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凡
(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 200234)
企業在存續期間盡可能設立更多類型的擔保以吸引更多的融資機會,因此不會刻意考慮重整中該擔保權的行使問題。出現破產原因之后,破產企業會竭盡所能防止擔保權人直接變現和優先受償。設想擔保權不分類型都能夠暫停行使,就會打破擔保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關系,不利于維護債權人利益和破產企業利益的之間的平衡。對于何種類型的擔保權屬于破產重整程序中可以暫停行使的范圍,學界對于此問題有較多爭議。
擔保權的類型,最常討論的就是抵押權、質押權和留置權。從對財產的占有來看,抵押權的設立是不用轉移占有的,而質押權和留置權需要轉移占有為設立的前提的。有部分學者認為質權、留置權不屬于暫停行使的范圍。擔保權的暫停行使是為了限制擔保權的行使,保留相當的企業財產以備重整之用。而設立了質權、留置權的擔保物,破產企業喪失了對擔保物的占有,沒有辦法繼續使用該財產進行重整,因此,轉移了擔保財產占的擔保類型無法適用于暫停行使的制度。
相反地,部分學者認為擔保權都可以暫停行使,包括轉移占有的擔保權。②此觀點給破產企業以自證其擔保財產為重整所必須的余地。例如被設置了留置權的財產,若是在破產企業重整程序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為企業經營所必需,僅僅是因為設立了擔保而被債權人留置,且破產企業沒有其他清償能力,則可以適用擔保權暫停行使制度,從而疏通企業融資渠道,為企業重整帶來一線生機。民法賦予擔保權人優先受償權,擔保權人比普通債權人可以優先獲得受償。對于這種優勢,破產法也不能一味加以保護而忽略普通債權人,單純地允許擔保權人通過變現獲得相應價款只是對擔保權人有限地保護,反而通過暫停行使的方式限制擔保權人權利的行使,盡可能保障擔保物的價值,進而能最大程度地保護擔保人的利益。
筆者認為擔保權暫停行使制度應該做出區分,觀點一和觀點二都有一定的瑕疵。
觀點一設立的標準太過絕對。被設立移轉財產占有的擔保權的財產,也可能是重整程序中極為重要的財產。若破產企業因為資金流通困難,無法提供擔保或者清償債務,但其擔保的數額并不多,此時暫停行使制度就可解破產企業燃眉之急。同時,被設置轉移占有的擔保權的財產如果具有非常高的價值,切斷破產企業對擔保權暫停行使制度的適用,會給擔保權人以合法理由壓低擔保物的價值,利用破產企業無法清償債務的弱勢地位,從而侵害了其他不設擔保權的債權人的受償權。除此之外,即便該擔保財產原本不是破產企業生產經營的必需財產,在破產重整之后也可能因為重整計劃的調整而需要該擔保物,觀點一過度剛性的標準不能適應變化的生產經營狀況。
觀點二體現了破產重整與擔保權制度之間立法價值的嚴重沖突。破產重整制度注重社會整體利益,通過重整的程序幫助破產企業渡過危機。在企業自我挽救的過程中,需要相當的財產來支撐,這就需要對部分債權人的權益進行一些限制。而擔保權制度首要任務就是實現債權,在破產重整的過程中,其優先受償權受到限制也就削弱了擔保權制度設立的目的。因此破產重整程序要兼顧社會利益和擔保權人的利益,使破產企業的重整程序順利進行又充分保護擔保權人的利益。而觀點二偏重對企業利益的保護,而忽略了擔保權人的合法權利。破產企業無力清償債務,又不提供替代擔保,如果質押權人和留置權人行使權利,企業以侵害重整利益為由申請擔保權暫停行使,就阻斷了擔保權人實現自身合法權益的途徑,也失去了民法賦予擔保權人最基本的優先受償的原則,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有學者認為:“通過適用中止來保護破產財產必須平衡兼顧通過實施廣泛的中止以限制債權人的行動而使債務人得到的眼前利益和通過限制中止干擾債務人與債權人尤其是擔保權人之間的合同關系的程度而可能產生的長遠利益。”③我國《企業破產法》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管理人可以通過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為債權人接受的擔保,取回質物、留置物”,通過此條文可以看出,法律對質物和留置物已經做出妥善安排,設置了取回制度,完全可以依照此制度來解決破產重整中的質押和留置的情況。正如學者劉子平所說:“以清償擔保債務或提供為債權人所接受的替代擔保,換取對原擔保財產的脫保使用。”④
“充分保護”的制度在美國破產法第361條中被確立,“充分保護”制度對破產企業的重整過程至關重要。“充分保護”制度要求要先對擔保權人提供充分的利益保障,才可以對他們的某些權利進行限制。根據該條款的規定,當以下幾種條件之一被滿足時,可以認定已經為擔保權人提供了充分的保護:一、重整企業為擔保權人提供足以彌補擔保物價值損失的現金補償,可以一次性也可以定期支付(第一款);二、重整企業為擔保權人提供其他擔保,可以額外擔保也可以替代擔保(第二款);三、重整企業為擔保權人提供相應的等價財產,當然此財產的價值必須能夠補償擔保權人所受的損失(第三款)。第三款是兜底條款,給予法院自由裁量的權利,使“充分保護”的應用能夠更加靈活。⑤
美國破產法同時規定了自動中止制度的解除方法,美國破產法第362條規定,擔保權人根據自身情況向法院提出申請解除自動中止,法院會在30日之內作出是否解除的裁決。法院同意解除中止的前提條件是具有“充分的理由”,主要包括兩方面:第一,所申請的擔保物上是否有“充分保護”;第二,所申請的擔保物對破產企業進入重整程序是否為必須。而何為“必須”,美國法上并沒有做細致的規定,實務中以破產企業的日常經營所需要為參考,比如廠房、生產機器、加工的原材料等。除此之外,破產企業還需要證明重整計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合理的時間之內企業有極大可能重整成功,由此證明相比擔保權人行使擔保權變現,其對重整企業有更大的價值,才能夠說服法院駁回擔保權人的申請,繼續中止擔保權人行使擔保權。
美國破產法上“充分保護”制度給擔保權人提供較為完善的保護,并且確立了擔保權凍結的條件和救濟手段,同時對擔保權凍結的要求做了可行性上和必要性上的規定。美國破產法在重整程序中以充分保障擔保權人的利益為前提對其進行限制,并為其提供有效的救濟手段,如果利益保障出現風險,則限制也隨之解除。這樣就達到了一個雙方利益的平衡,有利于重整的順利進行,這種思路值得我國去借鑒。⑥
“暫停擔保權的行使是為了給企業重整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避免因擔保財產被執行而影響企業的挽救與生產經營,也就是要實現債務人財產的價值最大化,而不是單純為了阻止擔保權人行使權利。”⑦美國破產法上有“充分保護”制度兜底,保障了擔保權人的利益不會因為暫停行使擔保權行使而受損。我國沒有類似的制度對擔保權人進行全方位的保護,因此不能對一切擔保權的優先受償都加以中止,可以借鑒美國的立法經驗,對我國破產重整過程中的擔保物區分適用暫停行使制度。
首先,暫停行使制度可以對擔保物做出區分。從擔保權的性質上來考慮,移轉占有的擔保權包括動產質權、轉移權利憑證的權利質押、留置權,《物權法》明確規定其擔保權的維系以對擔保財產的占有為前提。⑧因此暫停行使制度可分為自主占有,例如如抵押物和非自主占有物,例如質物和留置物。自主占有的擔保權自重整申請提出之日起暫停行使,非自主占有的擔保權行使需要依據申請才可以暫停行使,破產企業在做出申請的時候需要對該擔保財產對于企業重整的必要性進行證明,最終由法院做出是否準許的裁決。為了給予破產企業重整的最后機會,證明標準不宜過高,能證明該擔保物可能會對企業重整產生影響即可,如果擔保物多樣且復雜,法院不易做出裁決,具體的判斷細節可參考專業人士的意見。例如一個企業的廠房、土地使用權、生產機器等最基本的生產和經營的要素,對企業的重整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擔保物由債務人占有,可以考慮適用暫停行使。而企業重整可能沒有迫切需求的一些質押和留置的財產,可以根據破產企業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允許其暫停行使變現的申請。
其次,暫停行使的擔保權應該加以區分其對破產企業重整所起到的作用,為擔保權人提供相應的救濟通道。美國解除擔保權暫停行使的重要理由是擔保物對于破產企業順利進行重整是非必要的。筆者認為,擔保權人申請解除暫停行使,必須滿足以下兩種條件:1.擔保物不是企業進行重整的必需品,對企業的重整沒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企業的收藏品,展覽品等。2.擔保權人急需擔保物的及時變現,若該擔保物不及時變現會導致擔保權人破產等情況。此時擔保物對于擔保權人的作用比對破產企業更大,應該解除暫停行使的限制及時挽救擔保權人。
最后,對于個案,企業很大可能把價值極高又非常重要的財產設立移轉占有的擔保,這種情況可以分兩步處理。一、根據《企業破產法》第37條所明確的質物、留置物取回的情形,破產企業該擔保財產為重整所必須,應當通知債權人暫緩行使擔保權,并主動清償債務或者提供替代的擔保。當然,替代擔保必須取得債權人同意,破產企業不得強迫擔保權人接受替代擔保,如果債權人不同意替代擔保的方案,破產企業應該清償債務來換回財產。⑨二、如果破產企業在重整過程中沒有能力直接清償債務或者提供替代擔保,但可以證明該擔保物對企業重整十分必要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由法官根據擔保物對于個案中企業運營價值、擔保權人和債務人的共同利益為主要標準考量后作出決定。
擔保權暫停行使制度是破產法與擔保法上的重要課題。隨著經濟發展,破產制度越來越考究具體細節上的可操作性,過去的制度設計在適用和發展中出現了滯后,如何保護企業重整機會,平衡社會利益和擔保權人利益,值得我們不斷探索。
注釋: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75條第1款:“在重整期間,對債務人的特定財產享有的擔保權暫停行使。但是,擔保物有損壞或者價值明顯減少的可能,足以危害擔保權人權利的,擔保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恢復行使擔保權。”
② 蔣新華:《企業破產法對擔保物權規定的不足與完善》,載《人民司法·應用》,2010年第2期。
③ 付翠英:《破產保全制度比較:以美國破產自動停止為中心》,載《比較法研究》,2008年第3期。
④ 劉子平:《破產別除權的認定標準及其行使》,載《法律適用》,2007年第11期。
⑤ [美]查爾斯·J.泰步著,韓長印、何歡、王之洲譯:《美國破產法新論》255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⑥ 陳一昇:《論我國破產重整中擔保權制度的完善》[D],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8年。
⑦ 王欣新:《論重整中擔保權的暫停行使》,《人民法院報》2015年第7期。
⑧ 《物權法》第212條規定:“質權自出質人交付質押財產時設立。”第240條規定:“留置權人對留置財產喪失占有或者留置權人接受債務人另行提供擔保的,留置權消滅。”
⑨ 王欣新:《論重整中擔保權的哲停行使》,載《人民法院報》,201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