慢冷卻的熱處理方法。退火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組織缺陷,改善組織使成分均勻化以及細化晶粒,提高鋼的力學性能,減少殘余應力;同時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韌性,均勻材料組織和成分,改善材料性能或為以后熱處理做組織準備。所以退火既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遺留的組織缺陷和內應力,又為后續工序作好準備,故退火是屬于半成品熱處理,又稱預先熱處理。
2、正火:正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使鋼全部轉變為均勻的奧氏體,然后在空氣中自然冷卻的熱處理方法。它能消除過共析鋼的網狀滲碳體,對于亞共析鋼正火可細化晶格,提高綜合力學性能,對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藝是比較經濟的。正火的目的:① 去除材料的內應力;② 增加材料的硬度。
3、淬火: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后很快放入淬火劑中,使其溫度驟然降低,以大于臨界冷卻速度的速度急速冷卻,而獲得以馬氏體為主的不平衡組織的熱處理方法。淬火能增加鋼的強度和硬度,但要減少其塑性。淬火中常用的淬火劑有:水、油、堿水和鹽類溶液等。
4、回火:將已經淬火的鋼重新加熱到一定溫度,再用一定方法冷卻稱為回火。其目的是消除淬火產生的內應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預期的力學性能。回火分高溫回火、中溫回火和低溫回火三類。回火多與淬火、正火配合使用。
二、工藝上的區別
1、退火工藝。
在生產中,退火工藝應用很廣泛。根據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工藝規范有多種,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應力退火等。
退火的主要應用范圍:①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亞共析鋼的鑄件、鍛軋件、焊件,以消除組織缺陷,使組織變細和變均勻,以提高鋼件的塑性和韌性;② 不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中碳和高碳鋼及低合金結構鋼的鍛軋件,使晶粒變細,同時也降低硬度,消除內應力,改善被切削性;③ 球化退火只應用于鋼的中退火方法,其中中碳鋼和高碳鋼硬度低、被切削性好、冷形變能力大;④ 去應力退火主要適用于毛坯件及經過切削加工的零件,目的是為了消除毛坯和零件中的殘余應力,穩定工件尺寸及形狀,減少零件在切削加工和使用過程中的形變和裂紋傾向。
2、正火工藝。
正火時可在稍快的冷卻中使鋼材的結晶晶粒細化,不但可得到滿意的強度,而且可以明顯提高韌性(AKV值),降低構件的開裂傾向。—些低合金熱軋鋼板、低合金鋼鍛件與鑄造件經正火處理后,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可以大大改善,而且也改善了切削性能。
正火的主要應用范圍有:① 用于低碳鋼,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韌性也較好,可作為切削加工的預處理。② 用于中碳鋼,可代替調質處理作為最后熱處理,也可作為用感應加熱方法進行表面淬火前的預備處理。③ 用于工具鋼、軸承鋼、滲碳鋼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網狀碳化物的形成,從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組織。④ 用于鑄鋼件,可以細化鑄態組織,改善切削加工性能。⑤ 用于大型鍛件,可作為最后熱處理,從而避免淬火時較大的開裂傾向。⑥ 用于球墨鑄鐵,使硬度、強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車、拖拉機、柴油機的曲軸、連桿等重要零件。 ⑦ 過共析鋼球化退火前進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網狀二次滲碳體,以保證球化退火時滲碳體全部球粒化。
3、淬火工藝。
淬火能大幅提高鋼的剛性、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淬火的應用范圍:廣泛用于各種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齒輪、軋輥、滲碳零件等)。機械中的重要零件,尤其在汽車、飛機、火箭中應用的鋼件幾乎都經過淬火處理。
淬火可以提高金屬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廣泛用于各種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齒輪、軋輥、滲碳零件等)。通過淬火與不同溫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屬的強度、韌性及疲勞強度,并可獲得這些性能之間的配合(綜合機械性能)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還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鋼獲得一定的物理化學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鋼增強其鐵磁性、不銹鋼提高其耐蝕性等。
4、回火工藝。
回火一般緊接著淬火進行,是工件獲得所需性能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通過回火可以消除或減少內應力、降低脆性,提高韌性;另一方面可以調整淬火鋼的力學性能,達到鋼的使用性能。根據回火溫度的不同,回火可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三種。低溫回火得到的是馬氏體組織;中溫回火得到的組織為回火托氏體;高溫回火調質處理得到的是回火索氏體組織。
回火的應用范圍:回火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其中低溫回火主要應用于刃具、量具、模具、滾動軸承、滲碳及表面淬火的零件等;中溫回火主要應用于彈簧、鍛模、沖擊工具等;高溫回火廣泛用于各種較重要的受力結構件,如連桿、螺栓、齒輪及軸類零件等。
四把“火”隨著加熱溫度和冷卻方式的不同,又演變出不同的熱處理工藝。為了獲得一定的強度和韌性,把淬火和高溫回火結合起來的工藝,稱為調質;某些合金淬火形成過飽和固溶體后,將其置于室溫或稍高的適當溫度下保持較長時間,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強度或電性磁性等,這樣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時效處理;把壓力加工形變與熱處理有效而緊密地結合起來進行,使工件獲得很好的強度、韌性配合的方法稱為形變熱處理;在負壓氣氛或真空中進行的熱處理稱為真空熱處理,它不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脫碳,保持處理后工件表面光潔,提高工件的性能,還可以通入滲劑進行化學熱處理。
綜上所述,金屬材料熱處理中這四把“火”概念不一,工藝各異,但也有其內在的聯系,只要弄懂各自的概念和工藝特點,才能正確合理地應用到今后的生產實踐中去,燒好熱處理的每把“火”。
參考文獻:
[1]全國技工院校機械類專業通用教材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第7版。
[2]高職《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改革初探。
[3]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9年。
作者簡介:
黃宇廈,學歷:本科,職稱:高級講師,從事專業:機械、計算機.
(福建省漳州市高級技工學校 ? 福建 ?漳州 ? 3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