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濤
最近區塊鏈的概念大火,在其理念上誕生的比特幣也因具備一定全球性貨幣的屬性而被熱議。這讓我想到一種只在英國西南城市布里斯托爾發行和使用的地方貨幣——布里斯托爾鎊。
布里斯托爾鎊誕生于2012年,目前已經成長為英國使用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地方貨幣。它和其他紙幣沒什么區別,只是上面還標注著能查詢到布里斯托爾鎊使用規則的官方網站以及過期日期。
對于像布里斯托爾這樣較富裕的英國城市而言,絕大部分人都會在大型超市購物,而這些超市連鎖集團又很少在當地采購資源,因此人們付給超市的錢就會隨著供應鏈流出布里斯托爾。布里斯托爾鎊的發行和流通就是要改變這種現狀。
簡單說,布里斯托爾鎊的理念就是,用去中心化的、只能在當地使用的貨幣讓錢“留在”布里斯托爾,保障當地獨立商家的利益,增加就業。布里斯托爾鎊的官方網站有明確的解釋,這種貨幣存在的目的是創造一種“更有彈性、更可持續、包容性更強的本地經濟”,是要鼓勵人們“購買本地貨”,讓當地的錢只在當地“循環流通”。
目前,已經有數百家布里斯托爾當地的商家接受布里斯托爾鎊的消費,囊括衣食住行等領域,甚至市政稅和營業稅也可以使用這種貨幣繳納。部分市議員也將布里斯托爾鎊作為領取薪水的幣種。除了現鈔,布里斯托爾鎊的App電子支付功能也已經開始使用。

游客們在當地多個貨幣兌換點都可以用英鎊兌換這種貨幣,只是從英鎊換成布里斯托爾鎊的比值是1∶1,而要從布里斯托爾鎊換回英鎊,則需要通過開設專門賬戶來實現。其實這也很好理解,目的就是盡一切可能讓布里斯托爾當地的錢不從當地“漏”到英國其他地方去。
布里斯托爾鎊讓我忍不住遐想,如果各個地區、各種社群都發行自己的地方貨幣,甚至推而廣之都以保存自己的內部經濟與文化為目標,這將給全球化帶來怎樣的沖擊?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布里斯托爾鎊似是反全球化的地方主義的一部分。
事實上,英國各界對全球化的前途問題始終存在不同看法。
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史系終身教授、英國皇家史學會院士鄧鋼認為,未來20年,西方和第三世界會以不同方式和速度退出生產與消費的全球化。他告訴我,英國今年立法確認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美國從中東地區抽身等事件,可能也是能源全球化解體的起點。
而對全球化前景持樂觀態度的英國人也為數不少。比如,英國知名社會學家、最早推動“全球化”理念的三位學者之一的馬丁·阿爾布勞就告訴我,即使全球經濟一體化放緩,也不會阻礙全球化趨勢向前發展。他認為,世界一體化的驅動力不僅僅是商品和生產的交換,它實際上也是知識的交換,尤其是與互聯網上的人工智能進行計算的那種知識,以及通信技術發展的驚人速度,在這種程度上,全球化正變得越來越快。
布里斯托爾鎊的命運究竟將會如何?這個問題的答案注定與全球化的前途相關聯。
摘編自《環球》2019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