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小紅 席紅利 李志忠 安濤濤
摘 要:為提升油田可持續發展,緩解生產費用的緊缺,進一步降低噸油生產成本等實際問題,提高作業區經濟效益,追求利潤最大化,侯市作業區以節能降耗為導向,從電力、車輛、井下作業等方面為突破口,挖掘潛力,降低費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壓電路;抽油機電機;套管氣回收;節能燈具;車輛運輸
一、高壓電路降損增效
高壓電力是作業區成本費用最高的一項支出,按照公司“開源節流、降本增效”的總體目標,減少油氣生產過程中的電能消耗,降低電費的支出,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
1.1井、站變壓器安裝
1.1.1 JP—型無功補償柜,是針對電網中的電力負荷如電壓器、大功率電機等,在運行過程中需要向這些設備提供相應的無功功率。在供電系統中安裝無功補償設備后,可以提供感性負載所消耗的無功功率,減少了無功功率在電網中的流動,從而降低線路和變壓器因輸送無功功率造成的電能損失。
1.1.2全區共有井站201座,變壓器195臺,2018年9月開始,在油田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侯市作業區作業區配合廠部對所有變壓器安裝出線端無功補償柜195臺,實現油區8條線路功率因數由0.78cosΦ提升到0.9cosΦ,功率因數比安裝前大幅度提高,供電質量明顯提高,在保證了電力系統經濟運行的同時,實現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1.2高壓線路砍伐樹梢或者使用絕緣線纜降低電力損耗,近年來隨著環境治,陜北地區的樹木日益繁茂,種植的樹木已逐漸長高挨至高壓電纜上,一是樹木接觸高壓電纜造成相間電壓不穩,二是增加了線纜的電阻,電路輸送功率減小,損失了電能P=U2/R,三是有地面人員高壓觸電和山林著火等重大安全隱患。
1.3農用電的管理,隨著油田的長期發展,企地共同發展關系融洽。油田電網也應用到周圍居民的日常電網內,侯市作業區從農用電入手,安裝低壓配電箱電表,整合規范農用電線路,采取相間平衡接線等方法,有效的降低了電力損耗,保護了油田的合法利益。
二、低壓電力設備優化功率
抽油機電機是侯市作業區使用面最廣、數量最多的電器設備,抽油機電機的節能降耗就顯得尤為重要,作業區以廠節能項目為依托找尋突破口,將利用率最大化,降低電能的損耗。
具體做法:一是將11.5KW以上的電機更換為7.5KW永磁節能電機,同時更換雙向啟動配電柜。雙向啟動配電柜啟動時為三角型啟動,啟動后轉變為星型啟動,降低了功率,既能節省電能又能防止電機瞬間啟動電流過大燒損電機。二是調整熱繼電器保護電流等級,將旋鈕調至40A檔位,出現過高電流可以使電路啟動自動保護停止供電,從而指引電工尋找過載的原因,有效降低燒損電機的頻率。三是通過合理調整抽油機平衡,減少電機負載降低能耗。通過以上措施使得每口抽油機電機日節省電量20KW?h,有效降低了電機的損耗、節約了電能,也有效降低抽油機設備的使用負荷。
三、節能照明燈具的推廣
油田生產點多人員分散,日常照明燈具必不可少,作業區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入手,使得員工對節能降耗也能參與到節能降耗的隊伍中來。生產場所普遍使用60W-100W白熾燈泡,照明光線較暗得不到滿足,同時在啟停機泵過程中電路系統電壓不穩電流波動較大,時長出現燒壞燈泡增加了成本。出于這種原因,結合事務站下發的各種節能LED照明設備,將生產區域泵房、門廊下、職工宿舍全部更換為15W圓燈泡,將駐勤點活動室、辦公點、走廊更換為吸頂燈,將作業區機關辦公室在原油整流燈管的基礎上,拆除整流器全部安裝為LED燈管,同時杜絕長明燈做到人走燈滅管理制度的落實,有效降低了作業區照明電能的使用量。
四、套管氣回收利用增加伴生氣的利用率
隨著油田的持續發展,產能的逐年增加,國家能源以及環保要求的不斷深入,油井伴生氣的利用顯得尤為重要,作業區緊摳這一主題,經過不斷實踐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伴生氣回收管網,提高了資源的使用率,也降低了油井套氣燃燒對大氣造成的污染。具體做法:
4.1井場油井套氣通過安裝定壓閥裝置,將產生的套氣集中連接至井口采油樹,當套管氣升至井口回壓一樣的壓力時,定壓閥打開伴生氣進入井組出油管線,一起輸送至接油站點,在這個過程中油氣混溶入管線,增加管線腔體內的膨脹性減少管線原油的粘稠度增加流速降低井組回壓。
4.2井口安裝凝析油回灌裝置,將生產井套管氣中產生的凝析油集中回灌至一口井的井筒套管內,凝析油具有一定的溶蠟性,減緩了井筒出現結蠟而出現拉卡,延長熱洗和檢泵周期。再將伴生氣通過集中的集氣管線輸送至集氣站,消除井場火炬。
4.3將作業區小站點的伴生氣通過壓縮機工作輸送至侯市集中處理站,轉送至侯南LNG集氣站集中處理形成輕烴,達到了產能增效。整個系統形成密閉環節,安全、可靠、環保、節能增效的目的。
五、優化車輛管理降低運費成本
車輛運輸也是作業區成本管理中的一個大項,作業區召開班子會議就降低運輸成本展開思路,尋求突破點,作業區日常運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站控值班車輛和作業區指揮車以及員工上下班通勤車;二是、熱洗、掃線、鏟車、吊車等特種車輛;三是、原油拉運的罐車。
通過對這三部分車輛產生的費用進行分析從而得出優化結論,在值班車輛方面:侯市作業區和侯南作業區緊鄰,兩家單位合用一臺通勤車作為員工上下班的交通主要力量,及節約了車輛產生的費用又降低了運輸過程中的風險,對值班車輛實行搶路單制同時月底嚴考核行車公里數,連續3個月公里數達不到1500KM的車輛進行清退。在特車方面:取消外雇水泥車的日常配屬,合理安排作業區自主熱洗車輛,代替水泥車的管線試壓、解堵、注水井擠藥等作業。同時聯系廠部設備科積極爭取電加熱裝置,放置在5T小卡車上進行熱洗工作,再配合以常規熱洗和超導熱洗,及節約了成本也增加了熱洗井的數量,減少因拉卡等原因造成的泵效第等問題,可以說是一舉三得,在鏟車、皮卡、熱洗車等自主車輛油料方面嚴把公里數和工作量,實行按行車路單結算油料杜絕了成本的額外流失,在日常生產中合理統籌安排大卡車和吊車,每一次的工作利用車輛最大化,避免出一次車干少量的活兒,第二天重復出車損失車輛的使用費用。在原油拉運車輛方面:根據作業區實際拉油井場的數量合理安排車輛,熱洗完順路進行原油拉運或者排水等日常工作,對作業區的生活水運送車輛進行全盤共享,清理一臺多余車輛減少作業區成本開支。
六、節能降耗管理方面的突破
作業區在日常管理中,結合廠部原油產量和成本降控“7+3”(30%噸油操作成本,70%原油產量)綜合考核模式,強化以效益效率為核心的分配機制,樹立“掙薪酬”意識,充分調動全員的節能降耗降成本的積極性,倡導全體員工樹立“過緊日子”的觀念,通過“細量化、深內潛、嚴控制”三項舉措,逐步形成全員齊心協力降本增效的良好局面。
作業區建立承包領導、站控、崗位三級管理體系,實施成本“直接兌現負責制”。按照總量控制、細化分解、逐級落實、責任明確的原則實現指標層層分解,責任落實到人,形成“全員參與、全員控制”的良好局面。在成本支出方面,該區大力提倡深挖內潛、小改小革。在降低維修成本中,對閑置廢舊物品和設備及時回收維修,最大限度延長循環利用周期,創造更大效益的修舊利廢活動。加強落實設備維護、保養規程,完善“作業區機泵和抽油機管理規定”,建立每臺設備使用和保養記錄臺賬檔案,做到對每臺設備運行心里有數。
六、總結
本文主要針對侯市作業區進行分析,對作業區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究,以上措施實現了企業節能降耗、減排增效的目標,采用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必將帶來很大的社會效益,也為企業科學合理用能、創建節能低碳型企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廠? 陜西 延安? 7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