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和縣級黨校職能深化的宏觀背景下,現代化是縣級黨校后勤服務的發展方向,然而硬件設施、后勤隊伍、監管評價機制等一些因素制約了黨校后勤服務的進一步發展,因此縣級黨校應積極順應新業態,強化運行保障、隊伍建設與監管評價,統籌推進后勤服務現代化,科學選定現代化路徑和范圍。
關鍵詞:縣級黨校;后勤服務;現代化
黨校在黨政機構序列中處居于十分特殊的重要位置,承擔著培養黨員領導干部的重擔。后勤部門作為支撐黨校建設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重點支點,通過對黨校擁有的硬件設備、人力資源進行合理調配、管理與增添,保證黨校干部教育、調查研究、對外培訓等業務活動的正常進行。伴隨著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和黨校職能的深化,縣級黨校后勤系統需由相對封閉的自我服務,逐步走向開放式的現代化服務,這既是完善黨校自身辦學體制的必然要求,也是順應新時代干部培訓與社會培訓“大環境”的需要。
一、縣級黨校后勤服務新業態
黨校后勤保障與普通黨政機關、一般高校明顯不同,有著其特殊性,兼具機關后勤和高校后勤的特點。其服務對象大多是黨政機關干部、村社區兩委成員、普通黨員。培訓周期性強,每年4月到7月、9月到11月是培訓高峰期,人數多達數百人。在新時代黨校培訓正在逐步現代化、深度化,這也就決定了服務保障任務更重,服務質量要更高。
1.培訓高標準
縣鎮領導干部是國家政策落地的關鍵因素,其整體素養影響各項惠民政策的實施成效。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加快推進對領導干部能力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黨校作為培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陣地,責無旁貸地擔負起這個政治使命。《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進一步發揮黨校培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作用,推動黨員領導干部強化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全面提升能力素養,解決新形勢下能力欠缺、本領恐慌問題。”此后中央、省市縣陸續出臺《2018-2022年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對培訓內容、課程設置等進一步細化要求,這些客觀上增加了黨校后勤系統的作業量和工作壓力。2018年,M黨校舉辦的主體班次,接待的外培班次和其他部門班次共計360余期,此外主體班次培訓時間長、外培學員飲食習慣差異大等因素,倒逼黨校對后勤系統存量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改進服務方式。
2.設施現代化
黨校后勤的服務對象主體是廣大學員和教工。信息社會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和設備的提質升級為學員與教師獲取信息提供新渠道,也對黨校后勤服務設施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新媒體成為學員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學員隊伍結構、知識結構不斷優化,需要黨校提供與之相匹配的學習環境,豐富的圖書室、多元的書籍菜單、靜謐的閱覽室是必備選項。另一方面先進的教學設備會讓干部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內容的演繹、教學形式的靈活多樣,越來越依賴先進教學設施場所、教學工具,固定教室、大小會議室,交互式多媒體教學平臺要與時俱進。此外,干部培訓時間的延長、干部培訓的封閉式管理,也要為學員提供必要的生活居住場所和健身場地。
3.服務更高效
2018年在M黨校培訓的學員來自全國16個省份,遍及政府機關、農村黨員、兄弟黨校系統、兩新組織,共計26300多人次。干部培訓和對外培訓數量的迅速增加、干部教育培訓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多地域多層次的學員需求差異化程度加深,要求黨校后勤系統供給能力要整體提升、供給質量要優化升級、供給方式要高效環保。這需要后勤部門主動服務學校發展大局,加強與教務、外培等部門的協同配合,統籌使用校內校外兩種資源,改進工作方式,提高服務質量,使學員和教工有參與感、獲得感。
二、縣級黨校后勤服務現代化的瓶頸制約
M黨校在后勤服務現代化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衛生保潔、綠化養護、食品采購等局部領域進行了社會化改革。但是新時期培訓前景相比,M黨校后勤現代化服務還面臨一些現實問題亟待解決。
1.硬件環境亟需改善
硬件設施是黨校正常辦學的基礎性條件,對黨校后勤服務保障直接產生影響。因此,優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硬件條件也是保障黨校后勤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黨校經費和項目建設主要依靠本級財政撥款,雖然M縣地處東部發達地區,黨校工作所需經費會隨著財政收入的增長而逐步增加,但對黨校教學設施建設和更新重視程度普遍不高。目前M黨校學校教學空間嚴重不足,教學與辦公區域混合;教學設備使用數十年,新老型號交叉,維修難度大;在原址改擴建,也很難形成學、食、宿一體化的辦學條件。
2.隊伍建設需要強化
黨校后勤服務作為一項系統性工作,擔負著資產管理與維護、衛生保潔、綠化養護等職責,它“不僅需要懂經營、會管理的領導型人才,還需要業務精、專業強的專業型人才”[1]。當前一些地方黨校把工作重點聚焦于教學科研上面,未把后勤工作放置到同等重要位置。后勤管理人員多是由專業技術人員轉任而來,數量不足,隊伍年齡結構趨于老化,后勤管理人員專業化程度不高,后勤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這進而會影響后勤部門的運作以及服務質量。
3.監管評價機制薄弱
近年來,M黨校積極順應后勤服務現代化的趨勢,在衛生保潔、食品采購等部分領域采取市場競爭方式確定服務公司,來改進后勤服務。但是由于黨校后勤服務的監管機制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以業績為導向的評價機制需要強化,對外包公司的監管力度仍需加大。在現行的政府采購制度下,黨校對服務企業的制約機制容易實現,但是激勵機制難以落實[2],其工作人員在日常服務供給中出現干多干少都一樣的心態與行為。后期對后勤服務的評價更多依賴于張力較大的個人主觀感受,這容易造成評價偏差。
三、縣級黨校后勤服務現代化的實現機制
后勤服務作為黨校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其現代化改革涉及因素較多,因此其現代化改革需要統籌規劃,綜合考慮財力、政策等因素,深入論證研究,充分聽取相關部門和教工人員的意見建議,科學選定現代化路徑和范圍。
1.強化運行保障
一是健全黨校發展機制。推進教學、科研、行政、后勤一體化建設,提高后勤人員的歸屬感、榮譽感。積極更多爭取財政支持,根據實際情況與發展趨向編制年度預算,向地方黨委和政府匯報資金使用情況和增加資金依據。二是提升培訓環境。地方黨委和政府要順應干部教育培訓新形勢,提前謀劃具有教學、科研、對外培訓、多功能報告廳、運動休息等眾多功能于一體的新校區建設,改善黨員領導干部培訓環境條件。
2.加強隊伍建設
黨校后勤服務現代化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強大的后勤隊伍是黨校后勤服務現代化的必備項。一是加強后勤隊伍自身的培訓,充實后勤管理人才,合理設定崗位分工,避免出現“內行忽悠外行”的現象。二是加強學習交流。積極到其他單位、兄弟黨校學習先進經驗,適時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活動,主動找差距。三是優化后勤理念。堅持以學員、教工需求為工作出發點,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服務。廣大教工要樹立“大黨校人”的理念,提高站位,積極主動為學校后勤的改革與發展出謀劃策。
3.規范監管評價
一是規范事前約定。在合同中對雙方權利義務、酬勞支付、日常監管和滿意度進行預先約定,更換連續多次評價不合格的后勤服務團隊。二是加強事中檢查。綜合采用周檢、月檢等常規檢查和臨時抽檢相結合方式,對物業服務公司員工工作紀律、服務質量等進行檢查,并監督改進。三是完善事后評價。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聽取和收集教職工、學員的意見和建議,結合日常檢查,對后勤服務進行量化賦分,督促外包公司提升服務質量。
注釋:
[1]許一鳴.瓶頸與路徑:改革創新黨校行政后勤工作——以江陰市委黨校為例[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7(1)
[2]周寧、薛寶儀.黨校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分析與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8(9)
參考文獻:
[1]張鴻賓.用科學發展觀指導黨校后勤工作的改革發展[J].寧夏黨校學報,2009(6)
[2]張光鎏.對黨校系統行政后勤改革問題的探析[J].中國城市經濟,2010(6)
[3]傅健龍.黨校后勤服務社會化的有益探索——以Y市委黨校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4)
[4]劉良軍、陳玉鋒.論黨校發展新常態下的黨校后勤工作[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5(5)
作者簡介:
劉偉,1990年,法學碩士,嘉善縣委黨校教師。