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萍


摘 要:基本單位名錄庫是包含所有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基本情況的信息庫,2010年提出的“四大工程”之首.本文主要對永新縣基本單位名錄庫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部分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總量翻番;協調發展
基本單位的增減變動,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經濟發展的走向。十年時間,永新縣基本單位總量翻番,行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為“十四五”規劃的完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一、基本單位情況
(一)總量翻番
“十三五”收官之年全縣共擁有法人單位3491個,與2010年相比翻了2倍。十年的時間,其他法人單位總量翻了18.2倍;企業法人增長260.77%。產業活動單位下降2.34%。(見表一)
(二)基本單位行業分布門類齊全,行業結構優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長,2020年全縣基本單位分布在十九個行業門類,在國家劃分的98種大類行業中,占75種,覆蓋面為76.5%;全縣基本單位行業分布門類齊全,行業結構得以優化。2010年四大行業是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制造業、批發零售業以及教育業,法人單位總量占全縣法人單位的 70.39%;2020年四大行業是農、林、牧、漁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制造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法人單位總量占全縣法人單位的58.72%。十年,全縣總量上翻番的依次有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鄉村振興的深入發展,成立了各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農、林、牧、漁業法人單位個數同比增長了6.5倍。(見表二)
(三)產業結構優化
全縣第一、二、三產業的法人單位,2010年各占比重8.33%、28.84%、60.83%,2020年各占比重20.97%,16.36%,62.74%。從數據上顯示,這十年永新縣產業結構比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優化,第一產業在鄉村振興深入推進下,法人單位增速達654.64%;第二產業已從量轉變為質變化;第三產業仍占主體地位。
(四)私營企業發展勢頭強勁
隨著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各種扶持政策的相繼出臺,全縣私營企業個數有所下降,但發展勢頭仍然強勁。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2020年私營企業2043家,總數的78.81%、58.52%。
(五)法人代碼進一步完善
2020年法人代碼使用臨時代碼由2010年的占比30.2%下降至3.9%。
三、存在的問題
(一)行業發展不平衡。全縣國民經濟行業分布相對集中。采礦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分別同比下降70.27%,56.36%。
(二)上規模的企業較少。全縣房地產21家,占全市8.6%;規模以上服務37家,占全市6.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只有58家,僅占全市4.67%;建筑業12家,占全市4.6%;這些數據充分反映全縣現有企業規模企業明顯偏少,市場競爭能力弱,很難大幅度地帶全縣的經濟增長。
(三)維護更新不及時。經過2019年勞動工資年報、定報核實單位并建立字典庫后,發現新增單位沒有及時入庫,變更、注銷單位沒有及時更改。
(四)產業單位組織機構代碼有待完善。全縣產業活動單位使用臨時代碼的比重雖然從2010年的74.3%下降至51.8%,但這個數據與全市標準還相差甚遠。
四、對永新縣基本單位發展的思路和建議
根據全縣行業分布相對集中的現狀,促進各行業協調發展是經濟工作的主線。
(一)強力助推工業企業向規模上發展。目前我縣現有工業企業占了企業總數56.57%,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只占工業企業數的8.36%。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縣要在工業上發展,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些大中型企業,從而提高我縣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培育上規模企業,把相同或相近小企業合并組建成規模以上的企業或集團,促進區域內小循環,提高企業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二)加大住宿和餐飲業的發展。實施品牌戰略,培育特色菜式。努力轉變餐飲經營模式,走連鎖化、規模化之路。零散的、具有相同特色的并且具有濃厚地域色彩的住宿餐飲企業可以嘗試做成:門頭統一、店面統一、菜譜統一。盡管是獨立經營,但卻整齊劃一。打造一個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縣城”地標、商圈和生活圈,滿足消費需求。
(三)進一步發展壯大文化產業。永新縣具有得天獨厚的“紅古綠”旅游文化資源。在各個景點建設購物、參觀、表演、住宿餐飲一體化服務企業。“書法之鄉”是我縣壯大文化產業最好途徑,可以建立書法基地,開拓書畫市場,培育書畫產業。
(四)拓展交通運輸、現代物流服務路線。由于全縣交通運輸、現代物流服務企業只是以短途運輸為主,長途運輸企業暫時沒有。有幾次走訪企業調研,他們反映因為物流業滯后,企業經濟發展因此得到了限制,要是企業自己投入。
(五)各部門協調合作,共同完善基本單位名錄庫。名錄雖然是由統計局統計,但還需要有市監局、稅務局、編辦、民政局等部門的通力協助,及時反饋數據。要是各部門能形成一條統一共享數據系統,基本單位名錄庫就能及時準確為各部門服務。
參考文獻:
[1]呂艷霞.數量增加? 結構優化——從基本單位角度解讀廊坊經濟結構變化情況[J].統計與管理,2016(03):87-89.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統計局? 江西? 吉安? 3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