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謂思潮?思潮之“思”,源起于社會中的某種思想觀點,其產生并非有預設、有組織,而是具有一定的自發性和異質性;思潮之“潮”,則強調思想觀點由弱及強,由分支到流派的動態發展,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和內聚性。
由不同觀點和利益訴求匯聚發展而來的多元思潮,是我們理解社會發展、看待社會變革的一把鑰匙,反映著特定時期的社會心理,表達了一個時代的主題,呈現出歷史階段的特殊風貌。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正在進行深刻調整,而中國正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我們已步入一個有別于以往任何歷史時期的新時代。2010年,人民論壇開始對國際國內重大社會思潮進行梳理歸納、調查總結、綜合研判,至今,剛好十年。之前,我們多是從一個年度斷面分析那個年度的重大思想動向、思潮走向,這里,我們則從一個歷史時段(2010—2019)研判分析這十年重大社會思潮的流變。
縱觀2010—2019十年間的發展,人類社會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領域取得的成就從未像今天這樣耀眼璀璨,但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復雜嚴峻。這十年,我們關注的比較重大的社會思潮,如新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文化保守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極端主義、普世價值論、歷史虛無主義、消費主義、多邊主義、生態主義、女性主義……足有三十余個之多。
優勝劣汰、相互制約,是國內外社會思潮動態演變的內在規律。縱觀十年思潮流變,在國際金融危機及后續社會危機的沖擊和影響下,西方新自由主義思潮呈現出周期性衰退跡象,至今仍未看到改變和逆轉的態勢;“雙重標準”的存在使得普世價值論的內在矛盾進一步凸顯,引發人們的普遍質疑與反思;歷史虛無主義逐漸失去蠱惑人心的能力,在消解歷史文化傳統、動搖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等方面影響力急劇下降。民粹主義一路高歌猛進,蠱惑性、傳染性、煽動性、破壞性逐年增強;民族主義活躍之勢不減,與其他思潮互動合流能力增強;消費主義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產生深遠影響;生態主義在社會運動和政治活動層面持續產生影響;女性主義、科技本位等思潮影響范圍逐年擴大……各種觀點和多元思潮交融交鋒、碰撞對抗、融合共生、裂變蛻化,在日益多元的網絡社會中爭奪屬于自己的話語陣地,拓展出多維傳播空間、演化出多種樣態,在賦予人類社會豐富色彩的同時,也給世界未來發展帶來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
在社會轉型階段,對交織交鋒、流派眾多的社會思潮進行系統認識與梳理并非易事,但卻尤為必要、意義重大。經過十年探索努力,重大社會思潮調查總結、研判分析已經成為人民論壇的品牌產品和年度課題任務,對于社會思潮的發展演變規律及其運作機制,我們亦有了清晰認識和深刻把握。以之為內核,我們不僅構建了中國公眾思想指數(民心向背指數)、中國思想家指數等數據資料庫(由最初的50余位專家,發展到近200所高校研究機構、500余個政論調研基地(點)、3000余位專家學者),形成了諸多重大研判成果,奠定了學理性、科學性基礎,還擁有了廣泛的受眾基礎、社會關注度和學術影響力。
縱觀十年間發展,中國社會思想動態愈加活躍、價值取向日益多元,特別是“異質性”社會思潮與主流意識形態之間的張力變得更加明顯;網絡發展加劇思潮合流態勢,社會思潮完善自身、強化自身的內生動力和整合能力不斷增強。通過對思潮的多年觀測和研判,我們深刻認識到:能否科學處理“一元”與“多元”的關系,決定了能否科學全面地評估一個社會發展時期的思想狀況,能否抓住這一時期最核心、最本質的矛盾和問題。
2020年,我們又迎來多個歷史節點與重大戰略交匯期,這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期,是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與世界的互動日益緊密,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和期待也不斷上升。在風云變幻、風云激蕩,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的國際形勢中,我們務必登高望遠、居安思危,保持戰略定力,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引領下,倡導多元文明共生并進,用文明對話促進溝通與理解,確保中國發展的航船行穩致遠、人類前進的道路更加寬廣。
——人民論壇“特別策劃”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