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多


摘 要:2019在日喀則市拉孜縣查務鄉那布西達居自然村及加嘎村開展青稞“喜馬拉22號”200畝高產栽培技術,結果,每畝平均產量為300公斤/畝,增長了34.3%。產量高的主要原因是適當的種植密度,合理的肥料,每株植物更多的角數,每單位面積更多的二氧化硅以及苗期的強大生產優勢。同時,采用相應的種植和田間管理以及其他配套技術,并充分利用優勢,增加產量增產潛力。
關鍵詞:“喜馬拉雅22號”青稞;高產;栽培技術
目前,西藏拉孜查務鄉喜馬拉22號還未推廣過,大多數農區還以低產、劣質的農家品種為主,嚴重影響了查務鄉青稞籽的總產。為了提高青稞單產,優質青稞的覆蓋率,除了改變不合理的栽培技術以充分利用生產優質品種的最佳潛力之外,我們還渴望找到一種獲取高產,高效的旱地大麥的方法。增加的生產和收入將對促進發揮積極作用,同時,將為拉孜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雙重利益。
1相關介紹
(1)計劃的單產量和經濟指標:產量目標為1-300kg/畝。經濟指標設計:基本苗木達到1.55-26500株/畝,每株角果數量為每株150-195個/株。每個角果粒數平均晶粒數約為19,而1,000晶粒的重量約為4克。
(2)示范地點、面積:示范地點設在拉孜縣查務鄉那布西村,100畝。
(3)研究材料:青稞品種“喜馬拉雅22號”、化肥、農藥。
(4)研究方法:首先,在研究示范之前先選擇示范區,對示范區的農民進行相關教育,并根據各種生態條件,建立增產100畝以上的途徑。
其次,在系統收集和總結大量經驗,現有栽培試驗,大麥品種的演變和大豆的高產巨大潛力的基礎之上,對優質大麥品種進行大規模示范和栽培。
最后,加強田間整體技術管理,合理調整組群結構,確保苗木均勻,結實,均勻,并及時監測病蟲害。此外,按訂單生產的使用可以確保群眾種植,統一采購,統一加工和統一銷售方法,以生產高質量的青油,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2加強管理實踐
2.1加強行政管理實踐
結合行政和技術性,采取綜合措施種植高產示范田。為了更加順利地完成高性能示范領域,成立了領導協調小組,主要發揮協調管理和宏觀導向的作用,并逐步實現了協調,層層進行分解,層層進行落實。同時,及時執行落實要求,細節,技術,材料等。示范領域和輔助技術的普及,可使農民積極有意識地接受該技術,推廣該技術并最終從該技術中受益。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素質等,并增加該縣農業科技含量,提高農業科技含量。
2.2加強組織管理,保證資金投入與物資
投入資金,物資及時落實到位是正常實施高產示范田必要的物資條件,是確保示范田能否保質、保量、按期完成的關鍵。查務鄉人民政府抓行政管理,縣農牧局抓物資投入,縣農牧綜合服務中心與鄉農牧綜合服務中心專業技術人員抓技術服務,督促檢查,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的高產示范田行政、技術、物資及落實三位一體的實施框架,為最終完成示范場奠定了良好的行政和技術基礎。
2.3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及推廣
實施高產示范農場的最終目標是確保各種種植技術措施為農民所接受,使農民能夠從科學技術中受益,改變農民的傳統思想和觀念,并使農民能夠促進科學技術和實用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是關于能夠有意識地,自愿地接受和應用。通過在生產過程中從被動轉變為主動,科學技術作為主要生產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到2018年為止,縣農業和畜牧業部召集了來自各個村莊的專業技術人員,形成了各種形式的科學技術培訓課程,例如:室內理論培訓,現場操作指導和全面的技術跟蹤。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的最前沿,改變傳統的生產經營的廣泛經營和不合理管理,農民掌握了多種新的耕作栽培技術,科學的施肥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能,以熟練掌握一兩種實用技能,為實施示范田打下良好基礎。
到目前為止,試驗場的農民已經在所有主要生產階段接受了技術教育和現場指導,并通過總共五次科學技術教育,培訓了各種鄉村農業和畜牧技術人員,村干部,科學技術專員和大型種植戶共有1300人。
培訓內容包括示范區的生產指標和要求,科學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其他實用施肥技術,播種日期,播種量和播種質量要求,病蟲害和雜草等綜合防治技術,科學場所包括管理技術措施,高產栽培技術要求重點。以及預防等管理措施。教育是基于講解和實踐,指導和示范的結合,易于理解,內容豐富,易于操作和易于吸收,因此,技術可以普及到鄉村和家庭。
2.4有效分析土壤成分,調整施肥量
根據青稞生長發育所需的肥料法要求,可以在種植前對土壤樣品進行分析,以便青稞生長可以在整個生長期中在足夠的養分環境中生長和發育,一方面確定土壤的養分分布和規律。根據其分布和養分含量,并根據高產示范區擬議的產量指標,可以確定合理的肥料用量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通過對高產示范區土樣分析結果,其中土壤中pH=7.01有機質1.5%,全氮0.12%,全磷0.08%,全鉀2.38%,速效氮104.3毫克/千克,速效磷36.00毫克/千克,速效鉀76.3毫克/千克,根據土樣結果,則農家肥確定為750-1250千克/畝,化肥總施量20千克/畝,其中磷酸二胺7.5千克+尿素2.5千克/畝作底肥深施,余下10千克尿素作追肥。將氮:磷:鉀控制在1:0.54:0.9。
高產示范點土壤樣品分析顯示土壤pH=7.01,有機質1.5,總氮0.12%,總磷0.08%,總鉀2.38%,可用氮104.3mg/kg,可用磷36.00mg/kg,可用有效鉀為76.3mg/kg,根據土壤采樣結果,確定農家糞肥為750-01250kg/mu,總施肥量為20kg/畝。其中,7.5千克磷酸二胺+2.5千克尿素/畝用作深層施用的基礎肥料,剩余的10千克尿素用作外涂層。氮:磷:鉀的含量為1:0.54:0.9。
鉀肥和硼肥也用于足底氮磷肥,以避免油菜中鉀缺乏的發生以及硼肥引起的“葉黃病”和“無果花”的發生。從表1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在高產示范區施用氮肥和磷肥水平相同的鉀,硼肥料可以提高青稞的產量。施用鉀和硼肥料的田地使產量提高了35.5kg/mu,產量為15.9,這表明青稞的高產栽培提供了充足的氮,磷養分,鉀和硼養分,應施用鉀和硼微量肥料。油菜開花期間,應使用每畝1公斤的噴霧器噴灑。相關數據證明,在油菜籽開花過程中,根部覆蓋的效果非常明顯,增施精細肥料(鉀和硼)的投入成本較低。
2.5正確選擇品種
高產示范區選擇的“喜馬拉雅22號”優質青稞品種,品質高于其他青稞,它是一種高質量的“雙低”品種,芥酸含量為1.6%,芥子油苷含量為82.3微摩爾/克,完整生長期為110-125天,單產約為245千克。
2.6選擇合適播種期,確定播種量
確定最佳播種量是合理的作物群體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根據調查,示范區的農民使用播種方法,每畝種植密度要超過80,000株。會導致團體和個體爭奪水和肥料,并且由于缺乏對光,空氣和熱量等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導致了青稞的長期生長。產量增長緩慢,并且沒有快速增長。根據多年的數據和經驗,將最佳播種期調整為5月5日至16日,播種量為0.6-1.2kg/畝,播種深度為3-4cm。利用青稞種植機,實現省時,省工,并可以達到苗勻茁壯目的。
2.7嚴控播種質量
集約化精耕細作是確保高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播種質量直接影響強壯秧苗的種植,并最終影響產量。在嚴格控制充足,良好的水分和肥力,精耕細作,清除殘留物和土壤廢物,平整地面,均勻進行播種,在播種質量的條件下,農民可以感覺到機播可以省時省力。種子深度一致,外觀均勻且播種質量高的優點。同時,農民還獲得了易于在生產中應用的新栽培示范技術。
2.8科學實施施肥技術
科學合理地進行施肥,是確保產量增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施肥理論中,首先采用重,輕的原則,以底肥料為主要成分,追肥為輔的原則。在施肥技術上,采用重施肥和深度施肥,深度施肥和噴施有機結合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實用技術。每畝總施肥量為750-1250kg/畝,化肥總施肥率為20kg/畝。磷酸二胺6.5千克+尿素2.5千克/畝,一次深度施肥,苗期和發芽階段追肥1千克/畝,磷酸二胺和10千克/畝,追肥采用深度施肥,并采納疏松土壤和雜草。并及時灌溉,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肥料消耗。
2.9加強田間管理
(1)青稞出苗后,要及時檢查秧苗,及時補苗,補齊縫隙,使秧苗均勻完整,為壯苗奠定基礎。人工除草和化學除草是確保高地青稞正常生長和發育的重要田間管理措施,除人工除草外,還經常使用化學除草方法,其中2,4-D丁酯使用最為廣泛。
通常,在青稞的3-4葉期,結合對田間耕地雜草和闊葉雜草的化學防治,在青稞拔節期之前每畝噴灑60-80ml的2,4-D丁酯。同時,重視病蟲害的預防,灌溉和追肥,以確保大麥生長和代謝所需的營養和水分。適時灌溉苗期可促進青稞的穗形進行分化并形成大穗。在花期和灌漿期的灌溉,可以促進青稞籽粒的飽滿和養分的積累。根據幼苗的不同,施用合適的化學肥料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氮肥(尿素)是主要的保護層,最好與灌溉結合使用。
將4-5千克尿素施用于2片葉子和1英畝的青稞,并在抽穗初期施用3-4千克尿素。由于拉孜的特殊氣候,過去,在移植油菜籽幼苗后,干旱導致幼苗生長緩慢,生長緩慢,枝條減少,角果少,谷物缺乏以及成活率低。但是,在技術人員及時的現場技術指導和示范區農民的積極配合下,高地大麥移植比較成功,成活率達85以上,生長良好。
(2)加強苗期管理,合理安排集體結構,做到及時播種,壯苗,足底肥,早種肥,確保青稞穩定發育。及時向缺乏肥料的土地上施肥。因此,在以泥土為基礎的肥料基礎上,青稞的所有雜草都被完全釋放(即,當您使用2片葉子和1顆心換3片葉子和1顆心時),通常是2棵青稞葉1心期,一般2次取5-10公斤尿素,拔出幼苗,以獲得良好的育苗架。其次,在孕穗階段每畝施用4至8千克尿素,最好用手握住青稞的中部和頂部并捏住青稞的穗。因此,在青稞幼苗的五個真葉前施用足夠的磷肥,并及時灌溉苗期水分,避免缺水,過早惡化葉片功能,促進整個幼苗的穩定生長,增加新葉和肥大。葉的部分為高產提供了良好的幼苗框架。
(3)通常3至4次中耕除草,人工除草和化學除草結合在一起。人工期間除草2次:一種是幼苗期,畢竟除草(即2片葉子,1顆心3片葉子,1顆心),另一種是青稞分孽的后期(即在青稞發蔸結束時)。并控制無效分蘗,青稞栽培階段,每畝用50-80g2,4-D丁酯并加水100斤進行防治雜草。利用青稞根系的更活躍的發育階段,其他經濟特征效果很好,并有效提高了產量。
(4)在整個生長期要做好育苗,中后期的護理工作。在苗期(發芽萌發)“保護幼苗,促進強壯的幼苗”。通常使用兩次,每株大麥葉片2個,在心期1分之一,每畝使用5-10kg尿素以確保良好的育苗期。第二種方法是在啟動階段每畝施用4-8千克尿素,最好的應用是用手握住青稞的中部和頂部并拾起青稞穗子。
因此,有必要在芽到開花期間及時進行追肥,以便將其用于雷施花用。它以壯的幼苗為基礎,協調植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為多角和多粒打下基礎。后期(最終開花期-成熟期)是籽粒形成和充實的階段,是產量形成的決定性階段,也是強莖的初始分支?;旧希瑸榱朔乐惯^早老化,需要在尿素上覆蓋1-2千克/畝,并噴施硼肥1-2次(缺硼會導致出色的癥狀)。這樣,您可以增加籽粒重量,預防疾病和害蟲,并達到最終收成
(5)及時進行實地觀察和記錄,加強病蟲害防治技術。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措施,主要通過大麥栽培的各個環節,嚴密監測病蟲害和雜草的發生。提前做好準備,盡早預防和控制它們,以有效控制經濟上關鍵的病蟲害,從而從根本上保護青稞。青稞人工除草兩次,病蟲害防治兩次,全面防治一次。減少農藥用量,降低成本,并減少農藥污染。
(6)合理收獲以擺脫雜物和劣等品。為了有效獲得最大的產量,請確保在收獲前除去雜質,確保種子的純度,抓住收獲的機會,在田間70以上的角果變成黃色時收獲,并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以免引起碰撞掉落脫粒。應要根據當地情況統一采購,統一為農民尋找市場,為農民消除貧困致富途徑。
3進行結果相關分析
3.1產量分析
您可以在表2中看到最終的產量結果。示范區為100畝,在示范區現場進行了5個調查采樣點?!跋铂斃?2”青稞平均產量為300公斤/畝,已達到預期目標和增產增收的目的。
3.2經濟性分析
從表3中可以看出油菜基本苗控制在2.09萬株/畝,單產量最高,達223千克,每果粒數也最多,達20粒。其次油菜基本苗控制在1.95萬株/畝,單產量也可達到214千克,每果粒數也達19粒。說明青稞合理密植,將基本苗控制在2萬株左右,可做到合理群體結構,提高青稞單產水平。
從表3中可以看出,油菜的基本苗被控制在20,900株/畝,單產最高,為223kg,單果種子數最高,為20粒。其次,油菜的基本苗可以達到19,500粒/畝,單產可以達到214公斤,單果種子數可以達到19??梢钥闯?,青稞種植密度適中,基礎幼苗控制在2萬左右,可以形成合理的群體結構,有效提高青稞產量。
4、效益分析
4.1經濟效益
根據試驗結果,“喜馬拉雅22號”青稞單產達215千克,示范栽培面積200畝,總產量達6萬千克,總產值為21萬元。與往年青稞品種畝產5千克相比,新增產量為1萬千克,增產率為34.3%。按全國標準價進行收購,單價為3.5元/公斤計算,新產值為6萬元。
與示范區去年種植的高地青稞平均產量400千克相比,青稞的平均按3.5元,新的產值為65元。每畝“喜馬拉雅22號”青稞平均產量為300kg,每公斤收購價為3.5元每公斤,每畝產值為1505元。種植“喜馬拉雅22號”青稞的農民收入比青稞高65元。
若與示范區以往種植的青稞品種畝產300千克(按3.5元/千克計,畝產值1120元)相比,每畝增產55千克,增加收入385元。
以上合計新增產值45.8萬元,該示范區總投入7.3萬元,投入與產出比例1:6,投入與產出效果明顯。
4.2取得社會經濟效益
該示范區實施后,通過對青稞栽培技術的相關培訓,示范區的農民對“喜馬拉雅22號”有了認可,感受到了優質品種和科學栽培的好處,并改變了傳統和落后的耕作方式。更新觀念,促進油菜生產的發展,并為當地農民尋找增加產量和收入的有效途徑。
(拉孜縣查務鄉農牧綜合服務中心?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 ?8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