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雜志編輯部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支撐,對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關鍵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為全黨全國人民鼓勁加油,強調“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在《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中,總書記作出了四項重要部署:一是積極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二是推動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三是著力穩定居民消費,四是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在“積極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方面,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保持產業鏈總體穩定”。不能把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看成是此消彼長的對立關系,盡早恢復生產,能為疫情防控提供充足的物資保障。對于短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特別是重要物資生產企業、中小企業,在金融支持上要給予特殊優惠政策,防止出現資金鏈斷裂;對于用工難、用工貴問題,要用好用足援企穩崗政策,最大限度穩定企業用工。
在“推動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是要選好項目,確保投資精準有效”。穩投資是“六穩”的重要一項,也是應對疫情沖擊的重要抓手。要重點在以下四個方面用力:一是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積極推進在建項目;二是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優先向傳染病防治急需的項目傾斜;三是聚焦攻克脫貧攻堅戰最后堡壘,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四是加強土地、資金、能耗等方面的保障,確保重大項目特別是制造業項目及時開工建設。
在“著力穩定居民消費”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擴大消費是對沖疫情影響的重要著力點之一”。消費對經濟發展起著基礎性作用,在應對疫情沖擊方面潛力巨大。總書記從加快釋放新興消費潛力、更好滿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費需求、積極穩定傳統大宗消費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豐富5G技術應用場景,推動增加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網絡教育、網絡娛樂等消費;擴大綠色食品、藥品、衛生用品、健身器材等健康類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警醒全黨:“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針對這次疫情中暴露的短板和不足,總書記就城市公共環境治理、市場監管、法治建設、重點衛生防疫物資儲備、關鍵物資生產能力布局等問題,提出了加強、優化等一系列明確要求。針對“野味產業”依然規模龐大這一重大隱患,總書記斬釘截鐵地指出:“再也不能無動于衷了!”只有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真正把這些短板和不足補上,我們才能在一個接一個的大考中立于不敗之地。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疫情防控的大敵。針對基層反映強烈的“重復報送各類表格”等突出問題,總書記明確要求予以堅決糾正,“讓基層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在斗爭實踐中考察和識別干部”,對那些不作為、亂作為,不投入、不深入,不會干、不能干的干部,“要及時問責,問題嚴重的要就地免職”。
(本文節選自2020年第4期《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