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薇
【關鍵詞】扶貧? 扶貧協作? 政治協同? ? 【中圖分類號】F323.8? ?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我國提出東西部扶貧協作發展,調動了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經濟相對落后地區進行經濟政治往來的積極性,為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監督東西部扶貧協作,建立相關評估機制,對協作扶貧具有十分重大的影響。只有更好地了解東西部扶貧協作發展的落腳點,才能更好地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發展。
東西部協作脫貧是根據我國東西部經濟發展實際制定的脫貧政策,是我國經濟協調發展與精準扶貧方面的一項利國利民之策。要想讓東西部協作脫貧真正發揮效用,就必須加強協作過程中的監督工作。
首先,東西部扶貧協作監督工作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強化監督形式,督促、推進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的協作,最終實現扶貧脫貧。因此,東西部扶貧協作監督工作要時刻牢記這一落腳點,始終將幫助西部地區脫貧作為核心任務,切身落實扶貧工作,推動西部地區早日脫貧。
其次,協作脫貧更多強調的是“協作”,這是與之前扶貧政策的關鍵區別所在,也是我國扶貧政策的一個新突破。由于東西部政府之間的關系為協同合作關系,所以其間一定會涉及雙方的利益協同與政策交換,倘若沒有一個有效的監督體制,協作扶貧工作中的責任缺失現象就很難避免。因此,必須將協作脫貧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監督工作中的首要落腳點,以協同合作促進脫貧任務落實,以協作監督保障脫貧質量。
到現在為止,許多人依然認為東西部扶貧協作就是單純的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幫助西部經濟相對落后地區,且最終的受益者只有西部地區。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我國東西部扶貧協作不是單一的、單向的幫助扶貧形式,而是一種互利互惠的合作共贏的扶貧形式:在東部地區資金與技術的支持下,西部地區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進而實現經濟發展,是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第一受益者;而東部地區則擴大了投資規模,增加了經濟收益,亦是受益者。
因此,要想東西部扶貧協作落得“穩”,就必須抓住東西部扶貧協作中的“協作”二字,實現東部與西部的合作共贏。以合作共贏作為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協作監督的落腳點,有助于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穩步推進。
首先,強化高層互訪交流,加強合作聯動,制定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的扶貧對接協作監督條例,做到有效監督。其次,嚴格監督東西部地區扶貧對接的進度與內容,督促東部地區積極對接市場、共享資源,為扶貧工作的持續推進保駕護航。最后,監督與促進項目落地力度。堅持項目化、清單化、時序化推進,切實把東部地區扶貧協作議定的產業、科技、教育、醫療、勞務、旅游、人才、環保等幫扶協議,轉化成看得見、摸得著、推得動、有效果的項目。
除此之外,在進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過程中,還必須完善整體評估機制。藍圖再美好,沒有監督落實,也只能是一紙空談。而完善整體評估機制有助于將東西部協作脫貧的工作成果進行量化,實現量化的評價與考核;有助于找出扶貧協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嚴肅整改;有助于實現監督層面的高效化,促進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有序高效進行。
我國的東西部扶貧協作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需要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給予解決。其一,當前東西部扶貧協作的主體多是政府,企業和市場化主體參與較少。這種政府主導式的扶貧效率相對低下,且實際效果不顯著。其二,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尚未形成“互惠共贏”機制,合作程度不夠深入。有的省份還是將對口支援西部建設當作政治任務來實施,且在對口支援過程中偏重資金援助,忽視了企業層面的技術、市場合作,這在短期內可能會達到較好的扶貧效果,但從長期來看,無法為西部地區發展帶來自生動力。其三,從當前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的實施來看,其與國家戰略的融合還不夠充分。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東西部扶貧協作仍然沒有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等相融合,尚未形成立體式的扶貧協作機制。
要解決這些問題和困難,一要讓更多的市場主體投入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戰略的“互惠共贏”中。一方面,西部欠發達地區的人民群眾可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的愿望,加快脫貧致富的步伐;另一方面,東部市場主體也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二是西部欠發達地區要不斷優化自身的營商環境,實施更加優惠的稅收以及土地政策,通過政策杠桿吸引東部的企業主體投資。三是搭建戰略合作平臺,融入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計劃。憑借東部省份和城市的發展經驗、西部省份和城市的資源稟賦,以國家戰略合作的視角,統籌資源、發揮優勢、共謀發展。探索協作區間的“飛地經濟”,實現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的優勢互補,推動扶貧協作的發展。
我國在進行東西部扶貧協作時,必須要將扶貧進行得有效且徹底,堅決避免“一陣風”式扶貧,避免返貧現象的發生。為此,在進行東西部扶貧協作時,要重點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要鼓勵促進人才交流。在東西部協作脫貧進程中,要不斷深化人才交流,加大本地人才培養力度,強化智力幫扶平臺建設。東部經濟較為發達地區不僅要給予西部地區經濟上的幫助,還要通過人才輸送等方式為西部地區提供能夠帶來持續發展效益的人才資源,為西部地區脫貧事業貢獻更大的力量。唯有如此,才能使西部經濟落后地區得以持續發展,避免返貧現象的發生。
第二,要注重技術轉移。眾所周知,一個地區的經濟要想真正得到有質量、有持續力的發展,就不能僅靠經濟方面的資金流入,因為其效果往往是短暫且缺乏連續性的。在東西部協作脫貧的過程中,必須要將非資金方面的扶貧支持做好做到位,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向西部經濟落后地區進行技術轉移也是十分重要的。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國西部地區更需要一種能夠為經濟發展注入長期活力的技術支持,也只有這種技術支持才可以使西部地區的經濟獲得自生動力,提升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實際效果。
東西部地區扶貧協作關乎我國扶貧的整體進度與效果,為此要堅決落實,尤其在落實協作監督、完善評估機制、集中解決困難、完善協作機制、保障扶貧質量等關鍵點上發力,強化“一盤棋”意識,為我國的扶貧脫貧事業貢獻新的力量。
【參考文獻】
①楊旭、王燕飛:《扎實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取得實效》,《貴州日報》,2019年10月25日。
②東西部扶貧協作問題研究課題組:《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 挖掘內生式發展動力》,《貴州日報》,2019年9月4日。
③《育產業帶就業促扶貧? 做實做深東西部扶貧協作》,《浙江經濟》,2019年第14期。
④尤優:《深化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 助力脫貧攻堅》,《中國勞動保障報》,2019年7月2日。
責編/刁娜? ? 美編/王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