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懿
摘 要:本文在分析醫學影像教學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理論和實踐教學等多方面對影像專業教學實踐方法進行深入的探討,提出更適合醫學影像專業人才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模式,以理論與實踐結合方式開展全面培養,有效增強醫學影像專業人才創新能力。
關鍵詞:醫學影像;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模式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樣也使醫療行業因此受益,醫學器材更新發展迅速在醫學傳統模診斷式當中主要采用望聞問切進行檢查,自從現代醫學影像發展以來,醫學界可以利用X線,計算機體層攝影,磁共振成像等多項技術對人體進行檢測,因此針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更加確切精準,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不斷推動下,醫學影像學科也在持續朝著更加深廣的高度進行發展,醫院采用的大量醫學影像設備都具有較高的價值,需要操作者采取正確的操作方法,保護器材的安全性。同時由于醫學影像設備的發展,操作難度也逐漸提升,因此要求醫學影像人才需要具備更高素質的綜合能力,能夠正常使用醫學影像設備,有效解決醫學影像設備應用過程中的問題。
1醫學影像理論教學
1.1循序漸進挖掘學生的學習動力
為了讓全體學生都能夠準確的掌握影像知識,正確學會使用影像設備,在教學之前就是需要檢測調研學生的整體數字,通過相關的試卷調研學生的文化水平,醫師知識水平,影像知識水平,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針對性的課堂教學。在醫學影像知識教學過程當中,由于醫學知識的晦澀很難懂因此教師學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知識應該趣味學習活動當中為了增強學生的,可以將相關的醫學知識與學生日常的經驗相聯系,采用比喻的方式加深學生的記憶理解,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理解醫學影像學。
比如醫學影像學當中最為基礎的檢測設備就是X線和CT成像, X線和CT成像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經常會有學生弄混兩者的作用和內容,因此教師在講解x線和CT成像原理時,需要注重分析兩者之間的區別,為了便于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相關的原理,教師可以將醫學影像作用原理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相聯系起來,由于X線呈現的圖形畫面是平面,在對患者進行檢測時只能夠觀察到平面圖形,因此教師可以把X線比作一張薄紙, CT成像者可以觀察到不同身體部分的狀態,因此CT成像可以比作將一張紙分成多個碎片。采用生動形象的知識講解,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記憶有關的知識要點,為了使學生對于課堂教學保持長期專注的集中力,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當中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思考總結形成正確的醫學知識思維理念。
1.2不斷更新知識教育體系
由于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醫學影像設備也在不斷更新,為了提高對于病患檢測的準確性,教師要做好繼續教育,不斷更新知識。醫學影像學的迅速發展,使每年都產生了大量有關的新知識,學生在就業以后需要快速適應和掌握相關的知識,教師也因此需要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能夠不斷適應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為學生進一步的拓寬知識面。醫學影像學教師不只需要具備專業的影像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同時還需要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等專業的教學方法,在醫學影像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合理的結合現代教育理念和醫學教育規律,以實踐教學的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醫學影像素質和水平,以實踐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首先要開展基礎教學,提高學生對于相關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水平,確保學生行車穩固的影像,專業基礎以后再進一步的講解影像檢查原理應用過程當中所涉及到的各種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學會如何通過醫學影像反饋出的表現正確的分析人體的正常組織和病理組織,有效的鍛煉學生的影像解讀能力,提高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聯系。
比如醫學生在學習如何診斷患者的疾病時,為了從醫學影像當中準確的發現患者的疾病狀況,首先需要掌握人體正常組織和病理組織直接反映的醫學影像特點,緊抓醫學影像病理組織反饋的病變信號。
2醫學影像實踐教學
2.1重視把握醫學影像學的特點實踐教學
醫學影像涉及到一切可以成像的醫學技術,包括普通放射、CT、MRI和ECT等等,每種成像技術所涉及到的原理,方法,診斷價值,適用范圍都各有不同,但是影像成像技術的目的都是用影像展示人體的內部結構,發覺人體內部結構所具備的形態、功能和結構的狀態,判斷分析人體內所存在的病變情況,從而正確診斷疾病。醫學影像學需要依靠人的主觀思維進行判斷和分析個人的分析,室內評直接的影響到最終判斷結果的準確性,因此醫學影像學人才需要經過長期的實踐,才能夠具備較準確的影像判斷水平,在影像教學實踐活動當中,經常會安排大量的臨床見習,見習內容包括讓學生了解影像設備,認識影像設備成像過程,通過增強學生對于影像醫學的具體認識和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影像知識,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使學生能夠全面地理解醫學影像學,同時具備豐富的影像診斷經驗。
2.2注重比較影像實踐教學中的不同區別
醫學影像診斷涉及到多種疾病,為了準確的判斷疾病,教師需要教導學生學會從多角度、多方式,多層次比較不同的疾病,牢記不同的疾病所具備的特點和區別,在進行影像比較時互相比較不同疾病的影像特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比較不同疾病的影像特征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醫學影像專業人才不僅需要了解醫學影像診斷知識,同時還要了解各種疾病的臨床表現,疾病臨床表現是作為醫學影像診斷的重要依據,在診斷過程當中診斷人員只有掌握充分的治療才能夠保證診斷的準確性。由于醫學影像診斷過程中會頻繁出現同種病癥,不同的影像成像結果,不同的病癥,同樣的影像成像結果等等現象,因此在出現影像不能有效判斷患者疾病的情況下,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資料表現進行綜合判斷,因此優秀的醫學影像專業人才需要不斷的拓寬自己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掌握對比不同疾病的醫學影像診斷方法和臨床醫學診斷方法。醫學影像,專業人才要想提高自己對于疾病的診斷準確性,需要通過長期的實踐才能夠積累豐富的經驗,以豐富的經驗支撐自身在疾病診斷時靈活采用每一種疾病診斷方法,有效排除部分疾病,避免誤診和漏診,聯合應用得出準確的診斷結果。
2.3有效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
醫學影像診斷中主要采用分析綜合法和推理排除法作為診斷判斷方法。分析綜合法主要是分析患者的綜合資料對比診斷得出不同疾病,首先收集和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病變部位,影像成像特點等等,以患者的影像成像圖片推導患者是我沒過門而行,身體中所存在的病變,組織結構與周圍結構之間的關系,通過綜合分析人體發生的一般病變規律得出最終的診斷結果,因此在醫學影像實踐教學當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推理排除法主要是此根據不同疾病所具備的特殊特征作為依據,在診斷過程當中根據特征排除疾病,重點在于提出可能存在的疾病設想,在驗證的過程當中有效的排除有關疾病。注意分析綜合法和推理排除法并不能全面保證醫學影像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在診斷過程當中更多需要依靠醫學影像專業人才自身的經驗和判斷,因此學生所具備的科學思維方法對于診斷結果的準確性至關重要,學生需要經過長期大量的實踐工作形成科學思維,有效的聯系醫學影像成像結果與患者的病理特征,得出最終的診斷結果。
綜上所述,醫學影像教學要想有效的提高教學的質量,需要在不斷更新和發展影像醫學知識的基礎之上,改進醫學影像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知識水平進行循序漸進的生動教學,有效培養學生的醫學診斷科學思維方式,以長期的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疾病判斷能力,從而培養出具備高素質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優秀醫學影像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穆劍玲,王嬌,馬怡群,等.院校合作高職影像技術實訓基地建設與實訓教學模式研究[J].醫療衛生裝備,2016,(7).
[2]張智琴,郝慶卯,秦永,等.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本科人才需求調查[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7).40-41.
[3]曹國全,陳偉建,楊運俊,等.論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本科教育的課程整合[J].浙江醫學教育,2016,(2).4-6.
[4]李萍,岳鳳蓮,劉白鷺,等.醫學影像學課程整合的應用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6).71-72.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 濟南?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