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峰
摘 要:經濟建設在不斷改善民生的同時,加速了城市化進程,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生態問題,但城市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未能遵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城市建設不僅沒有實質上推動整體社會的進步,反而帶來了一定的環境問題。因此,如何在重視環境建設的條件下進行城市建設成了主要問題,本文主要探討環境工程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的應用,通過對環境工程在生態城市中的建設意義及內涵的描述,以及應用方法的列舉和總體思路的分析,做出了如下報告。
關鍵詞:環境工程建設;生態城市
全球發展是依靠社會工業化進程取得進步的,隨著工業化程度的加快,全世界人民的生活也在大幅度改善。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進步,城市的環境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問題。由于污水、灰塵等問題,城市的生活環境質量不斷下降。這就需要加強生態城市建設,讓人們在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的同時享受高質量的生活環境。
一、生態建設的重要性
隨著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城市生態建設的議題逐漸提上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生態城市建設是指在對城市整體生態系統進行綜合考量的情況下,利用生化技術和物理手段對城市生態進行優化升級改造,其中需要大量的理論數據支撐。最主要的處理手段是通過對現有城市中人與環境的矛盾沖突入手,進行問題分析,在充分的論證后進行改善,通過環境資源的協調調配手段,將有限的資源最合理分配,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生態建設手段,建設環境友好型的社會。不斷的收集城市內環境生態問題并加以改進,是現階段最主要的生態環境工程建設內容,世界各國都在加強生態城市建設,這也是世界發展的主流趨勢[1]。
二、生態建設面臨的問題
地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目前,全球存在著環境管理問題。城市污水排放、生活垃圾堆積、毀林、灰塵霧霾4個等問題成為不可忽視的環境難題。人們現在迫切需要改善惡劣環境的有效方法。如何通過環境工程建設來促進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如何通過環境管理對現存城市問題進行改善是當前人民群眾最迫切渴求的。運用系統工程建設手段,增強環境承載能力,增強容納寬容度,從噪音、空氣污染問題入手,不斷加強環境的承載力。環境工程學科通過自身特殊技術和實際總結的經驗,能對城市中產生的各種污染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其中包括光污染、噪音污染、甚至文化污染等,都能通過對應的手段進行優化改良。另外環境工程的定義擴大到污染防治技術研究、環境系統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工程經濟及環境監測技術。
(一)資源調配不合理
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加,聚集在城市的人數越來越多,城市的建設、發展和資源的消費往往呈現出不可替代的關聯性。我們熟悉的大部分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而不是無窮無盡的,資源數量有限,一旦消耗掉,人類將面臨資源枯竭的情況。城市化日益推進的腳步推進了經濟收入的增長,但其帶來的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盡管很多城市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環境工程治理,但是實際上能看見的效果并不算顯著。主要問題依然出現在治理理念較為傳統,缺少創新,用堵而非疏的方式進行治理,即使能在短期內產生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長期的觀察中,環境問題反彈卻成了常態,沒有達到從根本上根除環境污染的最終目的。城市的生態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應該注重轉變傳統思維,利用資源調配,開源節流的方式進行環境工程建設,才能達到長期的最優效果。
資源問題已經成了當前城市環境中最難解決的一環,是要資源還是要生活成了最大的矛盾點。在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中,要在環境工程中加入對可持續回收資源的討論,并且積極考慮使用再生材料和再生能源,通過科技創新的手段進行多次循環,減少污染排放[2]。
(二)未能進行提前規劃
在地區建設中,生態環境的合理規劃問題往往被設計師忽視,地區的開發與環境恢復沒有進行同時設計,而且部分規劃沒有考慮到每個地區的特殊地理環境條件,盲目的進行建設,反而不能產生作用。過分追求城市發展而忽視可持續設計,不僅不能充分反映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而且對居民的長期居住環境有害,環境保護和城市文明建設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滿足經濟持續、環境優良、生態和諧等前提,才能建設具有潛力和發展空間的新城市。
三、環境工程的具體應用
(一)水資源循環
城市建設過程生產生活廢水的排放處理問題一直是比較難以處理的,生態城市建設中對這種情況主要有分散和集中兩種處理模式。通過對廢水的化學物理循環,達到可使用的標準,合理利用水資源。對污染不嚴重的污水,經過簡單處理達到基本用水標準后,可用于城市綠化的灌溉及清潔衛生等,同時要在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加強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支持。要嚴格遵守工業廢水處理程序和合格標準,杜絕二次污染情況[3]。
(二)合理處理固體廢棄物
城市生活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是巨大的污染源。為了處理固體廢棄物,主要要通過回收利用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針對生活廢棄物、產業廢棄物積累現象,建立垃圾處置系統。要加強對環境建設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使政府及其主管部門能夠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實行垃圾分類收集,便于后期垃圾處理,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程度,通過廢物回收處理具有二次使用價值的固體垃圾后再給人們使用,減少資源的浪費現象[4]。
(三)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部分城市當中有不少的工業企業,其在生產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資源,并產生不少的排放問題,但是城市的建設又不能缺少這些企業,因此要更加注重企業生產線的升級,盡可能的減少資源的消耗,通過環保建設等手段,促進高排放企業轉型升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企業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步,通過改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管理結構的方式,推進企業向科技化發展,利用高新技術產品,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為生態城市建設做出貢獻。
綜上所述,環境工程與生態城市的有機結合是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環境工程建設可以更好地優化生態城市建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協調生態和環境問題,保證國家的健康發展,有必要不斷加強研究。
參考文獻:
[1]徐冰.淺析環境工程建設在生態城市中的應用[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9,3708:103-105.
[2]王大明,蘭鵬,王向榮.環境工程建設在生態城市中的應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9,910:5-6.
[3]陳楠.淺析環境工程建設在生態城市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20,06:120-121.
[4]陳自松.淺析環境工程建設在生態城市中的應用[J].居業,2018,11:145+147.
(合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